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一切动物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和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围裹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我)住在旅店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受。 《卖柑者言》刘基 原文: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 15 翻译: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 着高头大马,喝足了美酒,吃饱了鱼肉的人,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可供效法呢。 可是无论到哪里,又何尝不是外表象金玉、内里像破絮呢。 现在您对这些不去分析明辨,却来查究我的柑子。 ” 刘基《卖柑者言》 杭州有个果贩子,很会贮藏柑子。 虽然经过一冬一夏,柑子仍然不会腐烂,拿出来还那么鲜灵灵的,质地像玉一样晶莹洁润,皮色金光灿灿。 可是剖开来一看,中间却干枯得像破棉败絮一般。 我很奇怪,就问他:“你卖柑子给人家,是打算让人家放在笾豆之中供祭祀用呢,还是拿去待嘉宾用呢。 或者只不过用这种漂亮的外 观去迷惑笨拙、盲目的人上当呢。 你这样骗人也太过分了。 ” 卖柑子的笑着说:“我卖这样的柑子已经好多年了,靠着这一营生过活。 我卖它,人们买它,从来没听到什么闲言碎语,为什么偏偏只有您不满意而忿忿不平呢。 世上骗人的事多着呢,难道只有我一个吗。 我的先生,您不想想看。 当今佩戴虎符,高坐在虎皮交椅上,那些威严的武将,像是在保卫家国,他们真的就像孙武、吴起那样有韬略吗。 那些峨冠博带的文臣,很像是气宇轩昂的栋梁之材,真的能像伊尹、皋陶那样建功立业吗。 盗贼四起,他们不懂怎样抵御剿灭,生灵涂炭,他们不知怎样赈济解救;官吏枉法, 他们无法挟制禁止;法纪败坏,他们不知该怎样整顿治理。 白拿俸禄耗费国库而不知羞耻。 你看他们,坐高堂,骑骏马,沉醉于醇酿,饱食着鱼肉。 哪个不是威风八面令人望而生畏,气势显赫而不可一世。 然而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似金如玉,内里却是破棉败絮呢。 如今您对于这些事视而不见,却专门来挑剔我的柑子。 ” 我默默地无以回答,回来后细细考虑他的话,觉得池很像诙谐滑稽的东方朔一类人物。 莫非他果真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是借柑子来讽刺世事的吗。 袁宏道《满井游记》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 16 一刮冷风就扬起 满天沙尘。 (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 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 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 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 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 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 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 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 乙亥年二月。 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 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 17 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 动过好几次了。 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 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 老妈妈时常对我说: “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 ”老妈妈还说: “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 „孩子冷吗。 想吃东西吗。 ‟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 ”(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 “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 ,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 真象个女孩子呀。 ”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 “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 ”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 “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 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 18 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姚鼐《登 泰山记》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卖柑者言》 宗臣《报刘一丈书》 归有 光《项脊轩志》 《满井游记》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姚鼐《登泰山记》 四、简答题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A、《儒》的讽刺特征:①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②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形成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 B、《儒》的讽刺手法:一是对照法。 二是夸张法。 三是白描手法,不动声色中完成讽刺。 2.《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集诸碎锦,合为帖子”: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 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 其中又穿插 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 19 3.《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 人各一面,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 人物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 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独特性; 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来精雕细刻人物; 在场面描写中刻画人物性格; 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以环境描写衬托个性。 4.《红楼梦》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作者是语言大师,他继承了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品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 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它的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它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 描写人物神态时,把人物的动作感情和心灵状态都描摹了出来。 描写场面时,又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 人物语言达到个性化高度,最为人称道。 5.《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总说是 “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两体之长,并吸取秦汉以来史传文学的写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聊斋》对志怪题材 的继承和发展; 《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一、丰富多彩的故事结构,创造了多种小说模式,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表现出创作自主性的增强。 二、运用“传奇”手法,表现曲折变幻的故事情节,推动文言小说叙事技巧的发展。 20 三、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真幻相生,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 此外象: 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四、诗化倾向 以诗入小说,诗句的运 用,诗意的表达,具有诗的抒情、含蓄等品格特征。 如《白秋练》。 五、《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 叙事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灵活多变又具个性化特征。 《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一批具有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采用的主要手法有: 1)出场定型; 2)反复皴染; 3)多用传奇故事与生动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4)善用对比、烘托、夸张; 怎么评价 “拥 刘反曹”思想: A、“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倾向 ): 可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a、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刘备总是仁民爱物,忠君义友,宽厚谦让,礼贤下士;曹操则凶狠残忍,欺君罔上,狡诈猜忌,虚伪自私。 b、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全书有近 3/5的回目写刘蜀,第一回就引出了刘备,拉开了帷幕;等刘备托孤时,全书已演述了 2/3,到刘禅投降、姜维败死,三国即已解体,小说只剩一回尾声了。 而曹魏显然处于次 21 要地位。 c、语言上,爱憎分明,小说多次称刘为玄德、皇叔、豫州和先主,只有一处称作刘备;而对曹,直称曹操算是客气的。 当然也常称为孟德,而多处却直称小名阿瞒,更多地称曹为“贼”、“汉贼”和“国贼”。 刘备死时,回目为“刘先主遗诏托孤儿”,“主”、“诏”都意味尊为正统帝位,以“遗诏”“托孤”暗示死,深寄讳言和惋惜之情;写曹操死,回目为“传遗命奸雄寿终”,“奸雄”成了盖棺的定论,“数终”实有称快之意。 B、“拥刘反曹”的思想 认识 (实质 ): 一是历史本来的原因,刘备在历史上本有仁厚之名,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们肯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 二是三国所产生流传的时代,是汉民族自尊最被摧 折的时代,这种民族情绪必然会给作者以深刻的影响,刘备的血统毕竟比较高贵,又地处南方,与此种民族心态正合。 从官方史学上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从民间文艺上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三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同时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四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有不同看法。 罗贯中本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而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这种倾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水浒传》语言艺术成就: 娴熟地运用 白话,为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口语化。 人物语言个性化。 小说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环境气氛融为一体。 22 9. 《西游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