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房仓横向通风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 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A 中公式。 支风道间距 支风道间距用 L 表示,单位为米( m),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A 中公式。 7 操作条件 降温通风 横向通风系统进行降温通风时,按照 LS/T 1202 中 条 执行,单位通风量 ( q)和单位面积通风量( V 表 )可按照表 1 推荐值选取。 表 1 横向降温通风单位通风量和单位面积通风量推荐表 粮种 参数 第一、二、三 储粮生态区 第四 储粮生态区 第五、六 储粮生态区 第七 储粮生态区 小麦 q m3/(h t) 3~ 5 3~ 6 4~ 6 5~ 6 V 表 ( m/s) ~ ~ ~ ~ 玉米 q m3/(h t) 3~ 6 4~ 7 4~ 8 5~ 8 V 表 ( m/s) ~ ~ ~ ~ 稻谷 q m3/(h t) 4~ 7 4~ 8 5~ 9 6~ 9 V 表 ( m/s) ~ ~ ~ ~ 注: 本表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和储粮特点列出了七个典型储粮生态区的推荐参数。 各地粮库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域选择 参数。 防结露通风 在季节转换过程中,为防止粮堆膜下结露,实施通风作业时按照表 2 操作条件执行。 LS/ — 7 表 2 防结露通风的操作条件 通风目的 单位通风量或单位 面积通风量 允许通风条件 通风结 束条件 防结露通风 按表 1 要求 第一至第六储粮生态区 t 仓 DPTrL 膜下 ≤ 3℃; 第七储粮生态区, t仓 DPTrL 膜下 ≤ 2℃ 冷却峰面移出粮堆: t 出 ≤ t2+3℃ 或 t2≤ ta 注: 表中 t 仓 —— 仓内空间温度( ℃), DPTrL 膜下 —— 粮面膜下粮温对应的露点温度( ℃) , 查找及计算方法详见附录 B, t2—— 粮堆平均温度 ( ℃), t 出 —— 出风侧垂直截面平均粮温 ( ℃), ta—— 大气温度 ( ℃)。 排积热通风 可采用单侧吸出式通风,打开一侧檐墙上的窗户,开启另一侧檐墙上的轴流风机,使仓外空气从窗户进入,穿过膜上空间并经对 面的风机吸出,达到排积热的目的。 不开窗户时,可 采用双向轴流风机从一侧压入,另一侧吸出的方式通风换气,提高换气效率。 实施排积热通风作业时按照表 3 操作条件执行。 表 3 排积热通风的操作条件 通风目的 允许通风条件 通风结束条件 排积热通风 第一至第四储粮生态区: t 仓 - ta≥ 3℃; 第五至第七储粮生态区: t仓 - ta≥ 2℃ t 仓 - ta< 1℃ 注: t 仓 —— 仓内空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a—— 大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偏高水分粮降水通风 当入仓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安全水分 2%以下时,可按照附录 C 进行处理。 当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安全水分 2%以上时,不建议入仓。 如果入仓时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安全水分且不超过 1%,可直接全仓粮面覆膜,按附录 进行横向通风降水;当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安全水分 1%~ 2%时,按附录 进行降水处理。 8 操作与管理 通风前的准备 粮食入仓前要 全面检查 横向 通风管网是否完好 ,主风道隔断阀、过门管隔断阀及环流系统的阀门是否能灵活开闭,通风道内不得有积水和异物,通风道的衔接部位要牢固合缝,不得漏粮。 粮食入仓过程中,要采取减少自动分级的措施,并适时检查通风道在粮食入仓过程中的完好情况,粮食入仓结束后应 及时平整粮面。 粮面可采用压盖处理方式控制表层粮温。 8 整仓覆膜前 宜 按照《多参数(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要点》的规定布置检测点,安装埋设粮情检测和气体检测装置。 覆膜后应采用负压检测方法检测仓房气密性。 通风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粮情状况以及所要达到的通风目的,按照 、 、 、 的规定判断能否进行通风,制定切实可行的通风操作方案。 移动风机与通风口的连接要牢固、密封,通风过程中连接管不能严重变形,通风机应放置平稳并进行位移锁定。 风机对面一侧的进风口应 安置 带有防护网的进风罩。 通 风机的电气连接应可靠,必须设有漏电保护和过载保护装置,电缆线应无破损并防止碾压,应检查通风机旋转方向符合吸出式通风要求。 通风前必须检查环流系统阀门、主风道隔断阀和过门管隔断阀处于全部关闭状态。 通风前必须至少开启一扇仓窗。 通风过程中的管理 通风过程中 必须至少开启一扇仓窗。 适时检查密封薄膜是否出现脱落和严重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多台通风机同时使用时, 各台通风机应在 短时间内 逐台顺序启动 ,严禁几台大型通风机同时启动 ,防止通风机异常启动或关闭。 通风机出风口要避免直接朝向易损建筑物和人行通道,必要时在通风机 出口处安装 导流 板以改变气流方向。 通风机自动停机时,应先断电查明原因,故障排除后再重新启动;电机升温过高或设备振动剧烈时应立即停机检修;不允许在运转中对通风机及电器设备进行检修。 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时,若出现膜下粮面或局部结露现象,应继续通风,使结露现象逐步消失。 通风过程中,应加强对粮情、仓房门窗和设备运行情况的巡回检测 和检查 ;应经常观察通风机出风口是否有异物或粮粒被吸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风过程中应及时判断通风条件,不满足通风条件或达到结束通风条件 时 应及时停止通风。 通风前后及通风过程中的粮情检查 整 体通风开始前和通风结束后的粮情检测项目,均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GB/T 29890)LS/ — 9 的有关规定执行;通风进行时粮情检测项目,均按 LS/T 1202 的有关规定执行 ”。 通风过程中每 4 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所有检测点温湿度,并根据粮温、粮食水分、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的变化,按照 、 、 、 规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每个阶段通风结束以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分层设点检测粮食水分。 在通风结束 72 小时内每 4 小时检测一次粮堆和空间的温湿度。 通风结束后的管理和维护 通风结束后 ,对 因杂质聚集等原因导致出现粮温或 水分不下降或下降缓慢的死角部位,应采取局部揭膜并利用最近位置通风口的风机吸出式通风方法处理,或揭膜插入导风管、使用单管或多管通风机组等有效方法对其进行局部散湿降温处理,以确保全仓粮温和水分的均匀性。 通风结束后及时关闭窗户和通风口,宜用防潮、隔热 材料 封闭通风口,做好粮堆的隔热密封工作。 通风结束后,应对通风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和 防锈 处理。 固定式通风设备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淋,移动式通风设备应存放在库房内或罩棚下妥善保管。 通风结束后应及时整理通风数据资料,做好通风 作业记录和 能效评价工作。 横向通风系统操作使用安全 检查 横向通风系统操作使用时应按照附录 D 的要求逐项检查。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横向通风系统工艺参数计算方法 单位通风量 单位通风量 q,按下式计算: Qq G 总 ……………………………………………( ) 式中: q —— 粮堆单位通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每吨 [m3/(h t)]; Q 总 —— 横向通风系统总通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3/h); G —— 粮堆 总质 量,单位吨( t)。 粮堆单位面积通风量 粮堆单位面积通风量 v 表 ,按下式计算: 3600QV A 总表 截 面………………………………………( ) 式中: V 表 —— 粮堆单位面积通风量,单位为米每秒( m/s); Q 总 —— 总通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3/h); A 截面 —— 与气流方向垂直的粮堆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2)。 系统总风量 系统总风量 Q 总 ,按下式计算: Q q G q V     总 ……………………………………( ) 式中: Q 总 —— 总通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3/h); q —— 粮堆单位通风量,单位 为立方米每小时每吨 [m3/(h t)]; G —— 粮食的质量,单位为吨 (t); V —— 粮堆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 (m3); γ —— 粮食的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 (t/m3)。 风网风速 主风道风速 主风道风速 V 主 , 按下式计算: LS/ — 11 3600QV A 主主 主………………………………………( ) 式中: V 主 —— 主风道风速,单位为米每秒 (m/s); Q 主 —— 通过主风道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3/h); A 主 —— 主风道的横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