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酒店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挖、钢花管土钉或预应力锚杆的施工 此阶段主要内容是土方开挖、钢花管土钉、预应力锚杆的施工。 施工重点是认真解决基坑支护、土方挖运等防水问题,采取有效降、排水的措施,保证基坑土方、钢花管土钉、预应力锚杆施工的有序进 行。 钢筋网和喷射砼的施工 此阶段主要内容是钢筋网和喷射砼的施工。 施工重点是认真解决基坑支护的防水问题,采取快挖快喷射砼的方法进行面墙保护。 第二章 施工部署 5 若 有 施工总流程 平面布置与现场管理 由于该工程占地范围大,工期要求紧,现场施工人员多,工种互相穿插,故要有严密科学的管理。 施工平面由项目经理负责,由工长及材料部门、机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按平面分片包干管理。 现场临设、道路 应有排水明沟,且必须保证道路、排水沟的畅通。 现场的水准点、埋地电缆、架空电线应有醒目的标志,并加以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 拐点测量点应在基坑外引出来。 现场办公地点设置“六牌一图”,在施工点挂设安全标牌。 施工设备、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分批进场,凡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必须Ф130 钢管 桩 搅拌 桩 放坡开挖 M10 砂浆抹面厚 50 三管摆喷搅拌桩 板梁 注浆锚管、预应力锚杆成孔 每层土方开挖 挂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 100 厚) 杆材的制作 插入杆材 腰梁制安或锁定 灌注水泥浆 第二章 施工部署 6 按指定地点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放。 各施工队伍要遵守统一的平面管理制度,施工忙而不乱。 现场办公、材料加工场地配置门卫,加强现场材料、物资等的保卫工作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 现场切实做到工完场清,减少材料浪费,并定期检 查。 现场的施工垃圾要采取定期清理,集中堆放,专人管理,统一搬运,保持现场干净整洁。 切实执行我公司根据广州市政府有关规定编制的《现场文明施工细则》,并进行定期检查评比。 1 某酒店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详见 (附图 1)。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7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前期准备工作 熟悉、审查设计图,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安排好实验工作。 工程施工中拟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 ( 1)搅拌桩采用四喷四搅施工工艺; ( 2)钢管桩施工工艺; ( 3)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 基坑 支护设计要求 某酒店基坑支护 工程 平面图(附图 2) 由文献 [3]、 [4]、 [5]可得: 工况 1 段 采用上部 1m放坡,下部垂直开挖,搅拌桩与土钉的复合止水支护形式。 ( 1)沿基坑开挖边线外布设 2 排搅拌桩,要求穿过砂层,进入强风化 ,平均长度约 10 m。 如果搅拌桩未能穿过砂层或不能进入强风化岩,应采用喷射注浆等措施进行补救。 ( 2)搅拌桩桩径 500mm,平行基坑方向(纵向)搭接为 15 ㎝,垂直基坑方向(横向)搭接均为 10 ㎝。 ( 3)搅拌桩施工采用喷浆工艺,固化剂采用 425普硅水泥,浆液水灰比 ~,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喷浆搅拌,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 50 ㎏。 搅拌桩强度要求大于。 ( 4)坡面上从深 开始,布设 2 排土钉,为钢花管土钉,上下排土钉梅花形排列,垂直间距 ,水平间距 ;各排土钉长度从上到下分别为 15m、15m、 12m。 ( 5)钢花管土钉采用Ф 48 ㎜钢管,前端头打制成尖头,管身前段三分之二长度范围内每隔 钻孔径为Ф 5 ㎜的出浆孔,孔前加焊长 10㎝的Ф 8 的防砂筋,采用人工或气动锤直打入。 ( 6)面板网筋采用φ 8 钢筋按 200 200 ㎜编 网;加强筋采用 2Ф 16 钢筋菱形布设,焊牢于土钉端部;喷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20,厚度为 10 ㎝。 工况 2 段 采用上部 1m 放坡,下部垂直开挖,搅拌桩、钢管桩与土钉的复合止水、支护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8 形式。 ( 1)沿基坑开挖边线外布设 2 排搅拌桩,要求穿过砂层,进入强风化岩 ,平均长度约 10m,如果搅拌桩未能穿过砂层或不能进入强风化岩,应采用喷射注浆等措施进行补救。 ( 2)搅拌桩桩径 500 ㎜,平行基坑方向(纵向)搭接为 10 ㎝,垂直基坑方向(横向)搭接均为 20 ㎝。 ( 3)搅拌桩施工采用喷浆工艺,固化剂采用 425普硅水泥,浆液水 灰比 ~,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喷浆搅拌,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 50 ㎏。 搅拌桩强度要求大于。 ( 4)搅拌桩施工完成后沿基坑开挖边线外侧,距离开挖边线 30 ㎝,施工一排超前钢管桩,桩间距 ,成孔口径Φ 130 ㎜,孔深 9m,全长置入Φ 89 ㎜钢管。 ( 5)钢管下段三分之一长度范围内每隔 钻孔径Φ 58 ㎜的出浆孔。 ( 6)钢管桩的注浆采用压密注浆工艺,注浆压力 ,全长灌注水灰比为 ~ 的 425水泥静浆,浆体强度不低于 20 MPa。 ( 7)钢管桩 顶部用 2Ф 25 钢筋纵向焊接,横向用Ф 16 钢筋与搅拌桩插筋拉接,现浇强度为 C20,厚 20 ㎝,宽 1m 的混凝土板梁。 ( 8)坡面上从深 开始,布设 6 排土钉,为钢花管土钉,其中 G2 排间隔为预应力锚索;上下排土钉矩形排列,垂直间距和水平间距均为 ;各排土钉长度从上到下分别为 12m、 15m、 18m、 18m、 15m、 12m;预应力锚杆长 20m,设自由段 5m。 ( 9)预应力锚索的成孔口径均为Φ 150 ㎜。 杆体采用 7φ 5 钢绞线,自由段涂防锈漆后,外套塑料波纹管。 ( 10)钢花管土钉采用采用Ф 48㎜钢管,前端头打 制成尖头,管身前段三分之二长度范围内每隔 钻孔为Ф 5 ㎜的出浆孔,孔前加焊长 10㎝的φ 8 的防砂筋,采用人工或气动锤直接打入。 ( 11)预应力锚杆的注浆采用底部注浆工艺,注浆压力 ;钢花管土钉的注浆采用压密注浆工艺,注浆压力 ;浆液均为水灰比 ~ 425水泥静浆,浆体强度不低于 20 MPa。 ( 12)面板网筋采用φ 8 钢筋按 200 200 ㎜编网;加强筋采用 2Ф 16 钢筋菱形布设,焊牢于土钉端部;喷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20,厚度为 10 ㎝。 ( 13)预应力锚杆在注浆 7 天后锁定。 工况 3 段 采用 1: 放坡开挖,搅拌桩止水形式。 ( 1)沿基坑开挖边线外布设 2 排搅拌桩,要求穿过砂层,进入残积粉质粘土层 ,平均长度约 14m。 ( 2)搅拌桩桩径 500 ㎜,平行基坑方向(纵向)搭接为 10 ㎝,垂直基坑方向(横向)搭接均为 10 ㎝。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9 ( 3)搅拌桩施工采用喷浆工艺,固化剂采用 425普硅水泥,浆液水灰比 ~,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喷浆搅拌,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 50 ㎏。 搅拌桩强度要求大于。 ( 4)沿搅拌桩边采用 1: 放坡,坡脚打木桩堆沙包,坡面 喷 C20 混凝土,厚 50 ㎜。 工况 4 段 在东北侧电梯井,采用垂直开挖,搅拌桩支护。 ( 1)沿基坑开挖边线外布设 2 排搅拌桩格栅状布置,桩长。 ( 2)搅拌桩桩径 600 ㎜,平行基坑方向(纵向)搭接为 15 ㎝,垂直基坑方向(横向)搭接均为 10 ㎝。 ( 3)搅拌桩施工采用喷浆工艺,固化剂采用 425普硅水泥,浆液水灰比 ~,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喷浆搅拌,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 50 ㎏。 搅拌桩强度要求大于。 工况 5 段 在 Y8 轴,采用垂直开挖,搅拌桩支护。 ( 1)沿基坑开 挖边线外布设 2 排搅拌桩格栅状布置,桩长。 ( 2)搅拌桩桩径 600 ㎜,平行基坑方向(纵向)搭接为 15 ㎝,垂直基坑方向(横向)搭接均为 10 ㎝。 ( 3)搅拌桩施工采用喷浆工艺,固化剂采用 425普硅水泥,浆液水灰比 ~,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喷浆搅拌,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 50 ㎏。 搅拌桩强度要求大于。 工况 6 段 采用垂直开挖,搅拌桩、钢管桩与角撑的支护形式。 ( 1)沿基坑开挖边线外布设 1 排搅拌桩,桩长 56m。 ( 2)搅拌桩桩径 600 ㎜,搭接 10 ㎝。 ( 3)搅拌桩 施工采用喷浆工艺,固化剂采用 425普硅水泥,浆液水灰比 ~,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喷浆搅拌,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 50 ㎏。 搅拌桩强度要求大于。 ( 4)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在搅拌桩中,施工一排钢管桩,桩间距 500 ㎜,成孔口径Φ 130 ㎜,孔深 6m,全长置入Φ 89 ㎜钢管。 ( 5)钢管下段三分之一长度范围内每隔 钻孔径φ 58 ㎜的出浆孔。 ( 6)钢管桩的注浆采用压密注浆工艺,注浆压力 ,全长灌注水灰比为 ~ 的 325R 水泥净浆,浆体强度不低于 20 MPa。 ( 7)钢管桩顶部用 2Ф 25 钢筋纵向焊接,横向用Ф 16 钢筋与搅拌桩插筋拉接,现浇强度为 C20,厚 20 ㎝,宽 1m 的混凝土板梁。 ( 8)坡顶下 深处施工 200 300 混凝土腰梁,采用 [25 槽钢角撑。 工况 7 段 设计要求同工况 6 段。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10 搅拌桩施工 由文献 [3]、 [4]、 [5]可得: 工艺流程 搅拌桩施工采用搅拌桩机钻孔,然后进行喷浆搅拌土体。 其工艺流程:定位 → 浆液配制 → 送浆 → 钻进喷浆搅拌 → 提升搅拌喷浆→重复钻进喷浆搅拌 →重复 提升搅拌喷浆→移位。 施工方法 ( 1)定位 启动搅拌机移到指定桩位,对中。 当地面起伏不平时,应调整四只支腿的高低,使井架垂直度在桩的设计要求内。 一般对中误差不宜超过 ,搅拌轴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 ( 2)浆液配制 ①严格控制水灰比,配合比为 ~ :1。 ②水泥浆必须充分拌和均匀。 ③为改善水泥和易性,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 ( 3)送浆 将制备好的水泥浆经筛过滤后,倒入贮浆桶,开动灰浆泵,将浆液送至搅拌头。 ( 4)钻进搅拌 证实浆液从钻头喷出,启动桩机搅拌头向下旋转钻进搅拌,并连续喷入水泥浆液。 ( 5)提升搅拌喷浆 将搅 拌头自桩端反转匀速提升搅拌,并继续喷入水泥浆液,直至地面。 证实浆液从钻头喷出后,启动桩机搅拌头向上提升搅拌,并连续喷入水泥浆液。 ①调整灰浆泵压力档次,使喷浆量满足设计要求。 ②在设计桩长或层位后,应原地喷浆搅拌 30s。 ( 6)重复 5 ( 7)移位 成桩完毕,清理搅拌叶片上包裹的土块及喷浆口,桩机移至另一桩位施工。 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应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 1)严格控制桩位和桩身垂直度,以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和整体性。 施打桩前需复核建筑物轴线、水准基点、场地标高;桩位对中偏差不超过 ;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11 ( 2) 水泥必须无受潮、无结块,并且有出厂质保单及出厂合格证,发现水泥有结硬块,严禁投料使用。 ( 3)水泥浆必须充分拌和均匀,每次投料后拌和时间不得少于 3min,分次拌和必须连续进行,确保供浆不中断。 ( 4)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停置时间过长,超过 2h 应降低标号使用或不使用。 ( 5)必须待水泥浆从喷浆口喷出并具有一定压力后,方可开始提升喷浆搅拌操作。 钻进必须到设计深度,误差不超过 ,并作好记录。 ( 6)布置灰浆制备系统应使灰浆的水平泵送距离不大于 50m,确保注浆压力。 ( 7)泵口压力应保持在 ~ ,防止压力过高或过小。 ( 8)压浆过程中不得发生断浆情况。 压浆速度与钻头的提升速度应该匹配,使得核定的浆量均匀分布在桩身全长范围内。 ( 9)相邻桩体的施工间隔不宜超过 24h,每一施工段应连续作业。 ( 10)冷却循环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能中断,应经常检查进水回水的温度,回水温度不应过高。 ( 11)电网电压低于 350V 时,应暂停施工。 ( 12)严格按设计确定的数据,控制喷浆和搅拌提升速度,误差不得大于177。 10cm/min。 ( 13)严格控制搅拌桩的桩顶标高和桩底标高。 搅拌桩应提升搅拌至地面,桩底标高按设计要求。 ( 14)搅拌桩施工时,邻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对砂土、粉土、粘性土,应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 3 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对淤泥或淤泥质土,应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 4 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 ( 15)施工参数 ①搅拌钻杆的钻进、提升速度( ); ②搅拌钻杆(轴)的转速( 50r/min); ③钻进、提升、喷浆次数各四次,搅拌四次; ④施工桩径 500、 600mm,间距 500、 450、 400、 350、 300mm; ⑤施工桩长(按设计要求); ⑥水泥浆液配合比:水泥 :水 =1:~ ; ⑦灰浆搅拌机内每次投入量: 水泥量 +水量 =+(搅拌桶直径100cm,高度 85cm); ⑧水泥掺量宜为 15%,对于流塑可塑淤泥质土宜不少于 15%,每根桩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 50k。某酒店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b) 垫板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深度应超过地脚螺栓; c) 平垫板宜露出设备底座外缘 10~30mm,斜垫板组宜露出设备底座外缘 10~50mm; d) 每一垫板组均应被压紧,压紧程度可用手锤轻击垫板,根据响声凭经验检查,对于高速运转、承受冲击负荷和振动较大的设备,其垫板与垫板间、垫板与设备底座间,用 塞尺检查,塞入面积不得超过垫板面积的 1/3。 e) 钢垫板组的各垫板间应 相互点焊牢固。
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2)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3) 配电箱(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4) 电力线 路的金属保护管、物料提升机,均设接地装置。 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再做重复接地。 1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制(含插座)。 1配电箱
而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⑶施工中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从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控人员、测量、试验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 ⑷项目部设置具有临时资质的试验 室 ,负责工程试验检测工作。 对重要轴线、水准点进行重点复核检验,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复试及材料检验工作。 ⑴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实施质量目标管理,使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个人。 ⑵严格执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
.............................................289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 .................................................................289 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
确,高程偏差小于 50mm,中心 位置偏差应小于 10mm。 钢筋笼安装时不能触碰孔壁,并注意其方向,严禁将钢筋笼扭转。 混凝土灌注 ( 1)灌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除要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外,还要满足导管浇注的特殊要求,要和易性好、流动性大、初凝时间长,还要考虑水下灌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因此,进行其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 5Mpa,水泥应采用 普硅水泥
Ⅰ段, 1/KF 轴为Ⅱ段, E—A 轴为Ⅲ段。 2)装饰工程施工时以层分段。 3)安装工程以系统为段。 15 设 、 施工流程图 定位测量放线、复测 地下室结构改造加固 地下车库坡道施工 安装预留、埋设 主体结构 砌筑工程 屋面工程 抹灰工程 管 线 外檐装修 备 安 装 室外工程 调 试 清理收尾 楼地面工程 门窗工程 内装工程 竣工验收 16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