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内容摘要:

鼓励工业企业腾地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创新、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鼓励新办现代服务业。 在以后几年中均有针对地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 三是政策资金保障充裕。 2020 年,在每年500 万元的宣传促销的基础上,市财政再安排 800 万元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各县(市)也建立旅游发展资金,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同 时,建立绍兴市文化 事业 发展基金 和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要求 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 四是建立和完善旅游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考核、督查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责任制挂钩。 (三)创新发展模式,统一资源市场 一是创新旅游业的管理体制。 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保护与开发统一”的原则,健全旅游管理机构。 在市区,成立了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统一经营城区的旅游景区、文保单位,既有 7 文物保护职能,也有旅游经营的任务。 在 绍兴所辖县市中,纷纷成立了旅游风景管理局,它既有行政管理职能,也负责经营旅游,实际上是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这种体制的好处打破部门界限,调动了全行业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推动了绍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创新营销,坚持市场主导。 市场是旅游业的导向、核心和归宿。 绍兴无时不围绕市场开展工作。 重视市场开拓,重视手段创新。 面向全国征集绍兴旅游形象口号和标识,制作《乌蓬船儿轻轻摇》旅游主题歌曲,取得了轰动效应。 到重要客源地上海、杭州等城市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巩固了老市场。 在新浪网、 CCTV 网上设置绍兴旅游专 栏,提高了绍兴旅游在青年网络爱好者的宣传力度。 重视区域联合。 通过加强与沪杭甬国际旅行社的合作,推动入境游发展,主动融入杭嘉湖绍都市旅游圈,积极参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 前几年又加入“活力浙东南”联合体,共同开拓中远程国内市场。 重视节会营销。 公祭大禹陵 、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兰亭书法节、东湖乌篷船风情节、诸暨观瀑节、新昌旅游节、绍兴县鉴湖金秋旅游节、绍兴县安昌腊月风情节、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等,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节会形象;同时,坚持“旅游为商贸文化服务,商贸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原则,中国 (绍兴 )黄酒节、鲁迅文化艺术节、绍兴县 (中国 )轻纺博览会、诸暨大唐袜业博览会、上虞葡萄节、上虞市伞业博览会、嵊州越剧领带节等,不仅促进了绍兴的商贸文化事业,也推进了绍兴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探寻绍兴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绍兴已经走出了 一 8 条 从资源到产品、从产品到品牌 ,从故居到故里、从景点到景区,从观光游览到休闲度假、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从旅游产业到产业旅游的成功路子。 —— 从资源到产品、从产品到品牌。 通过资源整合、产品打造、品牌培育,绍兴旅游品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中国兰亭书法节、鲁迅文化艺术节、中国水城旅游节、东湖乌篷船风情节为重点的节会品牌,享誉海内外。 一年一度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已经举办了20 多届,每年的书法节都有创意,兰亭书法节已经成为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的一个知名品牌。 以“文豪诞生地鲁迅故里、书法圣地兰亭、水石盆景东湖、爱情名园沈园”为重点的景区品牌影响 深远,通过内涵挖掘打造的“三味早读”、“仿晋曲水流觞”“十八缸习字”、“坐乌篷、品黄酒、看社戏”、“坐三轮、游古城、访名居”等动态活动品牌,深受游客欢迎。 以寻踪鲁迅文化为特色的鲁迅故里修学游,以体现书法艺术为特色的兰亭书法朝圣游,以体现山水文化为特色的东湖乌篷风情游,以体现名士文化为特色的名人故居文化游,以挖掘古越文化为特色的古越文化寻踪游,以解读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与绍兴相关课文为特色的跟着课本游绍兴等修学游品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得到广大旅游界同行的认同。 —— 从故居到故里、从景点到景区。 从 1999 年至 2020 年的六年间,投资 5 亿多元,全面修复了周恩来祖居、蔡元培故居、鲁迅祖居、大通学堂、秋瑾故居、范文澜故居、古越藏书楼等各级文保单位,实 9 施了鲁迅故里保护工程、兰亭保护工程、沈园三期工程、周恩来祖居环境改造工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