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考察报告范文(共8篇)内容摘要:

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秦汉文化城市 ”。 咸阳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文化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今天,充分发挥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展示它的无穷魅力,已成为现代咸阳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得天独厚的历史环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物质遗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咸阳市古城遗址主要集中在西门、中山街一带,现存文化古迹有文庙、凤凰台、安国寺、圣国宫及许多明清传统店铺。 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区域内有咸阳市历史博物馆,馆内有许多文化遗物。 秦始 皇的雕像以及墙柱上也记载着历史的文化,同时在咸阳历史保护区周围也建了一座咸阳钟楼,以及周围的商铺也进行了整改,虽然是仿品,但同时也使居民以及旅客对咸阳古城有了很深的了解。 咸阳作为中国的 “第一帝都 ”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我们应该对这些文化遗迹、遗址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 第四站: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典型文物进行组合排列来揭示西安地区古老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从简介来看,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 万平方 19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米,建筑面积 ,馆藏文物 ,属国宝级 18件,一级品近 800件;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国内仅有的唐墓壁画 400多幅。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 11600 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 2700多件,展线总长 2300米。 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 博物馆的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 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 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该陈列展出面积 5051平方米,展线长 1247米,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 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 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 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 第三单元《东 20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第四单元《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 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 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 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兴起与拥有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青铜剑、兵马俑等,以及显示秦汉建筑构件、大型瓦当,民族大融合文化遗存、佛教东渐的宗教文物,还有反映盛唐繁荣景象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等。 由 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 21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文化,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一路走过整个展览馆,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领略了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追求,更惊叹于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是流连忘返。 第五站:陕西碑林博物馆 紧接着我们就去了传说中的碑林,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 它于北宋二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 碑石近三千方。 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 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乾陵修建于公元 684年,经过 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气势雄伟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 22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县城北 6 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 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乾陵 ”。 “乳峰 ”。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 240 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 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 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 81. 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 “唐高宗陵墓 ”碑,这条道路便是 “司马道 ”。 “唐高宗陵墓 ”墓碑,高 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 “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 ”12个大字。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 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其间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但仍被西安古都之古之博之奇,古都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久所深深吸引,所暗暗惊叹,惊叹古代世人的笔法。 23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第六站: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 ——永乐宫壁画 这是我们考察的最后一站了,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 它座落在山西省平陆县黄河北岸。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的四周和神龛内外都绘满了壁画,根据题记,壁画绘制于元泰定二年,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壁画依然保持着清晰的面貌。 根据导游所说永乐宫内除三清殿主殿以外,还有 无极门、纯阳殿、重阳殿。 殿内也绘有壁画。 纯阳殿壁画创作的时间比三清殿壁画晚三十余年,所描绘的是吕洞宾一生经历的故事,由连续性的 52幅组画组成。 其中每幅约 16平方米,画中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有宫殿、园林、山野、街市,九流三教,山水人物,可谓包罗万象。 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民情是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也为我国宋元时代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形象资料。 重阳殿壁画描绘的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故事,构图及画风与纯阳殿相近,由 49幅连续性的画面组成,各部分之间以山、石、云、树相隔。 永乐宫内璧画的 总体面积达 873 平 方米。 内容丰富,技巧精湛,是对唐宋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 所表现的虽是神话故事,但形象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富有个性的。 画传也因较多地反映了生活百态,而成为富于现实意义 24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的宋元社会风俗画卷。 我们跟导游游览了一遍之后又跟从老师的步伐一一重新欣赏了第二遍在这过程中,沈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深受沈老师的启发,我越看越有味就算是过了几个世纪仍然在我们现代人的美学视野里超群。 再说说另一幅精彩的《朝元图》,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大胡须的,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人物的尊称 但从他的神情衣着以及画者对他的刻画也就知道他不一般。 仔 细揣摩这幅人物壁画可以发现其绘画用笔十分讲究。 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 “毛根出肉 ”画法。 不管是近看元看都隐约感觉人物胡须、云鬓随风而动,其实也可以发现其他人物壁画不衣着表情动作之所以不一样是为了表现当时人物本身的心理动态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人物排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 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 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当 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 就现在来看都非常壮观何况是几个世纪以前呢,不经我自己内心都深有感触,不是被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所触而是被每一个活灵活 25 / 42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标签 :标题 ] 2020 现的人物壁画背后艰辛的画师所触动,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与热爱。 总结: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考察是匆忙的,短暂的,但是我们收获到的知识确实无限的。 在我们眼里西安是一个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都。 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 是一个可以让你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 这里的历史没有人可以改变。 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自己的史书上写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