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材料汇报内容摘要:

集体,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优美的校容校貌,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严谨务实的教 研课改风尚;但严重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欠缺开办少数民族特长教育的器械和设施,并且还需大量资金的注入。 三、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面临的资源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本地区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才。 但在办学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急迫的问题是,所有开设课目,都只能让对这方面略有所特长或爱好的老师去完成,基础的知识还可讲授,欲达到或提高一个层次,则有点强人所难,更谈不上什么专业化了。 若采取向社会聘用,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又何来资金呢。 学生是否能学好,教师是关键。 因此 ,师资的缺乏,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一大难题。 我乡境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人文景观: 国家级景区格凸河下游摆架河、 鼠长河;明清年间的湾塘村羊寨官堡,亚鲁王曾生活和战争的地方 德昭等等, 独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 (这些都是还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我校将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使校园文化与之相结合,是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2020 年 8 月 —— 2020年 9 月):研究调查阶段。 组织教师深入 各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我乡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情况。 进行归纳、分析、汇总、整理等一系列工作。 提出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制定出计划。 第二阶段( 2020 年 9 月 —— 2020年 8 月):实施阶段。 立足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在学校以前开展的少数民族文化兴趣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继续开展好这方面的活动。 在开展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