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复习参考题内容摘要:

5.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6. 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7.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8.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9.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 10.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1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12.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 也。 无以,则王乎。 1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14.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15.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九.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意义: 1. 昌以牦 悬 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 2.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5.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8.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9.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10.嫂蛇行匍伏。 1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2.天下之士云合霧集,鱼鳞杂遝 13.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 14.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15.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16.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17.出邑门,道飞其鹄。 18.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19.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2.(丈人)乃厉声日:“狼,速去。 不然,将杖杀汝。 ” 23.失期, 法当斩。 2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 _死于寨。 25.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6.寡人北乡而臣事之。 27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28.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2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 3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1.孟尝君予车五十乘,西游于梁。 32.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33.人君无道,则内暴虐百姓,而外侵欺其邻国。 34.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35.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6.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 3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8.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 39.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 4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1.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42.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43.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4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6.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 今。 47.及法慢,妄予,而国日削矣。 48.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49.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十.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 色 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2.姜氏厌之有。 3.敢问何谓也。 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5.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6. 齐侯曰 :“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 7.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8.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9.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10.乌呼。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11.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12. 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 ” 13. 求,无乃尔是过与。 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5.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7.之二虫又何知。 18.奚以知其然也。 19.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20.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1.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22.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4.何 由 知 吾 可 也。 25.王 说曰:“诗 云:‘他 人 有 心, 予 忖 度 之。 ’ 夫 子 之 谓 也。 26.老 者 衣 帛 食 肉, 黎 民 不 饥 不 寒,然 而 不 王 者, 未 之 有 也。 27.微斯人,吾谁与归 ? 28.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29.夫子何命焉为 ? 30.宋何罪之有 ? 31. 前 世 不 同 教 , 何 古 之 法。 帝 王 不 相复 , 何 礼 之 循。 32.拘 世 以 议 , 寡 人 不 之 疑 矣。 33. 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34.奚为不可。 36.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 37. 良人未之知 也。 38.古之人不余欺也。 39.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0.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4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 42.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43.当臣之临河持竿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44.梁客辛垣衍安在。 45.君何患焉 ? 46.硕鼠硕鼠,无 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47.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故撞之。 ” 48.楚君之惠,未之敢忘。 49.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 50.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5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52.父母唯其疾之忧。 十一 古文翻译 1.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过其师。 纪昌者 ,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 悬 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 覩 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 悬 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 “汝得之矣。 ” 3. 秦穆公谓伯乐曰: “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以求马者乎。 ” 伯乐对曰: “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 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 已得之矣,在沙丘。 ” 穆公曰: “ 何马也。 ”对曰: “ 牝而黄。 ”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 伯乐喟然太息曰: “ 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4.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5.荆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 , 荆师败,恭王伤。 酣战而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友竖谷阳奉卮 酒 而进之。 子反曰:“去之。 此酒也。 ”谷阳曰:“非也。 ”子反受而饮之。 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 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恭王驾而往视之 ,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所恃者司马,司马又如此,是亡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 寡人无与复战矣。 ”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 6.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 ” 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 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 ” 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 今日之饮。 ”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 ”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人,是以大笑。 ”公曰:“何谓谀怯也。 ”晏子曰:“夫古之 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享之。 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 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 曷为可悲。 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佐哀者,谀也。 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 7.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 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 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於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 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8. 齐侯以 诸侯之师侵 蔡。 蔡 溃, 遂伐楚。 楚子使 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 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 陉。 9.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 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10.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於郑伯曰: “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吾其还也。 ” 亦去之。 11.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癖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 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12. 癸酉,师陈于鞍。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