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十翼)(前5原文与后5白话对照版)内容摘要:

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 、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 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 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 和谐的思想。 《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 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易传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尊贵在上,地卑微 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 25 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 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 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所以宇宙间, 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比如说,以雷霆之气,鼓动万物的生机,以风雨疏散润泽万物的气机,日月的运行就构成了人间的昼夜寒暑,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为天,代表时间,故知天地之大始;坤为地代表空间,故能作成万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 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 容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 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 可以长久的,是贤人的德泽;可以成为伟大的,是贤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的道理即是如此简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则能与天地同参,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第二章 圣 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圣人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现象而设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规范 26 之,复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关卦爻象之文辞,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趋向,《易经》中阳刚阴柔相与切摩推荡,而产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所以《易经》中有 “吉凶 ”,是成功或失败的现象。 “悔吝 ”,是表示有忧虑顾虑的现象。 “变化 ”,是前进或后退的现象。 “刚柔 ”,即是昼夜,夜尽昼来,昼尽夜来的现象。 六爻 的动态,就是天地人才的道理。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这是因为能法象《易经》的文辞呀。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就观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辞;一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 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 “从上天祐助之,完全的吉而没有不利的。 ”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 也。 “彖辞 ”是解释全卦的道理现象的。 “爻辞 ”是说明每一爻的变化的。 “吉凶 ”是说明其成功或失败的。 “悔吝 ”是说明其小有弊病与过错的。 “无咎 ”是要人善于补救其过失的意思。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 辩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所以分出六爻贵贱的,就在于它所居的位置而定。 齐一各卦所包含事理的大小,则在于各卦的卦象而知。 辨别吉凶的,就在各卦各爻的文辞而知。 忧虑于悔吝之来临者,则在于吉凶祸福义利善恶几微之间,谨慎小心。 能 从 “无咎 ”之中变动而吉者,则在于能悔改。 所以卦有小有大,小象征其阴,大象征其阳,卦爻之辞也有极危险的,如劓( y236。 )刖( yu232。 )征凶,也有极平易的,如利见大人,利涉大川。 各卦爻之辞,皆各指各卦各爻之意旨趋向。 27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理准则于天地,所以能包括统贯天地间一切的道理。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则观察大地山河动植的理则,所以知道昼夜光明幽晦的道理。 追原万事万物的始终 ,故知死生终始循环的道理。 精神气质合则构成万物,灵魂是生命的泉源,它是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的,由是我们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态。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易》与天地之道相似,故不违背。 能周知万物的情态,而其道义足以匡济天下,故能致用而不超过。 能遍行天下而未有流弊,通易道者能乐行天道之所当然,知天命之造化,故无忧。 安于所处之境,而敦行仁道,故能泛爱天下。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能范围 包括天地一切的变化,而不会有过失;能微曲成全万物,而不会有遗漏;能通明于昼夜、阴阳的道理,而尽知其道。 所以神的奥妙难测,是无方所可推求的;易理的周知宇宙,也不可以一曲之体讨论的。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 继续阴阳之道而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就是善,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义。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 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晓,所以君子之道能含 28 盖万有,为万物之根,而知之者却很少呀。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君子之道(即易道)显现之仁道,是可以见之于实行的。 蕴藏之以致用,是可以舍之则藏的。 能鼓动万物的生机,而不与得天子之位的圣人同其忧思,可以树立盛明的德行,伟大的事业是多么的完美呀。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学问德行乃至天下万事万物的具足富有,就是伟大的事业了,日新又新,就具足了盛明的德行了。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 ,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生生不息,变化前进不已,就是 “易 ”,成就现象就是 “乾 ”,效法而行就是“坤 ”,极尽数术的推演,知道将来的变化就是 “占 ”,通达变化之道,就是 “事 ”,能运用阴阳之道,至神奇奥妙,变化莫测的,就是 “神 ”。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易道真是广大呀,以论说其远,则无所止息;说到其近处,则很文静而又端端正正地放置在我们面前;以谈论于天地之间,就具足了一切万事万物的道理了。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乾六画皆阳,纯阳刚健,当它静而不变之时,则专一而无他;当它动而变化之时,则直遂而不挠,所以广大的宇宙持此产生。 坤卦六画都是阴,柔顺敦厚,当它静而不变之时,则收敛深藏;当它动而变化的时候,则广开展布,所以广大的万物皆由是产生。 易理的广大,配合天地;变化通达,配合四时;阴阳之理,配合日月,易简的至善,配最高的德性。 第七章 29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孔子说:《易经》的道理,是最伟大的呀, 《易经》正是圣人用以崇高道德、广大事业的呀。 知慧要求到崇高而后止,礼节则自谦卑入手,崇高效法天道,谦卑效法地道。 天地既设位,《易经》之道也就行于天地之间了。 成就此崇高广大的善性,当不停地蕴存之,存养之,这就是道义所由产生的门户了。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见天下万事万物的繁杂,因而拟测万事万物的形态,而归纳为八个基本卦,以象征万事万物所适宜的物象,所以叫做 “象 ”。 圣人见天下一切动作营为的 千变万化,而观察其可以会而通之之道,制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显现一切动作营为的常体,复合系之以辞,而断定它的吉凶,因此就成为 “爻 ”。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有了八卦所代表万事万物的象征,故天下最繁杂的万事万物,也不致嫌其厌恶了。 有了三百八十四爻以拟像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故天下最动荡不安的事情,观察易爻,也不致繁乱了。 八卦之象,三百八十四爻之辞既是从拟议而得,吾人于人世间处事应物亦当拟测揆度之后,才可发为言论,议论探讨周详后,方可有所 动作,言行能如此拟测揆度、议论探讨,斯能成就变化如神的事业。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 中孚九二的爻辞说: “鹤鸣于阴暗之处,其子即能和声响应,我有好的爵位,我将与你共同治理。 ”孔子申论之云: “君子住在家里,发出善美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闻风响应兴起,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 如发出不善 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而不以为是,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 言语是从本身发出,而能影响于百姓,行为是从近处着手,而显现于远处。 言行是君 30 子的关键要枢,关键的发起,是光荣或受辱的主宰。 言行正是君子感动天地之由,可以不谨慎吗。 ”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同人九五,在居尊得位,在天下和同之先,本有艰难,故号咷大哭,以至诚感人,终至天下和同,故后快乐而笑。 ”孔子申论之,言: “君子之道,或出而服务天下,或隐处而独善其身,或沉默,或 言语,如二人同心,其锋利足断坚硬的金属。 同心的意思,是说二人精诚团结,心意齐同,其气味的相投。 犹如兰蕙的芳薰。 ”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 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 “大过初六谓:藉用白茅承垫祭祀品,这是无咎的。 ”孔子申论之言: “祭祀品如放置于地上即可以了,而又承垫之以白茅,又何有灾咎呢。 是谨慎到极点了呀。 茅草之为物本来很纤薄不贵重的呀,而可用于承垫祭祀品,则其用处很重大的了。 人如能以此谨慎之道以行,必能无所错失了。 ” 「劳 谦。 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 谦卦九三说: “劳苦功高而又谦虚的君子,最终是吉利的。 ”孔子说: “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以为德,是敦厚到极点了。 是说以其功劳犹谦下于人呀。 德是称其有盛明的德行,礼是说其恭敬,谦虚就是表现恭敬以保存他的职位的了。 ”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 本卦的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 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亢、最干净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 「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 」 节卦初九谓: “不出门庭,是没有灾咎的。 ”孔子说: “扰乱的生起,是言语以为阶梯,国君不保密,则失去臣 子。 臣 子 不保密,则失去身命,机密的事 31 情不保密,则造成灾害。 所以君子是谨慎守密而不泄漏机密呀。 ” 子曰:「作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