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解读内容摘要:

21 译文 :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 到 一旁恭恭敬敬 地 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 时 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 们百步 的距离 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与长辈在一起时,如果长辈 站着, 晚辈就 应 该陪着站立 , 不可以自行就座;如果长辈坐着, 吩咐 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 如果 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 合 适。 进见长辈时走路脚步要快点, 告退时, 脚步 要 放 慢 些;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 睛要看着 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 ; 对待同族兄长 (堂兄、表兄) ,要像对待自己的 亲 兄 长 一样友爱 尊敬。 知识链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 周朝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乡饮酒礼 ”。 酒礼中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上座,而五十岁以下 的人则站着等候,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春秋战国时期,如果家中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去一个儿子的赋役;如果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去两个儿子的赋役;如果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那么全家人都不用服劳役。 古人十分讲究礼节,也比较注重礼仪。 子女每天早晨要向父母行早安,晚上还要行晚安礼。 晚辈见长辈 时 要鞠躬,表示尊敬。 在酒桌上,如果长辈不动 筷 吃 的话,晚辈是不能先 吃 的。 与长辈同行时,晚辈要走在后面,而且长辈走得快时,晚辈也要跟着走快;长辈走得慢时,晚辈也要走得慢。 22 战 国四君子 —— 战国时有以“养士”著名的四大君子,他们是: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其中,信陵君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门客上千人。 他听说看城门的老人侯嬴很有才能,就去请他当自己的门客。 他亲自驾车,把车上的好位置留给 他 坐。 两人见面时,侯嬴表现出一副傲慢的样子,但信陵君还是对他很恭敬。 侯嬴这才明白信陵君是真心尊敬长者,是个真正有贤德的人,于是就做了他的门客。 后来侯嬴真的帮了他很大的忙, 让他 成功地“窃符救赵” ,赢得了美名。 明理导行: 我们在生活中对别人要谦虚礼让,要尊重长者,更要爱护 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不能以地位的尊卑来衡量与别人的关系。 我们为人处世要循规蹈矩,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让自己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这是生活教给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 第 四 课 谨 23 本课主要讲的是为人处世的 基本态度。 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 , 它是我们处世的 护身符。 从每天的作息起居、衣食住行、处世接物的基本规范做起,这正是生活教育的中心,也是家庭能够教育的基础。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从小养成谨慎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培养 自己 成功的性格,在学业上、工作上 有所 作为。 第一节 朝起早 夜眠迟 原文: 朝起早 , 夜眠迟 ; 老易至 , 惜此时。 晨必盥 ① , 兼漱口 ; 便溺 ② 回 , 辄 ③ 净手。 冠必正 , 纽必结 ; 袜与履 , 俱紧切。 置冠服 , 有定位 ; 勿乱顿 ,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 ④ 循分 ⑤ , 下 ⑥ 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注释: ① 盥 : gu224。 n, 洗手洗脸。 ② 溺 : ni224。 o 小便。 ③辄:就。 ④上 : 指有官职的人。 ⑤循分 :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 ⑥下 : 平常百姓。 译文 : 24 为人子 女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 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 要 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帽子要戴端正, 衣服 的扣子要扣 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摘 下来的帽子和 脱 下来的 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 地方 ,不要随手乱丢乱放 ,以免 把它们 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 干净 ,不在 于 衣服的昂贵华丽, 有官职的人穿着要符合身份,百姓的穿着则要与自己的家境相称,要 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饮食上 不要挑 挑拣拣, 吃 东西要 适 可而止, 不要吃过量 (暴饮暴食 )。 知识链接: “子路结缨”的故事 —— 孔子的弟子子路晚年在卫国当官。 有一年,卫国发生内乱,丞相被叛贼抓走了。 当时子路正在外地办事,他听说丞相被抓之后,就连夜赶回卫国救丞相。 在和叛贼的厮打中,子路身受重伤,他的帽子也被打掉了。 叛贼抓住子路,要杀死他。 这时,子路从容地将帽子系上,说:“孔夫子教导我们,就是死也不能让帽子掉了,这样有失礼节。 ”子路就这样被杀害了。 赵宣子礼退杀手 ——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 “ 赵宣子 ”。 他的君王很荒淫,但他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 君王很不耐烦。 有一天,君王突然起了一个歹念,雇了一个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天不亮的时候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他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 的 时候,都毕恭毕敬, 25 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 明理导行: 为人谨慎,其实就是从我们的日常 生活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我们青少年应该懂得珍惜时间,将平时不经意间浪费的分分秒秒用在有用的地方,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要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整洁,举止的文雅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自己心情愉悦, 也可以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 可以 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第 二 节 年方少,勿饮酒 26 原文: 年方 ① 少,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② , 勿跛 ③ 倚 ; 勿箕踞 ④ , 勿摇髀 ⑤。 缓揭 ⑥ 帘 , 勿有声 ; 宽转弯 , 勿触棱。 执 ⑦ 虚器 , 如执盈 ; 入虚室 ⑧ , 如有人。 事勿忙 , 忙多错 ; 勿畏难 , 勿轻略。 注释: ① 方:正当。 ② 阈 : y249。 ,门槛。 ③ 跛 : bǒ,一条腿支撑身体。 ④ 箕踞 : jīj249。 ,坐时双腿伸直张开,形如簸箕。 ⑤ 髀 : b236。 ,大腿。 ⑥ 揭 : 掀开。 ⑦执 : 拿,捧。 ⑧虚室:无人的房间。 译文: 年 纪 小 的时候 , 不 要喝酒; 喝醉了 酒,就会 丑态百出, 那是最难堪的事。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作揖 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 表现得恭恭敬敬。 进门时 ,脚不要踩在 门槛 上 ,站立时 不要用一条腿支撑 ,身体斜靠着;坐的时候 不要双脚 伸直张开像 簸箕 一样 ,也不要 摇晃着大腿, 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掀 开帘子 的时候 , 动作要轻而缓慢,不能弄出声响; 走路转弯时 要离 棱角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 而 伤了身体 或损坏了物品。 手里 拿 着 空的器 皿也 要像拿 着 盛满 东西 的 器皿 一样小心 ; 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不可以随 随便 便。 27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 ;做事情 也 不要 害 怕 困难而 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 应付 了事。 知识链接: 张飞遇害的故事 —— 三国时,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不幸被杀。 张飞听说后非常伤心,整日饮酒痛哭,醉后又经常鞭打军中犯错误的人,很多人被他打死了。 他急于为大哥 报仇,就命令部下限期赶制孝衣,要全军戴孝发兵攻打东吴。 部下因 完不成 任务被张飞痛打了一顿。 张飞还说再完不成任务就要杀了他们。 这些部下怀恨在心,夜里趁他喝醉酒时 把他杀 ,然后投奔东吴。 一世英雄就这样因喝酒而糊里糊涂地被杀了。 张九龄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他容貌清秀,衣帽整洁,不管走路还 是 说话都显得与众不同。 所以在朝廷的大小会议上,他总是很显眼,连 皇帝都 对他的举止赞叹不已。 同一位衣帽整洁、举止文雅的人在一起,会让人感到愉快,感到精神焕发。 明理导行: 喝酒误大事,这是众人都知道的道理,特别是像开车或,如果饮酒过量,常常造成不幸或遗憾的意外,所以,我们中学生应避免养成喝酒的习惯。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节,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的习惯,就能够成为一个文雅、有教养的人。 这是处世的无价之宝,值得我们 细细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忘了带东西或上学迟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没有先整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或是早上睡晚了,匆忙间出门,弄得身心慌乱,错误自然难以避免。 因 此,事先做好准备,克服做事慌乱的心理,是做好事情的先决条件。 28 第三节 斗闹场 绝勿近 原 文: 斗闹场 , 绝勿近 ; 邪僻 ① 事 , 绝勿问。 将入门 , 问孰 ② 存 ; 将上堂 , 声必扬。 人问谁 , 对以名 ; 吾与我 , 不分明。 用人物 , 须明求 ; 倘不问 , 即为偷。 借人物 , 及时还 ; 后有急 , 借不难。 注释 : ① 邪僻 : x237。 e p236。 ,邪恶不正当。 ② 孰 : 谁。 译文 : 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 ,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 ; 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 的事情, 也 不 要 好奇 地 去 过 问。 将要入门之前 要 先问一下 :“有人在吗。 ”将要 走进厅堂时, 要先放大音量 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有人来了。 假 如 有人问你是谁, 你 回答时要 把自己 的名字 说出来 ,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 分 不清楚到底是谁。 要使用别人的东西 ,必须事 先 对人讲清楚 ; 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知识链接: 程门立雪 的故事 —— 北宋时,福建将乐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一天,他和 同他一起学习的游酢去向程颐请教学问,不巧赶上程颐正在睡午觉。 杨时便劝游酢不要惊醒老师。 刚好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 杨时 和游酢立在雪中,游酢 29 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几次想叫醒程颐,但都被杨时拦住了。 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很受感动。 从此,他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导杨时。 杨时也不负众望,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宋濂借书 —— 明朝有个叫宋濂的孩 子,他爱读诗书,可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 为了学到知识,他就经常 借 别人的 书 来读。 有一天 ,他到一个有钱人家去借书,这家主人不 大 愿意借给他,就提出了十天之内一定要归还的条件,因为这本书十天之内根本就看不完。 到了第十天的早上,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那位有钱人认为宋濂今天肯定不会来还书了 , 他以后就可以找到借口不用把书借给他。 可宋濂却冒着大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非常感动,对他 说:“你以后可以随时到这里来借书。 ” 宋濂就是这样历览群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 被 明太祖 朱元璋 誉为 “ 开国文臣之首 ”。 明理导行: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向别 人借用东西,应及时还给人家,要爱惜所借的东西,要守信用,这也是一个我们中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个细节。 不正当的场所,常会发生打架闹事。 近来社会物欲横流,享乐主义盛行,大家常常追逐声色犬马,到处充斥着吸毒、色情、通宵达旦地赌博、上 KTV、 网吧、 飙车 , 远离 这 些不良的活动场所,对于我们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做事应该要求品质,恭敬地去完成。 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要求自己做好,以培养表里一致,正大光明的心志。 30 第 五 课 信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 信用是成功阶梯之第 一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哲人的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诗人的 “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 ,民间的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都极言诚信的重要。 几千年来, “ 一诺千金 ” 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什么阶层的人,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 第一节 凡出言 信为先 原文: 凡出言 , 信为先 ; 诈与妄 ① , 奚 ② 可焉。 31 话说多 , 不 如少 ; 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