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生物安全制度内容摘要:

共 4 页 生效日期 : 第三章 现场处置 第五条 处置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工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六条 现场处置与分工 一、医疗废物流失的现场处置与分工。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时,现场人员立即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和院总值班室,同时报告保卫科。 保卫科将协助调查医疗废物的去向,在尽快的时间内追回流失的医疗废物,以免对社会 、他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当发生医疗废物的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和院总值班室,并立即通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负责现场处置的组织工作。 如发生传染病流行时,按规定时限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 应急医疗救护队和消杀队迅速开展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态恶化,消除危害后果,减少损失。 第四章防治体系的建设和培训工作 第七条 加强培训,提高防范认识和应急能力。 在全院开展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增 强个人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制度及管理办法,使各类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正确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各类医疗废物,建立并完善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医疗废物管理的落实情 22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5 页码 : 第 4 页 共 4 页 生效日期 : 况。 第八条 技术措施、物资和后勤保障 一、建立一支快速、高效的 保障队伍。 在全院抽调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医疗救护队和消杀队,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急队员能作出快速反应进行相应处置。 二、物资准备。 制定药品、器械、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准备方案,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救护设备和消杀灭菌药械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应急任务的完成。 三、后勤保障。 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多方协作,快速、准确、高效、配合现场抢救工作。 第五章 预案的运行 第九条:本预案通过试运行后,要及时总结、评估、不断修改、完善,以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顺 利进行。 23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1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 , 根据卫生部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预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职业暴露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高效、快速、统一的应急处置系统,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设立医 院职业暴露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xxx辉(院 长) 副组长:杨 昆(副院长) 杜 冲(副院长) (副院长) 廖学琴( 院长助理) 成 员: 兰宗铭 徐晓卫 沈鹏臻 刘学华 蔡典昆 荣兴欣 李爱民 廖英男 罗利达 李劲松 周 易 何明超 郭 渝 宋自阆 喻仲宾 邹庆英 邹永丽 黄 华 雷国平 姚定聪 肖丙莲 戚 凯 薛 慧 王 珊 吴淑琴 领导小组职责:对我院职业暴露作出 快速反应,指挥全院医疗救护系统进行紧急救援处理。 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医教科、保健科科长兼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4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2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办公室职责:在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下,对临床、医技科室人、财物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协调,并负责日常工作。 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培训,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二、 两种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处理预案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 预 防 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 25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3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操作时必须 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26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4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九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艾滋病病毒职 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第十一条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 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 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第十三条预防性用药 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 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 27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5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 4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时;即使超过 24 小时,也应当 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 4 周、第 8 周、第 12 周及 6 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第四章 登记和报告 第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 28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6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本指导原则所称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在 24- 48 小时内完成自身和接触源病人血清的 HBsAg调查,接触后血清学随访检查为 6 个月后查 HBsAg,完成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 1- 6 个月检查抗- HBs。 同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第一种情况:医务人员未曾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后无反 应者): 方案 1:接触源病人 HbsAg(+),在 24 小时内肌注 HBIG,效价 200IU/ml 以上,共肌注 2 次,相距 3- 6 个月。 同时完成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 0, 1, 6 月方案,每次 10ug 肌注。 90%的接种者抗- HBs 阳转。 可持续 10- 15年。 8 年后,抗体水平已低,可复种,但无强制性规定。 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并观察乙肝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方案 2:接触源病人 HbsAg(-),接种乙肝疫苗。 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 方案 3:接触源病人不明时需在 24小时内肌注高效价 HBIG,同时接种乙肝疫苗。 第二种情况 :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近 1 年内抗- HBs 滴度≥ 10mIU/ml,只需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追踪。 29 xx 市第 x 人民 医院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安全制度 xx市 第 x人民 医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文件编号 :JYK1CDC16 页码 : 第 7 页 共 7 页 生效日期 :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第三种情况: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但检查无抗- HBs 反应,或抗体滴度≤10mIU/ml: 方案 1:接触源病人情况不明 ,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方案 2:接触源病人 HbsAg(-),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 方案 3:接触源病人 HbsAg(+),应在 24 小时内肌注高效价 HBIG 并进行血清学追踪随访,同时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 三、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了职业暴露情况,由科室 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及时报告医教科、保健科,并将登记表上交。 医院组织医院职业暴露处理领导小组讨论处理意见并将结果反馈到科室。 是否 进行相应的检查或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否 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 从性情况。 定期检测及随访 职业暴露者的 情况。 四、其他传染病的职业暴露预案参照执行,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隔离措施。 院感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