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内容摘要: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 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 “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 ……” 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 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 “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 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 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 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 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 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 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第三篇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__》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 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注释 ①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 说 ” , 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 蕃( f 225。 n ):多。 ③ 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 (365427) , 一名潜, 字元亮, 东晋浔阳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 现 在江西省九江县 ) 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 如《饮酒》 诗里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向来称为名句。 ④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 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 “ 李唐 ”。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 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 “ 京 城贵游,尚牡丹 …… 每春暮,车马若狂 …… 种以求利,一本 ( 一株 ) 有 直 ( 同 “ 值 ”) 数万 ( 指钱 ) 者。 ” 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 单单喜欢莲花, 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 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 濯 (zhu 243。 ) 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 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 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 亵 (xi 232。 ) 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 ①① 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 污,便隐 居避世。 ①②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 “ 富人 ”。 ①③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 噫 (y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ī) :叹词,相当于 “ 唉 ”。 ①⑤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 鲜 (xi ǎn) 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 “ 乎 ” 连用,有 “ 当然 ” 的意思。 ● 背景简介 周敦颐 (1017 ~ 1073) 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 学史 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 在家乡颇有名 气,人们都说他 “ 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 他的学问、气 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 颐、程颢 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 1072 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 学, 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 “ 濂溪 ” , 并自号 “ 濂溪先生 ”。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 “ 莲池 ” ,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 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 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 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 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 加清香,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 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 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 爱好,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 人数当然就很 多了。 ● 赏析 莲花, 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 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 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