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源datacompass对于硬盘数据区坏道严重直接做镜像的数据恢复教程内容摘要:

MA”功能将控制对数据原盘的读取模式,默认情况下是使用“ PIO”,打开这个功能以后就使用“ UDMA”模式。 UDMA 是高速数据读取模式。 对于坏道比较多的盘,建议使用 PIO 模式。 底层控制程序提供了多组设臵来对数据原盘坏道的读取控制,包括:延迟时间读、重复次数、软复位次数、硬复位次数、关电开电复位次数等控制读取流程设臵。 Waiting for readiness time” —— 延迟时间读取:读取扇区的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延迟时间。 要是超过了这个规定的延迟读取时间,系统将认为读取数据不成功,并以 0x40 返回。 “ Retry times” —— 重复读取次数:重复读取次数就是在规定的延迟读取时间范围内失败后,为了获取该扇区的数据,再重新读取该扇区的次数,每读取一次的最长时间都不得 超过规定的延迟读取时间 “ Soft Reset times” —— 软复位次数:在重复读取多次以后,都不能正确获取到数据,然后在读取下一个扇区时,仍然失去响应,不能正确获取到有效数据,系统则会自动执行软复位操作 —— 发送重臵指令 “ Hard Reset times” —— 硬复位次数:在达到软复位设定的次数后,硬盘仍然失去响应,在硬盘不掉电的情况下,数据指南针控制器发送一个电源信号进行复位。 “ Power supply Reset times” —— 电源复位次数:在达到硬复位次数以后,硬盘仍然失去响应,不能及时就绪,则 数据指南针控制器就将进行电源复位,所谓的电源复位就是指数据指南针控制器将停止给源硬盘供电,然后再重新给源硬盘开启电源。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不需要关心参数的设臵问题,只需要使用参数默认的设定值就完全可以了。 对于少数特殊情况的硬盘,如硬盘的坏道特别严重等,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数据恢复的经验去修改默认设定值,在平时的数据恢复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默认设定值。 因为这些默认设定值都是经过效率源开发人员大量实际操作中研究得出的理想结果。 点击“ Default Setting”后,再点“ Save”保存设臵,“ Restart”复位以后就可以马上生效。 可以设定隐藏 LBA 为 0 值,表示将从磁盘的 0 拄面 0 磁头 1 扇区( C/H/S 为 0/0/1),即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开始,也可以将隐藏 LBA的值设为小于磁盘总的 LBA 值的任意非负值,则表示将跳过前面隐藏的扇区,直接从隐藏的 LBA 值开始读取数据。 屏蔽 1 扇区的目的:可以防止操作系统读取原盘的分区,造成系统被卡死或操作系统反应慢,此功能通常情况下用在硬盘坏道比较严重的情况。 设臵好参数以后,进入 Sector View 面板,查看硬盘任意扇区的内容。 在 DEC 框或 HEX 框中输入要查看扇区的 LBA 地址, DEC表示十进制数, HEX 表示 16 进制数。 任意在一框中输入数据,系统会在另一框中显示出对应的数值来。 当查看到的数据全是 4040 时,表示当前访问的扇区是坏的,读不出数据来,系统默认以 4040 显示。 当我们查看到数据不全是 4040,能真正读到硬盘里内容的时候,就使用效率源 Data Compass Explorer(以下简称 DCEXP)来拷取数据。 点击面板上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