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4)内容摘要:

族民俗旅游点。 然而,由于缺乏对地方特色的着重挖掘 ,和部分地区旅游点搞生搬硬套式的拉郎配,各地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基本相同,都是民俗村、民族饮食、民族文物展览等,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沈阳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大都忽视旅游者参与、尝试 、体验、学习的需求,基本以静态形式展示给旅游者,游客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更多的自由选择。 这种低水平、重复性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形成旅游景区 (点 )的恶性竞争。 (四) 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既是对文化的消费 , 同时也创造文化。 要在旅游业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强调旅游的良性发展,而人才则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但是,沈阳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缺乏对民俗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 虽然有许多高校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可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 方向,并且课程设置中也很少开设与民俗旅游有关的课程。 同时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也有所欠缺,没有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待遇吸引黯熟满族民俗文化、又没有机会加入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民俗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先进,观念落后,对满族民俗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差,忽视对民俗文化旅游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 这些都影响了沈阳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6 四、沈阳市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民俗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它的魅力在于民俗旅游景观所体现的深厚文化内涵,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开发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体 现民族文化特色的适当形式。 满族文化是沈阳旅游的一个招牌,如何打好这张牌会影响到沈阳文化旅游发展问题。 沈阳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应该既能够形成特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资源体系开发,又能够展示和体现满族民俗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 针对满族文化的独特性及沈阳市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开发建设满族文化旅游。 (一)做大做强满清历史文化专项旅游开发,增强旅游者的参与度 满清历史文化古迹是沈阳 最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沈阳旅游的招牌。 特别是在第 28届世 界遗产大会上,沈阳“一宫两陵”(即沈阳故宫、昭陵和福陵)作为北京故宫和明清皇陵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沈阳更是名声大振,它意味着沈阳不仅会因其拥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世界的瞩目,还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全方位地提升城市知名度。 沈阳旅游业大幅度增长,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带动效应和聚集力,以及沈阳这座城市的规模和档次都大幅度提升。 因此,做大做强 满清历史文化专项旅游 是沈阳进一步发展旅游的首要环节。 1. 对原有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合理推进产业化发展 在对清文化旅 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要考虑到它与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是否协调,是否与生态环境要求相适应。 开发原有旅游资源要根据历史内涵、主题特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 在各地清文化遗址周围不能增加高大的现代建筑,以免破坏对景观的整体观赏效果。 对于尚未开发的清旅游文化遗址,应进行整体规划,以清朝历史为主线挖掘、整理,有步骤、有重点有开发,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 要论证一个,开发一个,成功一个,保护一个,实现旅游资源的科学、系统和可持续开发。 在保持古迹建筑历史原貌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即使是在上世纪 90年代以后全国 各地旅游行业急速发展的 20年里,这些景区也没有大的变化。 这些景区与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其他景区相比,无论是在占地面积、景点数量上,还是在门票收入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单纯地依靠历史原貌的景区,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游客的要求,保守只能落后,增加老景区的景观才是辽宁地区满族文化资源深入开发的出路。 以沈阳故宫为例, 沈阳故宫,即清入关前的沈阳 (盛京 )皇宫和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经历四百年的沧桑,至尽仍基本保存着清代中期形成的宫殿 格局和建筑风貌。 沈阳故宫 不仅是一处著名古代宫殿建筑群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沈阳故宫在历史上没有皇家园林 , 上个世纪 80年代沈阳故宫将后苑仓贮区改建成后苑花园 , 增建了假山阁亭 、 清渠流水 、 芳草花廊 , 极大地改变了沈阳故宫面貌 , 有力地吸引了观众和游客。 然而, 目前的沈阳故宫院内空地很多 , 裸露在日下 , 显得干燥乏味。 可以 在不影响古建筑和文物保护 , 以及不破坏原有风格的前提下 , 适度开展院内的园林绿化工作 , 请园林设计师为其进行深入设计与加工 , 给古老的沈阳故宫进行文化装点与创新 ,让古老的沈阳故宫更加增添 新的文化色彩。 另外, 沈阳故宫作为遗址博物馆应当恢复原状陈列 , 并且开设专题院藏文物精品展、引进外地名展 以及 走出去或请进来办国际性展览,让观众尽可能地看到历史上宫廷生活的原貌 , 感触当时的文化。 充分挖掘沈阳故宫的深刻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扩大沈阳故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 既做大国内品牌 , 也做大国际品牌。 不仅将沈阳故宫打造成 花园式 、 景观式 、 休闲式的皇宫 也塑造其 知识型 、 学术型 、 文化型的皇宫文化 品牌。 通过文化不断积累 、 不断创新 、 不断发展的过程 , 既保留了沈阳故宫原有的风貌 , 又使沈阳故宫文化 7 增值 , 大放异彩。 2. 增强满清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的体验性功能,加大民俗参与项目的开发力度 旅游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在闲暇时间内从事的具有人生意义建构的体验活动。 旅游体验发生于旅游者的旅游世界中,是旅游者自主选择、亲历实践之后获得的主观情感。 而民俗旅游正是一种不仅以实物展示和观光游览为主的旅游项目,更是以入乡随俗为追求目标所营造的旨在使游客亲历和参与其中的文化与生活空间。 情境性浓、参与性强的体验项目,充满感性力量,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使旅游者接受,能激发游客内心情感,留下愉悦的记忆,使其获得完美的旅游体验。 因此,政府和旅游企业等相 关部门要凝练良好且独特的满清文化遗产体验主题,营造体验氛围,对其要素和服务进行整体性的体验规划,设计高参与性的体验项目,以此来激活旅游者心理上对满清文化遗产旅游的积极主动性。 旅游景区必须坚持以游客为本的理念,依据体验的多元化以及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原则设计类型多样、差异性强的体验产品。 满族有许多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民俗活动,都可以开发成参与性强的动态产品.以满足游客渴望参与、互动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可以到当地的满族居民家中做客、就餐,可参与当地人的歌舞、饮食、竞技、采摘果实和其他的生活、劳作、游戏活动 ,或加入到当地的节庆活动中去,使游客亲历和参与其中的文化与生活空间,体会满族人民在节日期间那种奔放、狂欢的情绪和情感。 另外, 在满族民俗旅游村内 ,白天可以安排游客参观满族民俗风情展览 ,购买地方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 , 考察满族民俗事象等活动,其中可设计 一些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角色性体验项目,如“做一天满族人”、“当一次满族新郎、新娘”、“做一天民族英雄努尔哈赤”等,让游客选择,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完成身份的转换。 晚上,可以为游客演唱满族歌舞,如 “腰铃舞”、“莽蛇舞”等传统歇舞;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