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考试复习题内容摘要:

(1) 饱和食盐水质量 (2) 电解槽操作温度 (3) 阴极液 NaOH浓度 (4) 阳极液 NaCl含量 第四章 有机化工 烃类裂解 烃类热裂解:轻质烃类在高温( 850176。 C)下受热分解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烃类以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过程。 烃类裂解过程:一次反应(脱氢反应;断链反应):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二次反应:一次反应产物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 碳。 烃类裂解规律:键能方向 (1)同碳原子数烷烃, C— H键能大于 C— C 键能,断链比脱氢容易。 (2) 烷烃相对热稳定性随碳链增长而降低,越长的烃分 子越容易断链。 (3) 烷烃的脱氢能力叔氢最易脱去、仲氢次之,伯氢又次之。 (4) 带支链烃的 C- C 键或 C- H键的键能小,易断裂。 故有支链的烃容易 裂解或脱氢。 热力学方向 (1)脱氢反应比断链反应所需热量多。 (2) 断链反应△ G0 有较大负值,是不可逆反应,脱氢反应 △ G0 是较小负值或正值,是可 逆反应,断链比脱氢易进行。 (3) 断链反应中,低分子烷烃 C— C 键在分子两端断裂比在分子中央断裂在热力学上占优势,断链所得的较小分子是烷 烃,主要是甲烷;较大分子是烯烃。 随烷烃碳链增长, C- C 键在两端断裂减弱,在分子中央断裂大。 (4) 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 乙烯及氢。 甲烷生成乙烯的反应值是很大的正值,一般热裂解温度不变化。 环烷烃裂解规律( 1)侧链烷基比烃环易断裂,长侧链的断裂从中部开始,离环近的碳键不易断裂;( 2)带侧链环烷烃比无侧链环烷烃裂解所得烯 烃收率高;( 3)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开环生成烯烃的反应;( 4)五碳环烷烃比六碳 环烷烃难裂解;( 5)环烷烃比链烷烃更易于生成焦 油,产生结焦。 芳香烃热裂解:( 1)烷基芳烃侧链发生断裂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2)较剧烈条件,芳烃发生脱氢缩合反应。 如苯脱氢缩合 成联苯和萘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还能继续脱氢缩合生成焦油直至结焦。 各族烃类热裂解规律:异构烷烃 > 正构烷烃 > 环烷烃 (C6> C5) > 芳烃 烃类热裂解二次反应:二次反应中除了较大分子的烯烃裂解能增产乙烯、丙烯外,其余反应都要消耗乙烯,降低乙烯的收率。 应当尽量避免二次反 应。 结 焦与生碳:结焦是低温度下通过芳烃缩合而成,有微量氢。 生碳是高温度下通过生成乙炔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合的碳原子团,几乎不含氢。 PONA值:含氢量 P> N> A;乙烯收率 P> N> A;液体产物收率 P< N< A;容易结焦倾向 P< N< A; 裂解工艺参数: PONA值(烷烃 P烯烃 O 环烷烃 N 芳烃 A,烷烃含量越大,芳烃越少,则乙烯产率越高),原料含氢量(氢含量高则乙烯产率越 高),特性因数 K( K 值越大则乙烯产率越高),芳烃指数 BMCI( BMCI 值越小则乙烯潜在产率越高) 1裂解结果指标:转化率、产气率、选择性 、收率和质量收率 1裂解工艺条件:温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停留时间(短停留时间对生成烯烃有利),烃分压 (低压有利于乙烯的生产,有利于抑制结焦过程。 ) 1烃类热裂解采用什么样的温度、保留时间和烃分压能得到较好的产物分布 ?裂解温度 :750900℃ ,原料分子量越小,所需裂解温度越高,乙烷裂解温度 最高;温度 —— 停留时间的 影响 :对于给定原料,相同裂解深度,提高温度,缩短停留时间,可以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并减少结焦抑制芳烃生成,所得 裂解汽油的收率相对较低 ,使炔烃收率明显增加;压力对裂解反应的影响,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压力只对脱氢反应有影响)对一次反应: 时, ,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对于二次反应中的聚合反应,降低压力可减少结焦生碳 ,结论:低压有利于乙烯的生产 . 14.裂解过程中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尽力促进一次反应而抑制二次反应。 15.裂解生产中为什么不采用抽真空办法 降低系统总压。 从化学平衡上看,生成烯烃的一次反应 △ n0,烃聚合缩合的二次反应 △ n0,因此降低压 力有利于提高乙烯平衡组成,有利于抑制结焦过程;从动力学分析上看,一次反应多是一级反应,烃类聚合和缩合的二次反应多是高于一级的反应,因 此降低压力,可增大一次反应对于二次反应的相对速率,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选择性 ,减轻结焦。 但是由于裂解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不易用抽真空减压方 法实现减压,这是因为在高温不易密封,一旦空气漏入负压操作系统,与烃类气体混合会引起爆炸,同时还会多消耗能源,对后面分离 工序的压缩操作 不利,因此工业上 加入稀释剂 , P烃 ↓,常压操作 , 从而乙烯量 ↑。 1稀释剂:目的:降低烃分压;稀释剂种类:水蒸气、氢气、惰性气体;优点:设备在常压或正压操作,安全性高,不会对以后压缩操作增加能耗。 17.裂解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水蒸汽起到了哪些作用:热容量大,可稳定炉管温度,防止过热;易分离,价格便宜、易得。 抑制原料中的 S对镍铬合金 炉管的腐蚀;钝化作用。 高温蒸汽可减缓炉管 H2O + C → CO + H2 18.裂解气为什么要急冷。 急冷有哪些方法。 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目的: ①回收高温热能,产生高压蒸汽; ② 终止裂解反应(二次反应);急冷的 意义:决定清焦周期,甚至决定裂解炉的周期;影响全装置的能耗和原料的单耗;方法: ① 直接急冷:冷却介质(水、油)与裂解气直接接触。 ② 间接急冷:急冷锅炉 废热锅炉 用换热器回收大量的热量,冷却介质用高压水。 1裂解主要设备与工艺:设备:管式裂解炉。 工艺:烃的热裂解,裂解气的预分馏,气体净化系统,压缩和冷冻系统,精馏分离系统 裂解气体净化: 、乙醇胺法脱除酸性气体 CO2, H2S,危害为:干冰堵塞管道,也使催化剂中毒,产品达不到规定; ,危害为生成结 晶物堵塞设备及管道; ,危害为影响催化剂寿命,恶化产品质量,形成不安全因素,产生副产品。 2精馏分离方法:顺序分离流程(后加氢);前脱乙烷前加氢流程;前脱乙烷后加氢流程;前脱丙烷前加氢流程;前脱丙烷后加氢流程。 2深冷分离:深冷分离过程需要制冷剂。 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压缩和冷凝得到制冷剂液体,再在不同压力下蒸发,则获得不同温度级位的冷冻过程。 催化加氢 催化加氢类型:不饱和键的 加氢;催化还原加氢;加氢分解。 (热力学):第一类加氢反应(乙炔加氢,一氧化碳甲烷化,有机硫化物的氢解)第 二类加氢反应(苯加氢合成环己烷)第三类加氢反应(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 催化加氢反应原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氢被活化与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官能团加成反应。 催化加氢工艺条件:温度:低温有利于加氢反应。 压力:提高压力对反应有利。 用量比(摩尔比)。 催化加氢精制产品: 裂解气的净化除炔 裂解汽油的精制 精制苯 精制氢气 催化加氢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骨架催化剂、金属氧 化物催化剂、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等。 CO加氢合成甲醇工艺流程: ① 造气 ② 压缩 ③ 合成 ④ 分离精制 CO加氢合成甲醇速度因素:温度,压力,催化剂 CO 加氢合成甲醇工艺条件: (催化剂种类而异) (适宜空速与催化剂活性、反应温度及进塔气体组成有关) ( ZnCr2O3催化剂 : H2: CO=;铜基催化剂 : H2: CO= 3。 CO含量高不好:不利温度控制,引起羰基铁积聚,使催化剂失活,一般采用氢过量; H2 过量 :抑制高级醇、高级烃和还原性物质 的生成,提高甲醇的浓度和纯度。 氢导热性好,利于防止局部过热和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 催化脱氢 催化脱氢反应类型: 烷烃脱氢生成烯烃、二烯烃及芳烃 C12H26→ nC12H24+H2; 烯烃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