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海顿交响乐的理解内容摘要:

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 …… 海顿创作的时代,正好是十八世纪后半的 “狂飙运动 ”,主要以表 现主观的情感为目的。 虽然海顿也开始在音乐里描述内心的激情,但这却不是 “狂飙运动 ”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海顿写了不少小调的交响曲,但因为当时小调是用来表现很热情或很悲哀的情感,所以海顿这样做的动机非常耐人寻味。 而以当时海顿最喜欢的第 44 号交响曲作例子,它表现了海顿几个重要的创作手法。 例如,开头的齐奏就是显著的特征。 以强拍开始的齐奏可以列为海顿的特点之一。 而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运用对位法。 例如在第 44 号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可听到 “卡农 ”的形式,它不但旋律优美,更展露了海顿感情细腻的世界。 而这段期间,海顿的音乐渐渐趋于戏剧化,悲剧色彩最强烈的作品要属第 49 号交响曲《受难》。 稳重的慢板令人联想背负十字架的痛苦,一种阴沉的忧郁感不禁油然而生。 他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 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 “说话原则 ”,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一些歌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