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资咨询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 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因此,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一,总量判断。 第二,结构判断。 即将该项目分为内外部两大类,然后进行期末与期初的配比。 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 ,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企业资本的来源及其运用受企业组织形式、相关法律的约束较多。 分析实收资本的规模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实收资本的总额。 第二,实收资本与企业的注册资本配比。 第三,实收资本项目与所有者权益总额配比。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 ,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 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上看,它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的,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投入资本范畴。 分析资本公积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资本公积的性质。 第二,资本公积项目与实收资本项目或所有者权益总额配比。 第三,资本公积的用途。 第四,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来源。 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就有必要分析其转增资本的来源,包括两类: 一类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它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 另一类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它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 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积累。 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公益金。 分析盈余公积的规模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总量判断。 第二,结构判断。 对此,一是可以了解企业的意图。 二是可以衡量资产的质量。 第三,盈余公积的期末与期初配比。 若盈余公积的期末数额大大少于期初数额,则需进一步分析企业盈余公积用途的合理性: 包括( 1)弥补亏损; ( 2)转增资本(股本); ( 3)发放现全股利或利润。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分析时注意: 未分配利润是一个变量,即可能是正数(未分配的利润),也可能是负数(未弥补的亏损),可将该项目的期末与期初配比,以观察其变动的曲线和发展的趋势。 第三讲 利润表解读 利润表 ,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一、 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 (一)利润表的作用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由于利润既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之一。 ( 二)利润表的结构 利润表的结构是依据 “ 收入-费用 =利润 ” 的会计等式,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出净利润(或亏损)。 二、 利润表项目分析 (一)利润表项目分析的程序 利润表的项目分析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以净利润为终点。 利润表的这种结构不仅将业务分块,而区别采用累加形式排列,最终揭示出收益总额。 分析收益的业务结构,可以了解不同业务的获利水平,明确它们各自对企业总获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利润表收益项目关系分析 收益质量评价是一个主观过程,企业的报告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对于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不一样。 由前述可知,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 l、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 一个公司的营业利润应该远远高于其他利润(如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等)。 营业活动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基本途径,代表公司有目的活动取得的成果。 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利润 偶然业务利润是没有保障的,不能期望它经常地、定期地发生,偶然业务利润比例较高的企业,其收益质量较低。 经常性业务收入因其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生而成为收入的主力。 一次性收入是没有保障的,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 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 内部利润是指依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它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外部利润是指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接受捐赠等,从公司外部转移来的收益。 外部收益的持续性较差。 外部收益比例越大,收益的质量越低。 (三)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分析 由利润表的结构可知,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配比结果,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第一个层次的结果。 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企业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其生产经营业务的最终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超过能否得到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 同时,主营业务收入又是许多经济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的计算基数。 企业应保持相当数量的主营业务收入。 对此,首先进行数量判断: 将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配比。 主营业务收入代表了企业的主要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而这种能力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资产总额)相适应。 若二者不配比(过低或过高),需要进一步质量判断。 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 ( 1)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 ( 2)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 3)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配比。 ( 4)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 如果企业为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有的公司为获取不当利益,往往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企业所谓的 “ 盈余管理 ”。 ( 5)主营业务收入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它是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所发生的代价。 对主营业务成本首先要进行数量判断 ,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将二者之差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即得出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 ——毛利率。 并以此结合行业、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理性。 进行质量判断时应注意: ( 1)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 结转成本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在收入确认的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成本必须结转; 二是如一项交易的收入尚未确认,即使商品已经发出,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结转。 三是企业应按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分别核算与上述收入相关的成本,以详细反映每一重大交易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的信息。 ( 2)主营业务成本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为满足小集团的利益,往往利用会计政策职业判断的空间 “ 调控 ” 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分析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进行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各种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也是企业为获取收益所必须承付的代价。 分析时,应将该项目应与的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三)营业利润项目分析 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配比结果,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第二个层次的业绩 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分析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某投资咨询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