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全册语文学案200页附答案内容摘要:

: 济慈是“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赛宁“始终是个独创的诗人” (高尔基语 )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 、 难点: 1.诗歌诵读。 作者简介 济慈( 1795— 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1895~ 1925 年 ),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 年在白俄军队服役, 1917 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 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 民的天堂”。 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虔 . ( )信 颤 . ( )抖 深 邃 . ( ) 昏 晕 . ( )。 二、理解探究 1.《 蝈蝈和蛐蛐 》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2. 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三、合作释疑 1. 《蝈蝈与蛐蛐》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 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 3.感情品读《夜》,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 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 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五、拓展延伸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 静 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 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填空。 它争先 ________于盛夏的豪华, /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 ________, /一旦唱得 ________了, /便舒适地 ________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 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 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 ”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 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 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敬业与乐业》学案 设计 王军 教师寄语: 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 (英国首相 丘吉尔 ) 学习目标 ; “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作者简介 梁启超( 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 148 卷, 1000 余万字。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 旁 骛 . ( ) 亵 . ( )渎 强 聒 . ( )不舍 佝 . ( )偻 . ( ) 承蜩 . ( ) :断章取义 亵渎 强聒不舍 二、理解探究。 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 2. 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1. 第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用是什么。 3.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4.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 的特色。 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 4 题。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⑤。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 难。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 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目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 万恶什么为首。 ”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果实”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 —— 学生 —— 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 1.请你用一句话 概括出文段要表达的意思。 (可用文中原话) 2.“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中的“言行相顾”指什么。 结合文章解释。 3.“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中的“摇头叹气”是作者的想象,你认为它有何作用。 4.“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懒”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你有点懒。 (如果你不懒,就帮你的一个较懒的同学分析。 )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 5 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 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 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 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 每天花一点钟看 10 面有用的书,每年可看 3600 多页, 30年可读 11万页书。 ⑥诸位, 11 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 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 4 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 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 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 10 年之后成什么器。 1.全文思路精美,行文流畅,层次分明。 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演讲的中心话题: 演讲的思路:提出赠言 — → ______— → ______— →表达希望和祝愿 2.第②段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意思,找出来,写在下面。 3.读③ — ⑥段并答题。 ①这几段的结构形式是: ________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_______ ③这一部分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 4.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后面,组成一个概括全文内容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 5.作为九年级学生,面临初中毕业,看了这篇《毕业赠言》后,你有什么启发呢。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加 点 字注音。 旁 骛 . ( ) 佝偻 . . ( ) 解 剖 . ( ) 扯 . 直( ) 2.根据注音写字。 亵 d( ) pi225。 n 进( ) 教 hu236。 ( ) jiǎn 择( ) 二、 阅读 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