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xx全国名校20xx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f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6月试题内容摘要:

析】 ( 16 分)( 1) ① <( 2 分); 向左( 2 分);>( 2 分)( 2) ① N2(g) + 3H2(g) 2NH3(g) △ H= 2(Q1Q2) KJ/mol;( 3 分) ② Al3+ +3NH3H 2O= Al(OH)3↓+3NH 4+ ( 3 分)( 3)白 色沉淀转化为黄 色沉 淀( 2 分) AgCl(s)+I- (aq)= AgI(s)+Cl- (aq) ( 2 分) 解析 : ( 1) ① 根据图示,温度升高, SO3%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H< 0。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则容器体积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② 若温度为 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 D 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 V 正 > V 逆。 ( 2) ①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 H= 2(Q1- Q2) KJ/mol。 ② 在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解,离子方程式为: Al3+ +3NH3H 2O= Al(OH)3↓+3NH 4+。 ( 3)向 AgCl 浊液中加入 NaI 溶液,发生沉淀的转化: AgCl(s) + I- (aq)= AgI(s) + Cl- (aq)。 【思路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23. F1 H2 H4 H5【 2020 中山一中高考内部调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锅炉中沉积的 CaSO4可用 Na2CO3溶液浸泡后,再将不溶物用酸溶解去除 B.向沸水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制备 Fe(OH)3胶体的原理是 加热促进了 Fe3+水解 C. 向 纯水中加入盐酸或降温都能使水的离子积减小,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D.反应 2A(g) + B(g)= 3C (s) + D(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Δ H0 【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解析】 AB 解析: A、 沉积的 CaSO4 可用 Na2CO3 溶液浸泡,发生沉淀的转化: CaSO4 11 + Na2CO3= CaCO3↓ + Na2SO4,故 A 正确 ; B、 制备 Fe(OH)3胶体的原理是 Fe3+的水解反应,加热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故 B 正确; C、 向 纯水中加入盐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水的离子 积不变,故 C 错误; D、 该反应的 Δ H> 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Δ H- T ΔS < 0, Δ H可能大于 0 也可能小于 0。 故答案选 AB 【思路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沉淀的溶解平衡、盐类的水解、水的电离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解题关键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11. B4 C2 F1【 2020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 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 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 “ 白毛 ” ,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C.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D.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答案解析】 B 解析: A、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生成氧化铝,铝与硝酸汞的反应是铝能置换 出 硝 酸 汞 中 的 汞 , 都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故 A 正确; B、从铝的氧化以及铝与硝酸汞的反应可知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因为汞的化学性质不 活 泼 , 所 以不 可 能 是 氧化 汞 , 而是 汞 的 单 质的 形 式 存在 , 故 B 错误 ; C、铝的化 学性质比较活泼,不久铝箔表面生出 “ 白毛 ” ,可知该结论,故 C 正确; D、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试管内气压升高,可判断其温度升高,从而判断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B 【思路点拨】 此题是结合实验对铝与汞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性质与现象的关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2 F2 反应热的计算与重要的反应热 28. F1 F2 F3 G4 H3【 2020 宁夏银川一中三模 】( 14 分)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问题 (1)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NO 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 产生的 CO,它们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大气污染物,为了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人们开始探索利用 NO和 CO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 E和 F的方法 (已知该反应 △ H0). 在 2 L. . 密闭容器 . . . . 中加入一定量 NO 和 CO,当温度分别在 T1和 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物质 T/℃ n/mol NO CO E F 初始 0 0 T1 T2 ① 请结 合上表数据,写出 NO 与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上述反应 T1℃ 时的平衡常数为 K1, T2℃ 时的平衡常数为 K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K1=。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温度 T1和 T2的关系是 (填序号 )__________。 A. T1T2B. T1T2 C. T1=T2 D. 无法比较 (2)反应 生成的气体 E 经常用氢氧化钠来吸收,现有 ,若用 200mL 3mol/L NaOH 溶液将其完全吸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已知 CH H2和 CO 的燃烧热分别为 , kJ/mol 和 kJ/mol,工业上利用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 CH4)与 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 CO 和 H2,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CO 还可以用做燃料电池的燃料 , 某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 , 因而受到重视 ,该电池用 Li2CO3 和 Na2CO3 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 , CO 为负极燃气 , 空气与 CO2 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 , 制得在 650 ℃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 ,写出其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负极: ;正极: . 【知识点】 化学平衡移动、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答案解析】 ( 1) ① 2CO+2NO N2+2CO2( 2 分 ) ② 3200 L/mol(或 3200) ( 2 分 ) A( 2 分 ) ⑵ C(Na+)C(HCO3)C(CO32)C(OH )C(H+)( 2 分 ) (3) CH4( g) +CO2( g) =2CO( g) +2H2( g) △ H=+ kJ•mol 1( 2 分 ) ⑷ 2CO+2CO324e=4CO2( 2 分 ) O2+2CO2+4e=2CO32( 2分 ) 13 解析 :( 1) ① NO 和 CO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 E 和 F,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反 应的方程式为 2CO+2NO N2+2CO2;通 过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 量也验证这一反应; ② 利用 “ 三段式 ” 进行计算 : 2CO + 2NO N2 + 2CO2 始态浓度( mol/L) 0 0 变化量( mol/L) 平衡浓度( mol/L) 则 K=C(N2)C 2(CO2)/ C2(CO)C 2(NO)=3200 L/mol; 该反应放热,从表中看出,从 T1 到 T2,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故 A. T1T2; ( 2)气体 E 是 CO2, CO2,用 200mL 3mol/L NaOH 溶液(物质的量是 )将其完全吸收,产物生成 , CO32和 HCO3要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前者的水解程度远大于后者,所以离子浓度大小: C(Na+)C(HCO3)C(CO32)C(OH )C(H+) (3) 根据 CH4 、 H2 、和 CO 的燃烧热可知 , 各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① O2 ( g ) +2H2 ( g ) =2H2O ( L ) △ H=•mol 1 ; ② CH4 ( g ) +2O2 ( g ) =CO2 ( g ) +2H2O ( L ) △ H=•mol1 ; ③ 2CO ( g ) +O2 ( g ) =2CO2 ( g ) △ H=•mol1 , 利用盖斯定律将 ② ① ③ 可得 : CH4( g) +CO2( g) =2CO( g) +2H2( g) △ H=+247. 3 kJ•mol 1; ( 4) 在燃料池中 , 正极上是 CO2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 电极反应为 : O2+2CO2+4e=2CO32,负极上是 CO 发生失 电子的氧化反应 , 反应式 : 2CO+2CO324e=4CO2, 在转移电子一样多的情况下 , 两极反应相加得到总反应 : 2CO+O2=2CO2;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比较综合,可逆反应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的应用。 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看电解质中的离子存在形式。 难度中等。 36. B3 F1 F2 F4 O1【 2020 江西师大附中三模】 【化学 —— 选修 2:化学与技术】( 15分) 第五主族的磷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 1)同磷灰石在高温下制备黄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21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H 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3(PO4)2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 H1 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 △ H2 SiO2(s)+CaO(s)=CaSiO3(s) △ H3 14 用 △ H △ H2和 △ H3表示 H,则 H=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如图)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产物,其结构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聚磷酸钠(俗称 “ 五钠 ” )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 3)次磷酸钠( NaH2PO2)可用于工业上的化学镀镍。 ① 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 Ni2+和 H2PO2- ,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 a) _____ Ni2+ + ____ H2PO2- + _____ → ___Ni ++______ H2PO3- + ____ ( b) 6H2PO2 +2H+ =2P+4H2PO3+3H2↑ 请在 答题卡 . . . 上写出并配平反应式 ( a); ② 利用 ① 中反应可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 — 磷合金,从而达到化学镀镍的目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 镀。 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镀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热化学方程式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电解原理 【答案解析】 ( 1) △ H1— 3△ H2+18△ H3 ( 2 分 ) ( 2) ( 2 分 ) , Na5P3O10( 2 分 ) ( 3) 2Ni2+ + 1H2PO2- + 1H2O → 2Ni+ +1H2PO3- + 2H+( 3 分 ) ( 4)化学镀中镀件直接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反应; ( 2 分) 电镀通过外加电流,在镀件外形成镀层 ;化学镀是利用化学腐蚀反应;电镀是利用电解池,外加电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 2 分) 装置简便,节约能源,操作简便 ( 2 分) 解析 :( 1) 热化学方程式 4Ca5( PO4) 3F( s) +2lSiO2( s) +30C( s) =3P4( g) +20CaSiO3( s)+30CO( g) +SiF4可以将下列三个反应相加得到: 4Ca5( PO4) 3F( s) +3SiO2( s) =6Ca3( PO4)2( s) +2CaSiO3( 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