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人散文3篇内容摘要: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 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 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 ”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 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 哦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 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 “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的悲秋情绪。 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 因为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 是繁荣昌盛的标志。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悲伤,因为他写的不只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 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泽。 我爱秋天。 名家写人散文 3篇。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巴金 星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 „„是,我了解你们 „„我是一个人 „„一个能感觉的人 „„一个痛苦的人 „„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 心情。 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 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 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 “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这些眼睛每 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巴金 狗 小时候我害怕狗。 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 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 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 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 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我渐渐地长大起来。 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很可耻的事情。 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 它望着我狂吠,它张大嘴,它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 但是它并不 朝着我前进一步。 名家写人散文 3篇。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 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 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走了。 狗立刻追上来。 我回过头。 狗马上站住了。 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 “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 ”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 我用轻蔑的眼光看它,我顿脚,我对它吐出骂语。 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它仍然汪 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 “恶 ”了。 我讨厌这种纠缠不清的叫声。 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就对准狗打过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 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 我望着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 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余秋雨 石筑的《易经》 还是金字塔。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这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 用巨石筑建的《易经》,后人读得懂就读,读不懂就独处一隅,等待着更遥远的后人。 当一切不可能已经变成事实矗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说,金字塔对于我们长久津津乐道的文史常识有一种局部的颠覆能量。 至少,它指点我们对文明奥义的解读应该多几种语法,而不能仅止于在一种语法下词汇的增加。 本来也许能够解读一部分,可惜欧洲人做了两件不可饶恕的坏事。 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恺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 ○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有人能解读了。 如果说第一件事近似秦始皇焚书,那么第二件事正恰与秦始皇相反,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 地的 通码 ,古代历史不再因无人解读而局部湮灭。 须知,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其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