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市总规文本内容摘要:

公顷。 其中主城 公顷,双竹 公顷,大安 公顷。 第三十一条 绿地布局 永川主城利用城区周边山体, 建设山头绿色屏障;保留城区浅丘小山,进行山头绿化;实施小安溪河引入城区工程和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 20 米宽的滨河绿化带;在成渝高速公路两侧各保留 50 米宽防护绿化带,在成渝铁路两侧各保留 30 米宽防护绿化带,在南部工业区周边保留 20 米宽防护绿化带。 双竹组团在卫星湖水库和大竹溪河两侧以及永师路沿线布置不小于 20 米宽的生态绿化保护带,将城市中部的生态绿化保护带拓展为生态公园,在东北部工业区周边保留 20米宽防护绿化带。 大安组团将城市中部的青杠坡一带山体保留作为生态公园,在民主水库、跃进水库、三星水库周边建设公园性 质的生态绿化保护带,在成渝高速公路两侧各保留 50 米宽防护绿化带,在东北部工业区周边保留 20 米宽防护绿化带。 规划绿化用地: 公顷。 主城 1036 公顷,双竹 公顷,大安 公顷。 其中公园绿地: 公顷。 主城 公顷,双竹 公顷,大安 公顷。 防护绿地: 公顷。 主城 公顷,双竹 公顷,大安 公顷。 第三十二条 近郊综合发展规划 阶段合并城郊农村居民点,鼓励城郊农村居民向城区迁移。 控制城市周边生态绿化隔离带用地和 城郊市政设施用地 的范 围,严禁改变用地性质, 搬迁城区污染工业,使其向主城南部以及三个远郊工业园区集中。 按国家有关规定,疏菜用地人均按 亩规划,永川城市规划疏菜基地约 万亩左右,集中布置在城市西部边缘永青公路沿线。 永师公路沿线规划为生态农业观光区及旅游服务区。 规划垃圾处理场一处,位于南郊瓦窑湾。 殡仪馆和火葬场位于主城南郊将家山,实行火葬、殡仪合设。 水源保护和污水排放见工程规划。 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13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三条 对外交通体系 以“半小时永川”为目标,加强公路、铁路、水运几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形成以主城区为枢纽 ,近郊组团和中心镇为节点,干支衔接、畅通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 积极利用成渝高速公路大安、永川立交以及松既、朱沱码头建设,打通永川市域东部的从金龙经大安至松既、朱沱的南北主干道;将永铜公路、永泸公路、渝隆公路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朱沱跨江大桥。 加快永川火车站的改造和扩建,与成渝两地铁路网相衔接;在城市东部新区建设新的长途汽车站,构建川渝经济带和渝西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增强永川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第三十四条 城市交通体系 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地位相协调的城市交通体系,重视城市各功能区及组团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建设。 永 川主城区:以市区为中心,构建“一线、一环、九射”的对外交通网络和“两环、六橫、六纵”的城区道路骨架体系。 一线是指从城市北部穿过的成渝高速路;一环是指围绕城区,建设经环北路西端、探花、波丝、常青、回龙、三星、北塔桥等地的环线公路;九射是指连接环线公路,新建或改建六条公路,加上现有永铜路、永青(峰)路、永师路,形成九条发射状的出入通道,形成主骨架公路网络。 永川主城与双竹组团间通过城市快速干道相连,其中永川主城与双竹组团通过永师公路相连,永川主城与大安组团通过改建的老成渝公路(渝隆路)和南部新规划的城市干道相 连。 第三十五条 城市道路骨架规划 永川主城区:将永川旧城现有道路:桂山路、中环北路、内环东路跨过成渝铁路经兴南路、小轿子街、与外环西路打通形成内环;将萱花路向南延伸,与东部新城区的渝西大道东段、海通大道、外环南路东段与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共同形成六橫(东西向)、六纵(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并与内环和新的外环快速道路相连,共同构成永川主城城市快速道路交通体系。 道路系统分四级:景观性主干道宽度为 50~ 60 米,城市主干道宽度为 32~50 米,城市次干道宽度为 20~ 32 米,城市支 路宽度为 14~ 16 米。 双竹组团:沿永师路以东形成 “六横三纵二环”的格网结构,道路系统分三级:城市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14 主干道宽度为 30~ 40 米,城市次干道宽度为 20~ 30 米,城市支路宽度为 14~ 16 米。 大安组团:沿成渝高速公路南侧形成“一横一纵一环”的格网结构,道路系统分三级:城市主干道宽度为 30~ 40 米,城市次干道宽度为 20~ 30 米,城市支路宽度为 14~ 16 米。 道路断面控制: 景观性主干道: 60M( 8+5+3+11+6+11+3+5+8) 生活性主干道: 50M(7+5+2+22+2+5+7) 交通性主干道: 42M(6+14+2+14+6) 主干道: 36M( 7+22+ 32M(5+22+5)、 30M4+22+4) 次干道: 24M( 3+12+3)、 20M( 4+12+4)、 16M( 3+10+3) 支路: 16M( 4+8+4)、 12M( +7+)、 8M( +5+) 第三十六条 广场及停车站场规划 加快交通站场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逐步扩大港湾式车站,提高公交客运能力,公交站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居民日常的步行距离。 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加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在商业繁华路段、居住区、火车站客货运站场,改造增建配套停车场地,重点解决好旅游点、大型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的停车场不 足问题。 在城市的外环路沿线各城市对外出入口附近建设加油站及洗车场。 公交车站:结合城市一环路建设,联系现状及规划大型公共设施及居住区等各主要人流集散点布局。 广场:主城区规划市民广场 5 处。 另在滨水处及入城口设景观广场,结合住区建设街边绿化广场。 双竹、大安各设市民广场 1 处,积极建设街头、滨河绿化小广场。 停车场:主城区规划社会停车场 16 处,分别设于商业中心区边缘地带和对外交通入城处、居住社区中心等处;双竹设社会停车场 3 处,大安各设社会停车场 5 处。 每处停车场面积不小于。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 公顷。 其中主城 公顷,双竹 公顷,大安 公顷。 第七章 生态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估 第三十七条 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2020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2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70%,小安溪河、永川城内河流 70 以上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Ⅲ类、Ⅳ类水域标准,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20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70%,工业固体废弃物基本得到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主要环保指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控制标准; 2020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15 年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环 境良性循环,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第三十八条 地面水环境保护对策 滨水地区土地利用:水域边缘的城市建设用地安排遵从生态保护优先及环境资源的外部经济性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径流污染源头,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资源的综合生态效益。 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进行处理排入水体。 水源保护区: 卫星湖水库 周边 100 米范围内及上游汇水区、永川主城水厂取水点 100 米范围内及上游汇水区为水源保护区,周边 300 米范围内为水源准保护区; 水体保护分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河流及水库为水体保护一级控制区,城区内各水系为水体保护二级控制区,分别执行国家地 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中Ⅲ类与Ⅳ类水体标准。 城区各河流沿线设防止水体污染与水土流失的生态保护绿化带,绿化带宽度按水体两侧不小于 20 米宽度控制。 第三十九条 固体垃圾处理对策 规划区内基本控制垃圾、粪便对环境污染,实行垃圾袋装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 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场,实行垃圾分片集中处理。 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应逐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分片集中处理。 远期采用垃圾综合处理技术集中处理。 切实控制好车辆清洗场、环卫设施规划用地。 公厕粪便采用“生物化处理粪便技术”、“密封厌氧发酵仓”等无害化技术处 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排污管网。 永川主城规划公厕 171 个(含已建公厕 21 个),垃圾收集点 68 个,垃圾转运站 6 个,洗车场 9 个。 双竹组团规划公厕 22 个,垃圾收集点 20 个,垃圾转运站 2 个,洗车场 2 个。 大安组团规划公厕 26 个,垃圾收集点 25 个,垃圾转运站 2 个,洗车场 4 个。 第四十条 大气环境分区及保护对策 逐步搬迁、关停分散于城市中部及上风向的污染性化工企业,消除和减少空气污染。 城市大气环境按四级控制,水库、旅游及公共空间环境区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区;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一类工业区,部分二类工业区,为二级环境空气质量 区;靠近南部永津公路的二类工业区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区;三类工业区为四类环境空气质量区。 大气分区质量控制标准按国家标准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GB30951996)和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TJ3639)标准控制,其中一类区按国家空气一类区标准控制,二类区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16 按国家空气二类标准和居住区大气标准控制,三类区按国家标准空气三类标准中较高标准控制,四类区则以不突破国家空气三类标准中底限为原则。 第四十一条 声环境保护对策 划分三类环境噪声控制区,其中一类区为城市公共开放绿地,二类区为居住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三类区为 二、三类工业用地、各组团靠近铁路、过境公路的商贸、工业用地。 第八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十二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按照“显山露水”的原则营造绿色城市空间,城区的数十座浅丘小山和三条河流要完整保留,高水准绿化,使之成为城市中的天然绿肺。 1) “城市绿核”: 近期建设城区 1000 亩的望城公园、将桂山公园与北山连为一体进行扩建,远期建设桃花山公园、城区其他山头绿化; 2) “城市绿廊”: 在城区各山头绿化与制高点间设置绿色视觉走廊,结合城区河流治污工程与滨河绿化带建设; 3) “城市绿基”: 在城市外围的箕山、蒋家山、观音 岩以及主城与双竹、大安两个组团间建设环城景观绿化隔离带,形成城市的绿色背景。 以 “绿核、绿廊、绿基” 概念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完成城区主干道绿化景观和灯饰景观改造工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垂直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 构建城市绿色轮廓线、夜景轮廓线,重现“三河汇碧”景观。 营造生态永川、山水永川,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第四十三条 城市生态防护绿地规划 城区内河流水系两侧控制 20 米宽的生态防护绿地。 城区滨水生态防护绿地外控制 20~50 米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结合城市不可建设用地和部分绿地规划为城市组团间隔 离用地, 在各组团之间作为分隔的带状绿地和山坡绿化严禁开发建设。 大型公建、主要商业区、城市出入口、大型立交周围留出绿化空间,在项目审定时按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的规定,明确绿化用地。 生产防护绿地主要布局在铁路与高速公路两侧和工业区与居住用地之间。 在卫星湖水库两侧和主城水厂取水点上游划为水源保护地,按国家保护有关规定执行措施。 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17 第四十四条 城市绿化指标 至 2020 年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 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5%;至 2020 年,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 到 平方米,绿地率大于 30%。 第九章 城市风貌规划 第四十五条 城市形象塑造策略 永川要发展成为 50 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和川渝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单有规模的扩大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如下的发展策略,建立城市景观识别系统,在城市空间形象的标志性上做大手笔,塑造与现代化大城市地位相协调的城市整体形象。 强化城市主轴线、城市入口、节点空间、城市广场等开敞空间的标志性,塑造富于生气的城市整体形象。 第四十六条 城市主轴线 在城市东部新区,以新的市级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条由北向南横跨整个新城、统领全局的城市主轴线,并结 合渝西文化中心、现代化大型主题购物公园建设和大面积的公园绿地,形成巨大的“中央公园”; 在其周边地区建设渝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及会展中心, 作为永川未来城市形象的象征。 第四十七条 城市中心 将永川旧城区渝西大道中段,即光华世纪广场以南地段建设成为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商业中心和步行广场,复苏并激活旧城活力,与东部新城中心相互呼应。 在城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各建设一个次级商业及文化中心,与上述两个市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