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内容摘要:
间也有短有长,月亮也有晦有朔。 七、军争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 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战争规律,将帅向君主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编军队,到与敌军两相对垒,没有什么比两军相对争夺制胜条件更难的了。 两军相对争利之所以难,就难在以迂回的手段达到直捷的目的,就难在化祸患为有利。 采取迂回的途径,但引诱凝滞敌人,后于敌人发动,却先于敌人达到目的,这便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 【原文】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 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译文】军争是有利的,军争也是危险的。 全军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全军舍弃笨重器械去争利,那么辎车又损失了。 卷起铠甲,轻装快跑,日夜不停,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行进,奔袭百里去争利的话,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精悍的士卒在前面,疲弱的士卒在后面,按通常规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到达;像这样奔赴五十 里去争利的话,那么前军将领必然受挫,按通常规律只有一半人能到达;像这样急行三十里去争利的话,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到达。 然而,军队没有辎重就会灭亡,军队没有粮食就会灭亡,军队没有物资储备就会灭亡。 【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译文】不了解诸侯国的企图,不能参与结交;不了解并善于利 用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条件,不能率军行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有利的地形。 用兵靠诡诈立威,依利益行动,把分散与集中作为变化手段。 部队快速行动起来犹如疾风;舒缓行进起来犹如森林;侵掠起来犹如烈火;不动时候稳如山岳;难以窥测有如阴云蔽日;发起进攻有如迅雷猛击。 掠夺敌乡,应分兵进行;开拓疆土,应区别利害。 这些都须比较利害、权衡轻重后才能采取行动。 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人才会取得胜利,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原文】《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 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译文】《军政》上说:“用言语指挥听不清就用金鼓,用手势指挥看不清就用旌旗。 ”金鼓旌旗这些工具是用来统一军队视听的。 军队行动统一以后,那么,勇武的人不得擅自前进,怯懦的人也不能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办法。 夜间作战,多使用火与鼓;白天作战,多使用旌旗。 这是适应将士们视听的办法。 【原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译文】敌之兵众,可剥夺其士气;敌之将领,可动摇其决心。 初战时气锐,继战时气衰,战至后期,士气就消亡了。 因而,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攻击敌人的惰气、归气(乘敌士气衰败、消亡时实施攻击。 )这是从士气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 用严整的部队对付混乱的部队,用沉着、冷静的部队对付浮躁喧乱的部队,这就是从心理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用靠近战场的部队等待远途来奔的敌军,用休整良好的部队等待疲劳困顿的敌军,用饱食的部队对付饥饿 的部队,这就是从体力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 不要拦截敌人严整的军队,不要攻击敌人盛大的军阵,这是以权变对付敌人的办法。 【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用兵的原则是:占据高地的敌人,不要去仰攻;背靠山丘的敌人,不要去迎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可跟踪追赶;精锐的敌军,不要去进攻;充当诱饵的小部队,不要去吃掉;回撤的敌人,不要去遏止;包围敌人要网开一面;陷入绝境的敌人,不可逼迫太甚。 这些都是用兵的原则啊。 八、九变篇 【原 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规律,将领向国君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不要驻扎,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滞留,在“围地”要巧出奇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 攻,有的地盘可以不争,甚至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 将领能通晓灵活机变的好处的,就算懂得用兵了;将领不通于灵活机变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治军不了解机变的权术,即使懂得“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士卒们最大的战斗能力和作用。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 因而,高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原文】 是故屈诸 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 这就是要以祸患威逼诸侯屈服,以各种貌似正经的大事来役使诸侯,用各种小利来引诱诸侯疲于奔命。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将领有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是危险的:勇而无谋、一味死拼,可以诱杀;贪生怕死,畏葸疑惧,可以俘获;浮燥易怒,刚忿偏急,可以凌侮;矜于名节,可以污辱;过于仁慈,可予烦扰。 大凡这五个方面,都是将领素质上的缺陷,是用兵的大害。 全军覆没,将领被杀,一定因为这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因而,不能不看清这个道理啊。 九、行军篇 【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 ,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译文】孙子说:在各种不同地形上处置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通过山地,必须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的处置原则。 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 江河中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 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而侧翼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 这是在平原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以上四中“处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原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 ,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译文】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在丘陵堤防行军,必须占领它向阳的一面,并把主要侧翼背靠着它。 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 上游下雨,洪水突至,禁止徒涉,应等待水流稍平缓以后。 【原文】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 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译文】凡遇到或通过“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几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接近。 我们应该远离这些地形,而让敌人去靠近它;我们应面向这些地形,而让敌人去背靠它。 军队两旁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埋设伏兵和隐伏奸细的地方。 【原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 兽骇者,覆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卑而广者,徒来也;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译文】、敌人离我很近而安静的,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但挑战不休,是想诱我前进;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平坦地方,是因为对它有某种好处。 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奔,是敌人大举突袭;尘土高而尖,是敌人战车驶来;尘土低而宽广,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尘土疏散飞扬,是敌人正在拽柴而走;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 【原文】辞卑而益备者, 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译文】敌人使者措辞谦卑却又在加紧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是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的,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排并列阵的,是企图约期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 【原文】杖而立者,饥也; 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 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数赏者,窘也; 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抵兵倚着兵器而站立的,是饥饿的表现;供水兵打水自己先饮的,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进兵争夺的,是疲劳的表现;敌人营寨上聚集鸟雀的,下面是空营;敌人夜间惊叫的,是恐慌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的,是敌将没有威严的表现;旌旗摇动不整齐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 敌人军官易怒的,是全军疲倦的 表现;用粮食喂马,杀马吃肉,收拾起汲水器具,部队不返营房的,是要拼死的穷寇;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是敌将失去人心;不断犒赏士卒的,是敌军没有办法;不断惩罚部属的,是敌人处境困难;先粗暴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派来使者送礼言好。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孙子兵法十三篇译文对照
,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得极其巧妙时,一点破绽也没有。 到这种境地,即使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探明我的虚实,智慧高超的敌手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 根据敌情采取制胜的策略,即使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理解不了。 人们都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方法,却不能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制胜的。 所以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次都是不一 样的,应适应敌情灵活运用。 兵的性态就象水一样,水流动时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
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心得体会
,它都是假设,所以中医理论也应该接受现代科学 严密的科学论证。 二是中医药必须要完成文化认同。 歌德说过,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最具 有世界性,但是我们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要在一个国家存在下去,它必须首先完成世界化,而 12 要完成世界化的前提就必须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必须进行一次新的文化的认同,如 果我们中 药不能完成这个新的文化认同,那么西方社会、西方的民众就很难接受中医的理念,就很难
媒体广告策划书范文_详细大全
观和包装对消费者是否具有吸引力。 消费者对产品外观和包装的评价如何。 ( 7)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在性能上有何优势。 有何不足。 在价格上有何优势。 有何不足。 在材质上有何优势。 有何不足。 在工艺上有何优势。 有何不足。 在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上有何优势。 有何不足。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 1)产品生命周期的主要标志 ( 2)产品处于什么样的生命周期 ( 3)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