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新秩序;开展学生“一帮一、一对红”促优争先活动;实施“ 奖贷困补立体化”助学工程;推出“两荤一素一汤饭管饱”两元钱的学生温暖套餐;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集“教育、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安全管理处。 新平台的创建,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多渠道、多层面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满足正当诉求,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办学育人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的认同感。 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2020 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惟一的“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五)改革大学生传统教育管理模式, 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推行学生社区化管理 项目组针 对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研究提出了“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放在最基层”的新理念,创建并推行了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新模式。 2020年以来,学校以学生住宿区为单位,全面实施学生社区化管理。 管理体制上,设立正处级的学生社区党总支(管委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学生社区各项工作;职能职责上,主要负责学生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展、日常管理等工作;运行方式上,实施了学生党团组织、政工干部、学生社团、学生党员接待室、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 5 学生自我 管理组织进社区的“七进工程”;队伍建设上,学生社区配备专职辅导员,实施“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工程,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辅导员 3 年享受副科级、 5 年享受正科级、 8 年享受副处级的“ 358”政治经济待遇,切实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实施,让党旗映红了学生宿舍区每一个角落,打造了师生交流的“畅通工程”,造就了素质教育的“新港湾”,实现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和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更活、更实”。 辅导员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开展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拉近了与大学生间的空间和心理 距离;学生有困难、有想法,最先想到的是辅导员,最先求助的是社区党组织。 工程造价 2020 级 5 班学生进校之初,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区党总支通过在该班开展“网络与成才”主题团会和建立同宿舍同学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早操上课就寝三查”周报周评制度,有力促进了学风的转变,目前全班 36 名同学已有 2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5 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20人次获得其他奖学金。 2020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社区迅速启动应急方案,有序组织疏散,开展现场心理辅导,确保了学校稳定。 目前,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均享受了“ 358”政治经济待遇 ; 4 年来,辅导员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 45项,参与率达 85%,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 这些创新经验,在全国、重庆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讨会、工作会上进行交流,全国 30 多所高校先后来校考察学习。 (六)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大学生面临最现实的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探索就业工作新模式,构建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新机制 项目组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指导教育滞后和市场培育不健全等问题,研究提出了“招生就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新理念,构建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