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的所有托福听力经验内容摘要: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extrinsic values B. To explain Aristotle’ s view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C. To explain why people change what they value D. To discuss Aristotle’ s views about human happiness “ To do”结构在主旨题中出镜率很高,目的主旨的选项大部分以 to do 结构开头。 那么,解题的宗旨就是比较动词 do 的形式和用词。 如果原文中用到的动词与选项一致,同学可以首先定位此选项,再比较后面的宾语即可。 “ Ok. Another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we need to discuss is Aristotle– Aristotle’ s ethical theory。 ”从原文中可以看到 discuss 这个词,那么这个词正好与 D 选项中的 discuss 相吻合,而其后的宾语“ human happiness”也一致。 所以答案无可厚非为 D。 若选项中 “ do”的形式与原文不一致,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同义替换。 请看下面的例子: . Script (conversation) S: I was hoping you could look over my note cards for my presentation„ just to see what you think of it。 P: Okay, so refresh my memory: what’ s your presentation about Q: Why does the student visit the professor A. To get some note cards for his presentation B. To show her some examples of mon errors in research C. To review the notes for his presentation with her D. To ask for help in finding a topic for his presentation。 在这篇文章中,引导 conversation 主旨题的标志词是 I was hoping, 在其之后出现的动词关键词是 look over。 名词关键词为: note cards for my presentation。 所以,与原文一致的选项应该找 look over 的同义替换,即 review。 所以应该选择 C 选项。 以上就是主旨题需要注意的细节信息和解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在准备托福听力考试的过程中起到指引作用。 工科生如何拿托福听力满分 我先后考过两次托福,第一次 102 分,第二次 108 分,在第二次考试里听力居然满分,挺惊喜的。 新托福听力考试总共有六大技巧的测试与考核。 与这六大技巧相对, ETS 有六大题型的测试,分别是:主旨题、细节题、句子功能题、态度题、结构题和推论题。 而托福官方指南 将这六大考题细归类为 B, P, C 三部分 (Basic Comprehension Question, Pragmatic Comprehension Question, Connecting Information Question)。 B 部分包括:主旨题和细节题; P 部分包括句子功能题和态度题; C 部分又包括结构题和推论题。 我真正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托福大概有 3 个月。 由于还在上课,每天准备托福的时间也就是 4 小时左右。 但平时去教室的路上、坐公交、吃饭时也经常是戴着耳机听 VOA、《科学美国人》等配套音频。 这种零碎时间加起来平均每天也应该有一个小时,闲暇时间也经常是关了字幕看英文电影。 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像我这种工科生,大学里在准备 GT 之前是很少会花大量心血准备英语的。 记得有同学开玩笑说过,如果是高三暑假去考托福就好了。 的确,没有 GT 的话,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通常是逐年降低的。 想让逐渐降低的英语水平反弹,肯定是需要一番决心的。 做事都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听力的提高也不例外。 如果一个英语基础一般的大学生直接用 VOA 来练听力,那多半是坚持不下来的 —— 过高的强度会导致大脑的“罢工”,非常容易走 神。 我开始练习听力时是用老托福的听力材料,就那种 1 分多钟 1 篇的。 这套音频的语速、内容都不算太难理解,而且有对应的文章可以看,听的时候发现自己哪里跟不上了可以马上停下来看文章。 等到老托福听力材料已经能听懂 80%,就可以提高难度了。 作为面向外国人的英语能力测试,老托福的语速、连读情况和真正美国人说话自然还是有差别。 而在老托福的听力材料之后,我就直接强迫自己听 VOA standard。 这个跨度很大,主要是因为我没能找到难度居于两者之间的听力材料。 VOA 的语速已经比新托福考试要快了,但其价值也正是如此。 所 谓“求其上上得其上”,如果把 VOA 都能听懂,还怕托福听力吗。 但果不其然,初听 VOA 时我大脑出现了严重的“罢工”现象,常常没听几分钟就走神了。 为了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我开始“听说”。 下面要重点说一下“听说”。 此“听说”非彼“听说”。 我在尝试了几次后最终没有采用,一是因为很耗时间,二是因为过程很枯燥。 如果有比较有决心的同学不妨一试。 而我采用的方法是“听说” —— 耳朵听到的英语嘴巴跟着说,哪怕没听懂也尽量模仿那种发音。 因为有了大脑的这个反馈过程,这样做能让自己专注于所听的材料,走神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与“ 听写” 想比,这种方法花的时间较少,而且由于可以很快地听新内容而不是纠结于某个句子而一再重听,相比之下也没有那么枯燥。 不过我必须承认一点:直到考完托福,我听 VOA 也是很吃力的。 我当时是下载十篇几分钟一段的 VOA standard,放到 MP3 里面反复听。 第一遍往往只是听个大概,夸张一点说,就是抱着“寻宝”的态度去听 —— 听着听着发现,“哟,这一句我能听懂唉。 ” 然而反复听,第二遍,第三遍,第十遍„„今天听完明天继续,直到某天发现,这几篇报道的大意自己都明白了,就可以换一批新的了。 注意,此时的“听明白” 是个幻觉:我们只是能听明白这几篇文章,并不是说已经有听 VOA standard 的听力水平了。 换十篇新的 VOA,第一遍依然听得很崩溃。 然后再是第二遍,第三遍„„然后再换。 其实听力水平能听 VOA 后,已经足以应对托福考试了。 但作为一个工科生,我对 VOA 的兴趣没有《科学美国人》大,于是又去下了许多《科学美国人》来听。 《科学美国人》的语速更快,更有挑战性,而且有一个 bonus:由于《科学美国人》的话题都是科学类的,对于理解托福中科学题材的文章、听力,甚至口语里的学科讲座部分也是有帮助的。 以上便是我 复习听力的大致方法,肯定有不足之处,在此抛砖引玉,也希望能有同学能够提出更好、更系统化的复习意见。 最后再说一点临场发挥的问题: 我考过两次托福,第一次听力只有 20 分,第二次听力是 30 分,而之间只隔了一个月多一点。 这一个月里我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这 10 分的差别绝大部分要归结于考试时的心态。 记得有位老师讲过,大部分同学第一次考托福是考不好的。 他的理由是,之前中国学生的考试都是在纸上完成,第一次真正用电脑答卷,还是这么重要的考试,自然心态会比平时差。 (当然,即将第一次考托福的同学也不要泄 气,谁说你就不可以成为 minority 呢。 )我第一次考托福时,尽管准备得挺充分,但仍然很紧张。 阅读做完时整个人都已经懵了 ——事后证明我的紧张很多余,那次托福阅读我拿了满分 —— 再做下面的听力一个劲地在出冷汗,直到中间的 10 分钟休息,我才调整好状态。 而第二次考托福时,我便不断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而且在考场上节奏掌握得很好。 做过 TPO 的同学应该知道托福考试听力部分的时间安排,每三篇听力材料一共给 10 分钟作答。 但实际上,如果听力材料理解得够好,笔记也做够了,我们答题的时间大概只需要 6分钟。 这多余的 4 分钟 跳过吗。 不是,应该用它来休息,而且是把它分成三份来休息:打完这篇听力材料的最后一道题,休息一分钟,再点 next 按钮进入新的听力。 有了这一分钟的休息,再做下一篇听力感觉会十分不一样。 托福考试持续 4 个小时,中间只有 10 分钟的休息时间,对体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如果能掌握好节奏,利用中间的各个小段时间给自己一个短暂的放松,相信对大家的临场发挥会有极大的帮助。 新托福听力笔记与理解的关系 中国考生作听力题的传统法宝是理解,但只靠理解在 ibt 中是远远不够的。 3 分钟的conversation,56 分钟的 lecture 用他们变态的长度和考题的神秘性将可怜的考生脑里的东西大部分洗刷掉。 有些朋友听的时候只顾记,即不理解内容,只是蛮记,结果记下了一大堆零零散散的词句,对解题帮助甚小。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要弄清理解与记两者的关系, 记笔记是为了辅助理解。 两个人对话,或是一个教授在前面讲课,我们要理解其主体思想和大致结构,记一些细节,以免让一些琐碎的东西占用大脑空间,妨碍我们理解文段的主题。 经过长时间的洗礼,我们只能将一小部分内容留在脑里,好钢用在刀刃上,脑 里的不应是跟主题联系不大的琐事,而是段子的 pith。 记是为了让大家安心的听,安心的理解。 听的时候对自己说,细节题我靠笔记搞定它,不必费脑,不必伤神。 例如 OG 上第二段,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听时理解以下内容:教授先区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来引入主题,后又讲明亚里士多德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同时记录重要细节:例如教授拿自身举的 4 个例子: how to value a) exercise b)health c)music d)teaching 其中第四个例子有点难度,但有点分析能力的人都会明白 teaching 对于题目中的教授而言对应着 intrinsic value。 再比如说,一提到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反复磨机两个短语, for own sake 和 value only intrinsically,记下此细节。 还有教授设问什么是幸福,好像说了个 ultimate goal,记下它。 至于那个青涩难懂的“双重标准”记不记都无所谓,老美不会拿这个吓唬人的。 之后就是解释这个观点的反面例子: fame。 它是为了解释前面一大堆复杂的观点,那既然是 specific 的,老美的最爱,自然不要放过,记下或理解亚里士多德为何认为名声 不能与真正的幸福挂钩。 这个与全文主线密切相关,是记是理解无关紧要。 记下一笔省点心。 后面还有些高深的语言,记得是 a life of intellectual contemplation 像孔乙己的之乎者也,记不记无所谓。 然后我们看看听力到底考什么,上文已有所暗示,老美爱具体的,不喜欢大话空话和高深难懂的话。 他们喜欢将难懂的东西用具体的例子解释,或做个类比,这个在 GRE 中体现的最明显。 因此, 深奥的话后面紧跟的解释是重中之重。 ‘就像什么,好比什么,类似什么’或是反面的例如‘与什么不同’等等,看到就记,不用犹豫。 再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提问,老师的回答或师生间的讨论 ,反应在 conversation 中就是一方提出若干问题,另一方的答案。 另注,教授的设问或自言自语甚至是一些跑题的废话也是必须要记的。 没有这些,老美怎么在咱炎黄子孙面前逞强示威。 例如 OG 里那个讲 manila hemp 的,正要说它的性质用途,说着说着扯到它的名字上了,说什么这个名字起得有些不恰当,看似废话,却把第一遍做此题的我坑惨了。 股从此以后,本人见‘废话’就记,在做 barron,kaplan 及 的真正考试中尝到了大甜头。 比方说 barron 中 test1 第一个 section 中的第一个 lecture,讲排水的,最后叨咕了几句又是作业又是考试的,还皮笑肉不笑的,看似与主题无关,但却靠了一道题。 剩下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了。 托福听力:避免听力词汇备考误区 托福 TOEFL iBT 考试中,托福听力部分的测试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且综合托福听力、托福阅读、托福写作和托福口语四大部分来看,除托福阅读之外,托福写作和托福口语部分对考生听力水平的要求也是史无前例的。 许多同学在备考新托福考试时只看重考试技巧,却忽视了对词汇的掌握和理解。 尤其是托福听力词汇,听力在托福考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托福听力词汇的掌握多少也与托福听力部分成绩的好坏密切相关。 对于托福 iBT 的听力而言,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在自然英语语境中的适应力和理解力,也就是要求考生既能通晓 Survival English(生存性语言 ),又能听懂 Academic English(学术性语言 ),而 ETS 规定听力考查的学术话题又可细分为 1)Arts, 2) Life Science, 3) Physical Science, 4) Social Science 四大类。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当下考生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迅速熟悉并熟背这些听力高频词汇和分类词汇,培养对听力的敏感度,以达到学以致用。 不过,对托福考试听力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