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纪委的工作现状内容摘要:

干部的业务培训时间少,习惯于开大会、听报告、传 精神,即使是业务集中培训,每年一般就是 35 天,而专办业务的纪委副书记所参加培训只限于在县级纪委,外出参加培训根本没有机会,而每次参加外出培训的都是不办具体业务的党委副书记,导致纪委副书记的见识少,办案经验不足,办案质量不高,难以应对新形势下复杂的案件查办工作。 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办公条件差。 纪检干部的政治待遇差,与镇综治办副主任(享受副科级待遇)相比,相差甚远,经济待遇如其办案津贴至今仍沿用十多年前人事部下发的文件依据,工作经费落实较为困难,就连办案的基本设备都没有,如电脑、打印机、电话、录音机、照相 机等,而绝大多数乡镇纪委的工作方式是 “一张嘴、一支笔、一块牌子、一枚公章 ”,工作效果则是一年到头办四件事,即 “年初开一次党风廉政工作会、定几份报纸、交一份工作总结、完成县纪委安排的案件任务 ”。 (五)是履行职能困难多。 乡镇纪委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生活和战斗在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认真履行 “保护、监督、教育、惩处 ”四项职责的同时,担负着兴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的责任。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纪检工作打不开局面、迈不开步子、效果不明显,有 “上头热下头冷 ”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四个不适应 ”: 一是工作力量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 在现行体制下,乡镇纪委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难以开展。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般都是象征性地完成一两个案件,没有真正做到有案必查。 由于案件查办不力,就起不到对违纪违法者的震慑效果。 二是工作时间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 由于乡镇纪委班子成员都是兼职,都有其它工作任务,加之个别党政主要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乡镇纪检工作是务虚的,存在重视不够,把大量纪检干部的工作时间安排在了包村工作、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当中。 一年到头,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除了到县纪委开会、办一两件 案件外,其余大多时间挪作它用了。 三是经费保障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 目前乡镇财力普遍不足,连保工资、保运转都困难。 在这种体制下,乡镇纪检部门要履行执纪职能,缺乏经费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据了解,大多数乡镇纪委没有配置辅助办案设施,专门的经费也没在财政的预算之内。 不少乡镇纪委书记感叹: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确实很难做得好 ”,这是对当前乡镇纪检工作现状的真实写照。 四是工作热情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 乡镇纪委干部的工资、福利、提拔、重用、组织人事关系等都在乡镇,造成部分乡镇纪检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