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计算规则内容摘要:

的组成部分,应计入电缆长度工程量之内。 f) 电缆终端头及中间头均以 “ 个 ” 为计量单位,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均按一根电缆有两个终端头考虑。 中间电缆头设计有图示的,按设计确定;设计没有规定的,按实际情况计算 ( 或按平均 250m 一个中间头考虑 )。 防雷及接地装置 a) 接地极制作安装以 “ 根 ” 为计量单位,其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 计算,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量按加工件计算。 b) 接地母线敷设,按设计长度以 “ m” 为计量单位计算工程。 接地母线、避雷线敷设均按延长米计算,其长度按 设计 长度另加 %的附加长度 ( 包括转弯、上下波动、避绕障碍物、搭接头所占长度 ) 计算。 c) 接地跨接线以 “ 处 ” 为计量单位,按规程规定凡需作接地跨接线的工程内容,每跨接一次按一处计算,户外配电装置构架均需接地,每副构架按 “一处 ”计算。 d) 避雷 针的加工制作、安装,以 “ 根 ” 为计量单位,独立避雷针安装以 “ 基 ” 为计量单位。 长度、高度、数量均按设计规定。 6 道路工程 路基 路基 的 清理与挖除、路基挖方、排水设施、边坡防护、挡土墙等,按建筑工程相应规定 计算。 路床(槽)压实 依据道路设计的纵横断面尺寸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 软土路基处理 依据设计的纵横断面尺寸 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 路基工程 依据道路设计的纵横断面尺寸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 路基填方以压实后路床顶面设计高程计算,应扣除跨 径大于 5m 的通道、涵洞的体积,跨径大于 5m 的桥则按桥长的空间体积扣除。 路面 素土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 依据道路设计的纵横断面尺寸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模板制作及缩缝、胀缝的填缝材料,均包含在浇筑不同厚度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工程项目中,不另行计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用的养护剂、覆盖的草垫、养护器材等,均包含在浇筑不同厚度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工程项目中,不另行计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所需的外掺剂 已在配合比中计入 , 不另行计算。 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和基层混合料拌合场、 贮料场的搭建、拆除、地表恢复均包含在相应工程项目中,不另行计算。 7 农用井工程 农用井 工程一般 包括: 井位的选定 、 钻机进场 、 井孔成孔 、 井管安装 、 填封 、 洗井及抽水试验 、 水质检测 、 井口工程 、 井房 、 设备安装等。 钻机选择:应根据管井设计的孔深、孔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钻机运输、施工、水电供应条件等因素。 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按以下规定进行: a) 通路和场地平整:包含 土地平整和道路工程 之中。 b) 通水: 包含在定额之中。 c) 通电:施工场地总开关以上的供电线路以及农用井的供电线路在电力工程中计算。 农用井成孔工程量按孔径、地 层 类别、分别计算井孔深度。 按管井 设计 图纸 计算填封工程量。 只开采潜水的农用管井,可以不分透水层和非透水层,全部用滤料填充。 井口工程按砌体或混凝土工程 规定 计算。 大开槽法适用于 10m 以内的大口井,其井筒的砌筑按砌体工程计算。 8 其他 工程 道路、沟渠旁的防护林以道路或沟渠的长度和株距计算工程量,不 考 虑 道路交叉以及桥涵 对工程量 的影响。 林带以 其 占地 投影 面积和林带株行距为依据计算林带的工程量。 塑料薄膜、土 工 膜、土工布 等 ,设计 工程量按 设计有效面积 计算。 本规则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 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本规则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TD/T XXX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一般工程土类分级表 表 一般工程土类分级表 土质 级别 土质名称 自然湿容重 ㎏ /m3 外形特征 开挖方法 Ⅰ 1650~1750 疏松,粘着力差或易透水,略有粘性 用锹或略加脚踩开挖 Ⅱ 1750~1850 开挖 时能成块,并易打碎 用锹需用脚踩开挖 Ⅲ 1800~1950 粘手,看不见砂粒或干硬 用镐、三齿耙开挖或用锹需用力加脚踩开挖 Ⅳ 1900~2100 土壤结构坚硬,将土分裂后成块状或含粘粒砾石较多 用镐、三齿耙工具开挖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 岩石类别分级表 表 岩石类别分级表 岩石级别 岩石名称 实体岩石自然湿度时的平均容重 ㎏ /m3 净 钻 时间 (min/ m) 极限抗压强度 ㎏ /cm2 强度系数 f 用直径30mm 合金钻头,凿岩机打眼 (工作气压为 气压 ) 用直径30mm 淬火钻头,凿岩机打眼 (工作气压为 气压 ) 用直径25mm 钻杆,人工单人打眼 1 2 3 4 5 6 7 8 V 1500 1950 1900~2200 2020 ≤ ≤30 ≤200 ~2 Ⅵ 贝壳石灰岩 2200 2600 2700 2300 4 (~) 45 (30~60) 200~400 2~4 Ⅶ 砾石 2200 2200 2800 2500 6 (~7) 78 (6l~95) 400~600 4~6 Ⅷ 2300 2300 2200 2300 2900 (~) (~10) 115 (96~135) 600~800 6~8 Ⅸ 、片麻岩及正常岩 2500 2400 2500 2500 2500 2500 (~) (~13) 157 (136~175) 800~ 1000 8~10 X 2700 2700 2700 2600 2600 10 (~) 15 (~17) 195 (176~215) 1000~ 1200 10~12 TD/T XXX2020 表 (续) 岩石级别 岩石名称 实体岩石自然湿度时的平均容重 ㎏ /m3 净 钻 时间 (min/ m) 极限抗压强度 ㎏ /cm2 强度系数 f 用直径 30mm合金钻头,凿岩机打眼 (工作气压为 气压 ) 用直径30mm 淬火钻头,凿岩机打眼 (工作气压为 气压 ) 用直径25mm 钻杆,人工单人打眼 1 2 3 4 5 6 7 8 Ⅺ 岩 2800 2900 2600 2800 2700 2700 (~) (~20) 240 (216~260) 1200~ 1400 12~14 XⅡ 、粗面岩 2700 2600 2900 2600 (~) 22 (~25) 290 (261~320) 1400~ 1600 14~16 ⅩⅢ 3100 2800 2700 2500 2800 2800 (~) (~30) 360 (321~400) 1600~ 1800 16~18 XⅣ 3300 2900 2900 3100 2700 (~) (~40) 1800~ 2020 18~20 XV 、玄武岩、坚实的角闪岩 3100 2900 2800 20 (~24) 46 (~60) 2020~ 2500 20~25 XⅥ 、辉绿岩、石英岩及玢岩 3300 3000 24 60 2500 25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 水文地质钻探地层分类 表 松散层分类 地 层分 类 地 层 名 称 与工程分类对照 Ⅰ 耕土 ,填土 ,淤泥 ,泥炭 ,可塑性粘土 ,粉土 ,软矽藻土 ,粉砂 ,细砂 ,中砂 ,含园砾 (角砾 )及硬杂质在10%以内的粘性土、粉土,新黄土。 Ⅰ ~ Ⅲ Ⅱ 坚硬的粘性土,老黄土,粗砂,砂砾,含园砾 (角砾 ),卵石(碎石)及硬杂质在 10%~ 20%的粘性土、粉土和填土。 Ⅲ Ⅲ 园砾(角砾)层,含卵石(碎石)及硬杂质在 20~ 30%的粘性土、粉土。 Ⅳ 冻土层,粒径在 20%~ 50%含量超过 50%的卵石(碎石 )层,含卵石在 30%~ 50%的黏性土、粉土。 Ⅴ 粒径在 50mm~ 150mm 含量超过 50%的卵石(碎石)层,强风化各类岩石。 Ⅳ Ⅵ 粒径在 150mm~ 200mm 含量超过 50%的卵石(碎石)层,中风化各类岩石。 Ⅶ 漂石(块石)层,微风化各类岩石。 表 基岩分类 地 层分 类 地 层 名 称 与工程分类对照 Ⅰ 残积土,石膏,煤层,软白垩。 Ⅴ Ⅱ 泥质页岩,砂质页岩,油页岩,炭质页岩,钙质页岩,泥质页岩,泥质板岩,滑石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泥灰岩,铝矾土,岩 盐,致密白垩,石膏,断层泥,强风化火成岩。 Ⅴ ~ Ⅵ Ⅲ 硅化片岩,角斑岩,橄榄岩,石灰质及铁质胶结的砂岩,蛇纹岩,细砂岩,钙质砂岩,方解石硅卡岩,辉石,玢岩及辉长岩,中等风化火成岩。 Ⅶ ~ Ⅷ Ⅳ 硅化页岩,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硅化板岩,辉绿岩,长石砂岩,闪长岩,正长岩,石英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片麻岩,微风化花岗岩 Ⅺ ~ Ⅻ Ⅴ 硅化灰岩,花岗岩,硅质胶结砾岩,微晶花岗岩,刚玉岩,石英岩,碧玉状硅质页岩,燧石岩,角砾岩,玄武岩。 ⅩⅣ ~ ⅩⅤ TD/T XXX202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 土方量计算方法 断面法 适用范围 断面法适用于下面三种情况: ① 高差变化比较大 、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自然地面复杂的地区; ②垂 直挖深度较大,截面又不规则的地区; ③ 道路等带状地形。 计算原理 断面法的工作原理是在地形图上或碎部测量的平面图上,按一定的间距将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截面,量出各横断面之间的距离,按照设计高程与地面线所组成的断面图,计算每条断面线所围成的面积,再由两端横断面的平均面积乘以两端横断面之间的距离求出土方量。 用公式表示为: „„„„„„„„ () 式中: V —— 相邻两截面间土方量 , m3; A1, A2 —— 相邻两截面的截面积 , m2; L —— 相邻两截面间的间距 , m。 此公式的运用条件是 A A2的性质必须是相同的,即都为填方 (-) 或挖方 (+) ,且 A A2面积不应相差很大。 若 A A2性质不同,即一端为挖方,另一端为填方,计算的结果就会失真。 此外,应用断面法时还应注意所取两横断面尽可能平行,若两断面不平行,计算的结果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划分断面时应有考 虑。 计算步骤 a)划分横截面: 根据地形图、竖向布置图或现场勘测,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横截面 AA’, BB’,CC’…… ,划分原则为垂直等高线或垂直主要建筑物边长,各断面间的间距可以不等,一般取20m~50m,在相对平坦地区可 取 大 值 ,但最大不大于 100 m。 LAAV  2 21图 横截面划分及绘制 b)绘制横截面: 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截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