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建筑材料a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内容摘要:

A. CaO 含量过大 B. 3CaO Al2O3 6H2O 含量过大 C. CaCO3 含量过小 D. Mg( OH) 2 含量过小 3.用来表示硅酸盐水泥细度的指标是( B )。 A.水泥颗粒粒径 B.比表面积 C.筛余百分率 D.细度模数 3.作为水泥混合料的激发剂,主要是指( A )。 A.氢氧化钙和石膏 B.氢氧化钙和粉煤灰 C.火山灰和石膏 D.矿渣和石膏 1.掺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抗碳化能力差的原因是由于水泥石中的( B)。 A.孔隙 B. Ca( OH) 2 含量低 C. Ca( OH) 2 含量高 D. CO2 含量高 1.硅酸盐水泥一般适用于( B) A.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B. 一般建筑工程 C.炉膛内衬 D. 海工工程 1.下列工程中,宜选用 硅酸盐水泥的是( A )。 A.预应力混凝土 B.耐酸混凝土 C.处于海水中的混凝土 D.高温养护混凝土 1.海水水泥石有腐蚀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含有( B)。 A.硫酸盐 B. CaO C. MgO D. A+B+C 1.硅酸盐水泥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 A ) A. 45min B. C. 10h D. 1d 判断题 1.生产硅酸盐水泥时,第一步先生产出水泥熟料。 ( √ ) 1.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 ( √ ) 1.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最主要因素是水灰比,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无关。 ( ) 1.水泥的水化硬化一般在 28d 内发展速度较慢, 28d 后发展速度较快。 ( ) 2.硅酸盐水泥的密度与其矿物组成、储存时间和条件以及熟料的煅烧程度有关。 ( √ ) 2.通常水泥越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强度也越高。 ( √ ) 2.通常水泥越细,凝结硬化速度越慢,收缩也减小。 ( ) 2.提高水泥的细度可以降低粉磨时的能耗,增加粉磨设备的生产率,减少成本。 ( ) 3.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时起 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要的时间。 ( √ ) 3.终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合时起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 ( √ ) 3.水泥的抗拉强度较高,一般是抗压强度的 10~ 20 倍。 ( ) 3.水泥放热量大小及速度与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细度没有任何关系。 ( ) 4.水泥石中的毛细管、孔隙是引起水泥石腐蚀加剧的内在原因之一。 ( √ ) 4.当侵蚀作用比较强烈时,应在水泥制品表面加做保护层。 ( √ ) 4.废品水泥就是不合格水泥。 ( ) 4.袋装水泥储存 3 个月后 ,强度增加约 20%~ 40%。 ( ) 5.掺入到水泥或混凝土中的人工或天然矿物材料称为混合材料。 ( √ )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比较,早期硬化速度稍慢,强度略低。 ( √ ) 5.掺活性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共性是密度较大,早期强度特别高。 ( ) 5.高铝水泥早期的水化热非常小,因此,施工时环境温度越高越好。 ( ) 第 5 章 混凝土 单向选择题 1.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是( A) A.混凝土 B.粘土砖 C.石膏 D.水玻 璃 1.混凝土和钢筋可以共同工作,是由于两者具有几乎相等的(B ) A.密度 B.线膨胀系数 C.抗拉强度 D.导热系数 1.相对来讲,决定混凝土成本的材料是(B) A.水 B.水泥 C.砂子 D.石子 1.配置混凝土时,水泥的选用主要考虑(B) A.密度 B.品种和强度等级 C.碱含量 D.水泥的初凝时间 2.砂在干燥的环境中自 然堆放达到干燥状态往往是( B) A.全干状态 B.气干状态 C.湿润状态 D.饱和面干状态 2.砂的内部和表层均含水达到饱和状态,而表面的开口孔隙及面层却处于无水状态称为(D ) A.全干状态 B.气干状态 C.湿润状态 D.饱和面干状态 2.砂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达到内、外部均不含水的状态称为(A) A.全干状态 B.气干状态 C.湿润状态 D.饱和面干状态 2.砂的内部不但含水饱和,其表 面还被一层水膜覆裹,颗粒间被水所充盈的状态称为 (C) A.全干状态 B.气干状态 C.湿润状态 D.饱和面干状态 3.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称为( C) A.耐久性 B.刚度 C.和易性 D.坚固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够反映(A) A.混凝土拌合物的稀稠程度及充满模板的能力 B.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 C.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D.混凝土拌合物的饱和状态 3.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能够反映(C) A.混凝土拌合物的稀稠程度及充满模板的能力 B.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 C.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D.混凝土拌合物的饱和状态 3.混凝土拌合物的饱水性能够反映(B) A.混凝土拌合物的稀稠程度及充满模板的能力 B.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 C.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D.混凝土拌合物的强度 4.骨料颗粒在气候、外力及其它物理力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碎裂的能力称为(D ) A.耐久性 B.刚度 C.和易性 D.坚固性 4.下列关于坍落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 A.坍落度试验法可以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 B.坍落度是保水性的指标 C.坍落度越大,流动性越大 D.测定坍落度的同时,可以观察确定黏聚性 4.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当砂率提高,拌合物的坍落度将( A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4.新拌制的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拌 合水挥发或被骨料吸收,同时水泥矿物逐渐水化,进而使混凝土拌合物变稠,则混凝土的坍落度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5.砂率指的是( A ) 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和砂石的总质量之比 B.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和石子的质量之比 C.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质量与混凝土总质量之比 D.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的质量与混凝土总质量之比 5.砂率的高低表示( A ) A.混凝土拌合物中细骨料所占比例的多少 B.混凝土 拌合物中水和骨料所占比例的多少 C.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所占比例的多少 D.混凝土拌合物中外加剂所占比例的多少 5.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偏小时,可以采取的调整措施是( A ) A.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浆数量 B.保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C.直接加水泥 D.直接加砂子 5.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偏大时,可以采取的调整措施是( B ) A.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浆数量 B.保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C.先增大水灰比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浆数量 D.直接加水 6.混凝土的强度有受压强度、受拉 强度、受剪强度、疲劳强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A ) A.受压强度 B.受拉强度 C.受剪强度 D.疲劳强度 6.配合比正常的普通混凝土受压时,最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是( C ) A.骨料先发生破坏 B.水泥石先发生破坏 C.水泥石与粗骨料的结合面先发生破坏 D.骨料与水泥石同时发生破坏 6.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时,立方体试件应养护的时间是( D ) A. 1d B. 7d C. 14d D. 28d 6.按照国家标准,评定混凝土强度 系数的依据是( B ) A.立方体抗压强度 B.立方体抗拉强度 C.圆柱体抗拉强度 D.圆柱体抗剪强度 7.一般情况下,若水灰比不变,水泥强度与水泥石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A ) A.水泥强度与水泥石的强度成正比 B.水泥强度与水泥石的强度成反比 C.水泥强度与水泥石的强度成无直接关系 D.水泥强度越高 ,水泥石强度越低 7.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 F)来表示,抗冻等级为 F8 的混凝土表示其 ( C ) A.抗冻强度为 8MPa B.抗冻温度为 — 8oC C.抗冻融循环次数为 8 次 D.抗冻时间为 8 小时 7.所谓的“混凝土的第五组分”指的是 ( D ) A.砂子 B.水泥 C.水 D.外加剂 7.下列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可用来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是( A ) A.早强剂 B.减水剂 C.膨胀剂 D.着色剂 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 A ) A.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B.水灰比、水化热、单位用水量 C.水化 热、砂率、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砂率、水化热 8.配置混凝土确定水灰比时,最应考虑的是( B ) A.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节约水泥 B.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C.水泥的凝结时间和混凝土的抗冻性 D.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 8.配置混凝土时,确定砂率主要应考虑的是( A) A.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节约水泥两个方面 B.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C.水泥的凝结时间和混凝土的抗冻性 D.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 8.单位用水量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反映( A ) A.水泥浆量与骨料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B.水泥与骨料用量的比例关系 C.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 D.细骨料和粗骨料用量之间的关系 9.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 D )。 A.保证最少水泥用量 B.严格控制最大水灰比 C.选择合理砂率 D. A+B 9.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公式中,应为( B )。 A. B. C. 4 D. 95% 3.水灰比在 ~ 的范围间,水灰比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是( C )。 A.成正比变化 B.成反比变化 C.无关系 D. 有关系但不敏感 1.配置混凝土用砂的要求是尽量采用 ( D )的砂。 A.空隙率小 B.总表面积小 C.总表面积大 D.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 3.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公式中,应为( B )。 A.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 B.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C.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D.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3.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公式中,应为( C )。 A. B. C.强度标准差 D. 95% 1.减水剂能使混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