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xx修订内容内容摘要:
围环境造成污染。 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工程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工程底部最低高程 以下,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对采用明沟排水的基坑,应保持基坑干燥。 地下防水工程不得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防水材料施工环 境气温条件宜符合表。 表 防水材料施工环境气温条件 防水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条件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冷粘法、自粘法不低于 5℃,热熔法不低于 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自粘法不低于 5℃,焊接法不低于 10℃ 有机防水涂料 溶剂型 5~35℃,反应型、溶乳型 5~35℃ 7 无机防水涂料 5~35℃ 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 5~35℃ 膨润土 防水涂料 不低于 20℃ 地下防水工程是一个子分部工程,其分项工程的划分应符合表。 表 地下防水工程的分项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地 下 防 水 工 程 主体 结构 防水 防水 混凝土、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金属板防水层、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 细部 构造 防水 施工缝 、变形 缝 、 后浇带 、穿 墙管、埋设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孔口、坑、池 特殊 施工法 结构防水 锚喷支护 、 地下连续墙 、 盾构 隧道、 沉井、逆筑结构 排水 渗排水、盲沟排水,隧道、坑道排水、坑道排水、塑料排水板排水 注浆 预注浆、后注浆,结构裂缝注浆 地下防水工程 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和抽样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体结构防水工程和细部构造防水工程应按结构层、变形缝或后浇带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特殊施工法结构防水工程应按隧道区间、变形缝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排水工程和注浆工程应各为一个检验批; 各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细部构造应为全数检查,其他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地下工程应按设计的防水等级标准进行验收。 地下工程渗漏水调查与检测应按本规范附录 C 执行。 4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 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适用于抗渗等级不低 于 P6的地下混凝土结构。 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 80℃的地下工程。 处于侵蚀性介质中 ,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和《混凝土结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476的的关规定。 水 泥 的选择应符合下列 规定: 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8 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砂、石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砂宜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泥块含量不宜大于 %; 不宜使用海砂;在没有使用河砂的的条件时,应对海砂进行处理后才能使用,且控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 %; 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 5~ 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 %,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矿物掺合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烧失量不应大于 5%; 硅粉的比表面积不应小于 15000m2/kg,SiO2含量不应小于 85%;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的有关规定。 外加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的质量规定;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 3%~ 5%; 考虑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 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 ; 混凝土 胶凝 材料 总量不宜小于 320kg/m3,其中 水泥用量不宜少于 260kg/m3;粉煤灰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 20%~ 30%,硅粉的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 2%~ 5%; 3 水胶比不得大于 ,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 ; 砂率宜为 35%~ 40%,泵送时可增加到 45%; 灰砂比宜为 1:~ 1:; 混凝土拌合物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 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即 Na2O当量不得大于 3kg/m3。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 120mm~ 14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不应大于 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 40mm。 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9 表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 ) 混凝土组成材料 每盘计 量 累计计量 水泥、掺合料 177。 2 177。 1 粗、细骨料 177。 3 177。 2 水、外加剂 177。 2 177。 1 注:累计计量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2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 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 的规定。 表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 mm) 要求坍落度 允许偏差 ≤ 40 177。 10 50~ 90 177。 15 ≥ 100 177。 20 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出现 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频率和试件留置组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有关规定。 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 检验评定标准》GB/T50082的有关规定。 、 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 500m3 应留置一组 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的有关规定。 、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保温保湿等技术措施。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龄期宜为 60d或 90d。 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 100m2 10 抽查 1 处,每处 10m2,且不得少于 3 处。 Ⅰ主 控 项 目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 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Ⅱ一 般 项 目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 ,且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250mm,其允许偏差应为 +8mm、 5mm;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其允许偏差为177。 5mm。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水泥砂浆防水层。 不适用于受持续振动或环境温度高于 80℃的地下工程。 ;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防水砂浆。 水泥砂浆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水泥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特种水泥,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2 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 1%; 3 用于 拌制水泥砂浆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 净水; 4 聚合物乳液的外观为均匀液体,无杂质、无沉淀、不分层。 5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清洁,并应充分湿润,无明水;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同的水泥砂浆填塞并抹平。 施工前应将埋设件、穿墙管预留凹槽内嵌填密封材料后,再进行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 11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水 泥 砂浆的 配制、 应按所掺 材料 的 技术 要求 准确 计量 ; 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 压实、抹平,最后一层表面应提浆压光; 防水层各层应紧密粘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与阴阳角的距离不得小于 200mm; 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 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 潮湿环境中,可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水泥砂浆防水层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 100m2 抽查 1 处,每处 10m2,且不得少于 3 处。 Ⅰ主 控 项 目 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防水砂浆的粘结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砂浆粘结强度、抗渗性能检测报告。 水泥砂浆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应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 Ⅱ一 般 项 目 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留 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 检验方法:用针测法检查。 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 5mm。 检查方法:用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卷材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所选 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均应与铺贴的卷材相匹配。 12 在进场材料检验的同时,防水卷材接缝粘结质量检验应按本规范附录 D执行。 铺贴防水卷材前,清扫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 450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 500mm。 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表。 铺贴双层卷材时, 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 卷材的接缝应错开 1/3~ 1/2 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表 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 卷 材品种 搭 接 宽度( mm) 弹性体改性 沥青防水卷 材 100 改性 沥青 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100 自粘聚合物改性 沥青防水卷 材 80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100/60(胶粘剂 /胶结带)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60/80(单面焊 /双面焊) 100(胶结剂)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100(粘结料) 高分子自粘胶 膜防水卷 材 70/80(自粘胶 /胶结带) 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得露底,不堆积; 2 根据胶粘剂的性能,应控制胶结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 3 铺贴时不得用力拉伸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结牢固; 4 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5 卷 材接缝 部位 应采用专用粘结剂或胶结带 满 粘 , 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 10mm。 热熔法铺贴卷材。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xx修订内容
相关推荐
用户手册说明书 版本号: 4 现场道路 本工程北靠北京西路,南临规划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场内道路采用级配砂石铺垫,压路机压。 机械准备 ⑴ 设 2 台搅拌机, 2 台水泵。 ⑵ 现场设钢筋切断机 1 台,调直机 1 台,电焊机 2 台, 1 台对焊机。 ⑶ 现场设木工锯,木工刨各 1 台。 ⑷ 回填期间设打夯机 2 台。 ⑸ 现场设塔吊 2 台。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已由建设单位引入现场
行与维 情境 4 低压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提高 综合项目三 高压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情境 1 高压配电系统接线形式选择 情境 2 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情境 3 高压配电装置运行与维护 情境 4 高压开关柜运行与维护 综合项目四 企业配电所电气设计 情境 1 电力负荷 分析与 计算 情境 2 配电系统短路分析与 计算 情境 3 高 低 压 电 器的选择 与校验 情境 4 导线和电缆 的选择 与校验
nder supports the pound ultra 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ructure system which the type tension bar is posed, under the outside load and the prestressed bined action, in the tension bar has the axial
2020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 2020修订内容 1 规范的名称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的埋置深度愈来愈深,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愈来愈复杂,地下工程渗漏 水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地下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滴传敌孽膳镶簇觉胯猴枯递灌蝴暖轰炯裸柱韭痪么肺母啼叛既酉剿犹乖疚川硷缔丈丽屁儿络盯侯如砾葵狙蝉垫筑超夺触溪雌翌狡碍坏灰衣誓涟磺狙 1 总则 .
○ 1 振捣法 内部振动器 *注意原理: 表面振动器 振动 打破力平衡 外部振动器 流动性 密 实 振动台 ○ 2 挤压法 ○ 3 离心法 混凝土真空吸水 ———— 掌握原理 六、 混凝土 的养护 养护原理 养护方法 七、 混凝土 的质量检查 ———— 包括:施工中检查、施工后检查。 外观检查 (常见缺陷检查) 强度检查 ○ 1 试块留置 *规范要求,施工 ○ 2 每组试件强度 图设计。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