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抄第一学期风险投资期末复习大纲内容摘要:

的优惠,资本收益税率与普通收入税率差别很大。 在美国 1993 年税法中规定最高收入类的边际税率为39%,而长期资本收益税率为 28%,持有 5 年以上的某些小型企业的股份的资本收益仅课税14%。 另外,可以 避免多交联邦遗产税,美国法律规定对个人资产要征收遗产税。 而将风险资本作为遗产赠送,会因这种资产的流动性差其价值往往低估而少缴纳遗产税。 (二)机构投资者 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养老金、互助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大公司等等。 养老基金 美国的养老计划制度分为公司养老计划和社会养老计划,因而就形成公司养老基金和公众养老基金两大养老基金。 ( 1)公司养老基金 公司养老基金 ,也称为私人养老基金 ,是指由公司管理的用于支付退休收益的基金。 ( 2)公众养老基金 公众养老基金 ,也称为政府养老基金 ,是指由政府管理的用于 支付退休收益的基金。 公众养老基金 是私人资本市场的新来者, 80 年代以来急剧增加并且在这几年,已经取代了公司养老基金成为私人资本市场的最大投资者。 这类基金的规模比公司养老基金大。 但 公众养老基金 比私人公司养老基金的预算严格。 如投资额不得超过单个合作协议所规定金额的 10%,所以 公众养老基金 倾向于投资更大的合伙人。 与私人养老基金不同,公众养老基金不受《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的管制,而是受各州有关法令的指引。 公众养老基金通常是“既定收益计划”,即如果计划的资金不足,则州和其他地方政府有责任通过税收来补上这部分赤字。 公众 养老基金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和更短的回报期。 因为其投资决策可能受到公众审查,公众对其不熟悉的高额投资项目上的损失可能反映激烈。 捐赠基金 捐赠基金是私人或机构以某种名义捐赠给大学、科研机构或者某些非赢利机构的资金。 这些基金一般委托专业管理人进行管理。 捐赠基金和一般基金属于早期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多数是通过合伙制实行,但也有些 最大的 大学捐赠基金会对 某些项目进行直接的投资,这些项目往往是与本校的研究项目联系而启动的。 典型的 捐赠基金的单个投资规模一般比较小。 仅有少数为私人资本市场提供大额资金。 银行 银行介 入风险投资是为了获取权益投资和信贷投资的双重好处,通过与其它风险投资者合伙投资,银行还能为其合伙投资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因为各国对商业银行的权益投资都有限制,银行一般通过资本分离后的附属机构投资于风险资本市场。 其直接投资通过特许的小型商业投资公司进行,对合伙人的投资通过独立的分支机构进行。 银行是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风险资本市场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银行必须把其投资活动与借贷活动严格地分离,即俗称的中国墙。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主要是向即将上市的风险企业和风险企业的杠杆收购业务提供资金。 80 年代 后,保险公司开始转向投资于合伙制的风险投资企业,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大公司资本 在欧美科技企业主导型的国家里,大公司投资是一条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 出于战略考虑,一些高科技大公司设有风险投资部门,或直接投资于与自身战略利益相关的风险企业,一旦新技术出现并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便立即投入力量和资金,依靠其在技术、资源上的优势迅速占领该产品市场。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参与到风险资本市场的最常用方式是,投资于其自身充当一般合伙人的合伙公司。 投资银行支持的合伙公司业务方向主要是投资于创业型企业的晚期阶段,并与 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配合进行。 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创业型企业提供过桥式投资或成熟期投资而获得上市承销业务;另一方面在创业型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或转售时提供财务顾问和包销服务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 共同基金 因受政府管制, 共同基金很少影响和控制所投资公司的活动。 此外,共同基金一般不投资于上市前的风险企业,但某些投资于高科技产业共同基金允许将少量资金投入变现性低的风险企业,尤其是即将上市的企业。 另外,还有一些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资于一些已有良好业绩并接近成熟的风险企业。 (三 )政 府 政府补贴 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 政府采购 政府直接投资发展研究与技术开发 二、 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国际比较 (一)以民间私有资本为主的美国模式 (二)以银行信贷资金支撑的日本模式 在日本,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企业集团)。 这是日本风险投资组织模式的必然结果,从深层次原因看,一则由于日本人的就业习俗,使得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不愿冒较大风险创办风险企业,而宁愿受聘于一些大公司, 使 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基础;二则日本的大公司有规模化经营和注重技术创新的传统特点,加之对人才的 吸纳 和控制 ,从而大企业拥有对高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三则日本人的民族气质与美国相比,冒险精神不足,显得过于保守,私人资本从事天使投资的胆识不如美国人。 这一系列因素既是形成日本风险投资大银行、大公司附属型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风险资金主体来源于金融机构和企业公司的根源所在。 日本和 欧洲风险资本来源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三)政府资本起主导作用的法德模式 三、影响风险资本供给的法律安排 与风险投资供给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养老基金管理条例》等。 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 发展的经验表明,这方面的法律安排及其有关投资限制条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一国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量和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我国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是目前最有实力参与风险投资的机构投资者。 但由于受到上述法律条款的限制,这些机构投资者都不可能大举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第二节 高科技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 一、高技术风险投资的风险体系 按风险承受主体的不同,高技术风险投资系统的风险体系可分为三个层面。 风险投资者面对的风险;风险投资机构面对的风险;高技术风险企业面对的风险。 二、高科技企业的风险特 征 一般而言,被投资的风险企业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从主观上讲,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从客观上讲,有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等。 第三节 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对风险资本的需求 一、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阶段 依据美国风险投资界的定义,新创企业的发展可划分为 种子期,初创期 (有时也成为导入期) ,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五 个阶段。 表 4- 1 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比较 描 述 产 品 资金需求 风险程度 种子期 从实验室的样品到形成正式产品 尚无正式产品 需求量小 最大 初创期 从形成正式产品到中试结束 显著增加 技术风险降低,但还存在市场和经营风险 成长期 从中试之后到形成初步规模 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 随著技术的完善和市场的开拓,风险逐步降低 扩张期 从产品进入市场到大规模地占领市场 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生产规模急剧扩大 需要大量的资金 技术、管理日趋成熟,风险进一步降低 成熟期 从生产形成基本规模到市场开始收缩 规模最大,生产经营比较稳定 对资金的需求量大 最小 二、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阶段与资本需求特征 (一) 高科技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 资金需求 种子资金 在高科技企业的种子阶段 ,所需的资金被称为种子资金。 种子资金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家研究其创意。 编写经营计划、组建管理队伍,进行市场调研等, 使企业技的创意构想能够商品化。 种子资金来源主要有个人储蓄、家庭财产、朋友借款、申请自然科学基金。 对于风险企业,种子资金可能是代价极大的投资,它意味着要失去相当一部分企业所有权。 因为风险资本家的投资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必须较多地拥有企业所有权,才能确保在企业成功后取得高额回报。 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家在这一阶段出让的股权,在企业成功以 后含金量会相当高。 导入期资金 在企业创建阶段所需要的资金称作导入期资金或创建资金。 这个阶段所需资金量很大,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阶段。 对于较大项目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往往难以满足,可以组建集团共同投资。 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很高。 但同时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突出。 发展资金 在企业成长阶段所需的资金称作发展资金或成长资金。 这一阶段的资本需求相对于前两阶段又有增加。 这个阶段可供利用的资金来源 于原有风险资本家的增资和新的风险资本的进入。 此外,产品销售回笼一部分资金,银行等资金也会择机而入。 这也是风险投资 的主要阶段。 技术风险已不是主要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 高速扩张期资金 在企业扩张阶段所需资金称作高速扩张期资金,又称作 麦则恩投资或半层楼投资。 企业仍然需要外部资金来实现高速成长, 一般为总投资额的 40%左右,此时风险程度已经降低。 这一阶段意味着企业介于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投资之间。 稳定发展期资金 在企业成熟阶段所需的资金称为稳定发展期资金,该阶段资金需要量很大,但风险投资已经很少再增加投资了。 一则因为企业产品销售本身已能产生相当的现金流,另外这一阶段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企业已有足够的资信能力吸 引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 该阶段是风险投资的收获季节,风险投资家分配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也是风险投资的退出阶段。 这一阶段的风险大幅降低,风险投资家将企业的接力棒交给其他投资者而选择退出方式。 届时,投资银行家介入,策划和帮助企业到资本市场私募或上市,实现资本变现。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风险投资家则逐渐撤出,进入新一轮投资循环。 (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风险资金的配置 不同阶段所需资金的性质和规模以及盈利潜力都各有不同。 越早投入资金需求量越少,未来增值能力越强,越趋向晚期则相反。 对于风险 资本来讲,比较明智的策略是在种子期和导入期注资而在成熟期退出,以便能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 在近年来,风险投资从早期投资开始转向晚期投资,投资阶段呈现后期化的趋势。 而早期投资的比重则不断下降。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企业发展的 晚期阶段投资较早期阶段投资比,具有风险小、可预测、退出容易等优势。 近年来风险投资家掌握的资金越来越多,更多的集中在少数人、少数机构手中。 处于早期投资阶段的企业只需较少的资金就能达到目标,他们需要投资者更多地帮助他们建立管理队伍,进行管理咨询;而晚期投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 由于已有一定规模和管理队伍,相对地对管理咨询要求较少,一家拥有巨额资金量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以给一家风险企业很多钱,但却不可能将过多的人员和精力放进去,这正与晚期投资相吻合,于是晚期投资逐渐多起来。 风险投资的业绩由内部收益率评定。 在计算内部收益率时,出售投资的时间长度正如最终所获绝对收益一样重要。 投资时间越短,内部收益率越高。 因此,风险资本家倾向于选择后期公司而不是早期的企业。 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要求不断投入、不断撤出。 晚期投资从进入到退出大约需要35 年,而早期投资从进入到退出大约需要 57 年。 理论上说,早期阶段的投资者因承受较高风险而就获得较高回报。 但在现实中,他们实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当新的投资者在公司后期阶段增加资本时,原始投资者的股权就会被稀释。 通常,公司最早的投资者所获回报要低于其后期投资者。 第五章 评估选择风险企业 第一节 高科技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一、传统 的标准的投资评价方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主要是根据资产现行市场价值作为重置成本再减去资产现在实际的综合贬损得出资产的价值。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有形资产很少,而无形资产比重比较大,成本法不能反映高科技企业的真正价值所 在 ,因此不适合采用成本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 (二) 相对估价法 相对估价法或比率估价法是目前国际上在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时大量采用的一种比较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企业内部的财务指标或比率与市场上可比公司的比率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企业市场价值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企业中,对于已有盈利的公司,可采用传统的市盈率法确定发行价格,但对于盈利较低、甚至亏损的公司,无法直接运用传统的市盈率法加以确定,必须采用修正的指标和方法 .在各国新股发行定价的实践中,价格 /销售收入估价法和动态市盈率估价法成为较实用的定价方法。 市盈率估 价法 市盈率( P/E)是股票的每股当日收盘价与每股税后利润之比。 市盈率定价法作为相对估价法中的一种,是目前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动态市盈率估价法 这一方法对传统的市盈率( P/E) 公式进行了修正,适用于互联网等高速增长的行业。 价格 /销售收入估价法 价格 /销售收入估价法是用每股价格 /每股销售额计算出来的市售率来反映出风险企业的潜在价值。 价格 /销售收入估价法具有很多优势: ( 1)指标具有可比性。 虽然公司盈利可能很低或尚未盈利,但任何公司的销售收入都是正值,市售率指标不可能为负值。 因而具有可比性。 ( 2) 指标具有真实性。 销售收入不受折旧、存货和非经常性支出所采用的会计方法的影响,因而难以被人为扩大。 ( 3) 指标具有持继性。 一些上市公司面对季节性因素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降价来保持一定数量的销售额,销售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小。 ( 4) 指标具有预测性。 有助于识别那些虽然面临短期营运困难、但有很强生命力和适应力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