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系列练习内容摘要:

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 5 若龙之一爪也。 6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 3“如同、像、相似”; 4— 5 比得上; 6— 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 9— 11“你、你的”; 12— 13 至于; 14— 15“才”; 16— 19 表假设“假如,如果”;20— 21 或、或者; 22— 23 表近指,“这样、如此”; 24“与、和”; 25 表选择; 26 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 27 海神的名字。 二、 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 三、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 代词,可译为你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文言虚词练习(八)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则以兵围所寓舍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所以遣将守关者 1所以游目骋怀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父去里所,复还 1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 1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 2 所钦。 以其 3 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 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 4 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 5 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 此二人皆 6 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文言虚词练习(八)答案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 3 名词,场所、位置; 4— 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7— 8“所”字结构做定语; 9— 11“为„„所”表被动; 12— 13“所以”,表原因; 14— 16 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 17 左右; 18“座、套”。 二、 CD(A 地方 B 助词 ,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 三、 可译为„„的原因 表示被动 “所 +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所 +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所 +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文言虚词练习(九) 一、解释各句中“为 ”的意义以及用法。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君家妇难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古人以俭为美德。 霓为衣兮风为马。 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君既为府吏。 1十七为君妇。 1自名为鸳鸯。 1冥有鱼,其名为鲲。 1始尔未为久。 1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非 为织作迟。 1为秦宫人。 1为仲卿母所遣。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公为我献之。 2阿母为汝求。 2慎勿为妇死。 2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如姬为公子泣。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刀俎,我为鱼肉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我为鱼肉,何辞为 ? ,若属且皆为所虏 三、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 1 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 2 为至理,当 3 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 4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 5 为业,其所 6 为皆 7 为利也。 故 8 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9 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 10 为。 文言虚词练习(九)答案 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名词,作为、政绩; 2 动词,做、干; 3 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 5 动词,制作; 6 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 7 动词,治理; 8— 10 动词,当作、作为; 11— 12 动词,身为、成为; 13— 14 动词,叫做; 15 动词,算作; 16 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 17 动词,是; 18 动词,成为; 19— 20 介词,表被动; 21 助词,表诘问; 22 语气助词,呢; 23— 24 动词,帮助; 25— 26 介词,替、给; 27 介词,为了; 28— 29 介词,向、对; 30— 31 连词,因为。 二、 CD(A 因为 B 是 C 对,向 D 对,向 E 为了 F 呢 G“为所”表被动 三、 介词,可译为因为 动词,可译为是 介词,可译为对、向 介词,可译为被 动词,可译为作为 动词,可译为做 介词,可译为为了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介词,可译为替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文言虚词练习(十) 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⑪于是余有叹焉。 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⑬万钟于我何加焉。 ⑭君何患焉。 ⑮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⑯盘盘焉,囷囷焉。 ⑰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⑱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⑲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⑳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⑴非曰能之,愿学焉。 ⑵而人之所罕至焉。 ⑶吴人焉敢攻吾邑。 ⑷且焉置土石。 ⑸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⑹永之人争奔走焉。 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⑻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硿硿焉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罔民而可为也 ,风雨兴焉 ,则牛羊何择焉 ,于我心有戚戚 焉 三、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 1 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 2 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 3 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 4 焉,骄而轻敌, 5 焉能不败。 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 6 焉。 但以其人之傲,若斥 7 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文言虚词练习(十)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 2 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 3— 4 语气助词,反诘“呢”; 5— 6 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7— 8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9— 10 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 11— 12 代词,相当于“之”; 13— 14 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 15— 16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17— 18 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 AF(A 词尾,„的样子 B 之,他 C 哪里 D 兼词,于之 E 语气助词 G 词尾,„„的样子 ) 三、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兼词,“于” +“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兼词,“于” +“何”,可译为在哪里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代词,可译为他们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 一、解释各句中“ 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齐国之美丽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昼夜事也。 ,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宫车过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将以有为也。 何泣也。 ,何以能鼓乐也。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何泣也。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人常疑之。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师说》)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 夫子之谓也 23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7.《史记 ?太史公自 序》:“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 二、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