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内容摘要: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 集的气体的密度比 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 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验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 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 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 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KClO3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 氧气。 三、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生物体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 水的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 味道的液体。 在 101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 0℃ ,沸点是 100℃ ,时密度最大,为 1g/mL。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分子和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 A、 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 C,加入约 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 B置 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 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 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四、 物质的组成 1. 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 微观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 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 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第三节 水的净化 一、 水的净化方法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 ―二、过滤 ‖。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但需要注意的 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 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 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 )、二氧化氯( ClO)等。 5.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 在净化水的 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 过滤(见下图)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 棒、烧杯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爱护水资源 一、 水资源现状 1. 地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 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 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 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 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 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 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 ―一水多用 ‖,如使用 ―中水 ‖(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 浇花等。 2. 防止水体污染的 一些具体措施: a) b) 工业 ―三废 ‖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 d) 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五节 氢气 1. 2. 化学性质: a) 2H2+O22H2O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 H2+CuO 3. Cu+H2O 4. 5. 6. 7.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实验室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 ◆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 有氯化氢气体。 ◆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 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 ―噗 ‖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 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 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氢气能源的优点: ① 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 ② 热值高,放热多; ③ 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 ④ 可以再生。 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