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排水部分)考试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O2/(gMLSS*h).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泡沫问题)(异常生物相)。 污泥膨胀 : 原因 : 1)碳水化合物高或可溶性有机物多; 2)腐化或早期消化的废水,硫 化氢含量高; 3) N,P 含量不平衡的;4)含有有毒物质。 5)高 PH 或低; 6)缺乏些微量元素; 7)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太低; 8) 曝气池混合液受到冲击负荷; 9)污泥龄过长,有机负荷过低,营养物不足; 10)高有机负荷,去缺氧; 11)水温过高或过低。 控制 :一,临时控制措施:污泥助沉法 (加混凝剂) ,灭菌法(杀抑丝状菌); 二,工艺运行调节(用于运行控制不当的污泥膨胀);三,环境调控:通过曝气池中生态环境的改变,造成有利于菌胶团生长的环境条件。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与运行参数: BOD 污泥负荷率: 所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 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 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kgBOD). Ns=F/M=QS0/VX[kgBOD/( kgMLSS*d) ]。 容积负荷率( Nv): 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Nv=QS0/V[kgBOD/(m3*d)] 污泥龄: 又称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SRT),它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污泥龄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θ c=VX/△ X. Xr=106*r/SVI(修正系数 r 一般为 左右 ). 污泥回流比( R): 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 QR与污水流量 Q 之比,用 %表示 R=QR/Q. 曝气时间: 污水在曝气池的平均停留时间, T=V/Q 活性污泥微生物每日在曝气池内的净增质量: P382 公式 曝气 需氧量 : 在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其自身氧化的 需氧量: △ Q2=aQSr+Bvx 机械模型的主要三种: Andrews 模型、 WRC 模型、 IAWQ 模型。 P384 图 ; P388?; P390。 选择器的类型和作用 :好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厌氧选择器。 好氧选择器 防止污泥的膨胀机理是提供 DO 适宜、底物充足的高负荷区,让菌胶团细菌优先利用有机物,从而抑制丝状菌的过度繁殖。 缺氧选择器 防止污泥的膨胀机理是绝大部分菌胶团细菌能利用选择器内硝酸盐中的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生长繁殖,而丝状菌没有这个功能,因而在选择器内受到抑制,增值速率大大落后于菌胶团细菌,大大降低了丝状菌膨胀发生的可能。 厌氧选择器 防止污泥的膨胀机理是绝大部分种类的丝状菌都是绝对好氧的,在绝对厌氧条件下将受到抑制。 而绝大部分的菌胶团细菌为兼性菌,在厌氧状态下将进行厌氧代谢,继续增殖。 曝气的主要 作用: 1 充氧 ; 2 搅动、混合。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 :(污水水质)(水温)(氧分压)。 标准状态下( 200C,标压) 氧转移速率 R0=dC/dt=KLa(20)(Cs(20)C)= KLa(20) Cs(20). 氧转移效率(氧利用效率) : EA=VR0/Oc*100%= VR0/*100%. 供气量 GS= VR0/ EA *100% 空气扩散的主要指标: 动力效率( Ep)、氧的利用率( EA)充氧能力( EL) . 充氧能力( E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