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内容摘要:
展的作用; 轨道 11 号线服务青岛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功能定位为快线,平均站距约 公里,与轴带“珠串”式空间结构相契合,发挥快速串联沿线重要节点,促进蓝色经济发展的作用; 轨道 16 号线主要服务即墨东西城市发展轴,功能定位为快线,全线平均站距约 公里。 线路采用主、支线布局形式,主线联系红岛,支线衔接青岛胶东国际机 场,发挥快速串联蓝色硅谷、即墨城区与红岛、机场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8 的作用。 线路在即墨城区段适度加密站点,局部发挥干线功能,与轨道7 号线共同形成即墨城区的“十字型”轨网骨架。 第 五 条 根据轨道线路功能定位,结合《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20)》(以下简称《青岛轨网规划》)规划成果,对市域轨道 1 1 16 号线在即墨境内的规划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建议轨道 7 号线 引入汽车产业新城,与 15 号线十字交叉,促进新城集聚发展,加强新城与即墨城区的交通联系。 具体方案:由《青岛轨网规划》营普路终点继续向 北 预留延伸空间 , 预留 延长 长度 约 11 公里 ,经营 流路转玉泉路,止于汽车产业新城东。 7 号线与 15 号线于国道 204 和玉泉路交叉口形成换乘枢纽; 建议轨道 15 号线由《青岛轨网规划》终点继续向北预留延伸空间,预留延长长度约 公里,止于规划二路,加强对一汽大众厂区的覆盖; 建议轨道 16 号线城区段线位预留局部优化空间,视轨道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灵活调整,加强上述地区的轨道覆盖。 目前可供考虑的调整空间有:即墨城区段线路总体沿鹤山路敷设,在即墨北站和创智新区段局部预留向北沿鹤山北路和威海卫路敷设并设站的空间,具体的线路敷设方案待项目工可阶段进一步进行论证。 预留轨道交通 7 号线、 11 号线、 16 号线在即墨境内车辆基地的用地空间,结合辅助停车场、停车场、车辆段等不同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落实各类车辆基地的用地控制,保障车辆基地与周边城市开发的协调。 第 六 条 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动发展: 调整轨道沿线土地利用,提升轨道站点周边开发强度 ,优先开展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和改造; 试点“轨道 +物业”开发模式,创新轨道投融资模式,提高 土 地利用效率。 第七 条加强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 的 衔接 :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9 在轨道站点设置公交、出租车、自行车接驳 设施 ,形成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换乘枢 纽。 近期结合轨道 11 号线建设,推进沿线各站点接驳场站设施建设; 结合轨道站点布设,对站点周边路网及交通组织进行调整。 优化配置站点周边片区的步行设施,形成安全便捷的步行接驳系统。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0 第 七 章 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条规划目标是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道路网络,形成市域范围内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支持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二条规划策略是 整合重构市域一体化的道路网络 : 整合现有公路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 构建市域一体化的干线路道网, 大力 推进 快速路、 干线性主干路、干线公路建设 , 支撑城市 的 快速发展; 完善 中心城区地 方道路网 , 优化路网等级结构和连通性,加密低等级道路密度,支撑城市内部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 三 条根据道路 承担功能,可分为 干线道路和地方道路 两大类: 干线道路主要承担跨组团中长距离交通出行,根据所处区域和服务等级,又可分为快速路、干线性主干路和干线公路。 快速路和干线性主干路主要位于中心城区或城市化连绵区,快速路沿组团边缘布局, 主要服务于跨 多个 组团 的快速联系 ;干线性主干路沿组团核心 地区 布局, 主要服务于相邻组团的 快速联系。 干线公路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外, 主要服务于 外围镇区与中心城区 的快速联系; 地方道路主要承担组团内 部中短距离交通出行或起到集散交通作用,中心城区地方道路可分为普通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外围地区地方道路主要由县、乡、村道组成。 第四条适应城市空间拓展和各类出行组织需要,构建即墨市域“环射状”干线路网形态,规划“ 一环一连 十五射”的 干线路网, 总 规模 580 公里: 环线实现过境车流与内部车流分离,减少 过境交通 对中心城区 内部 交通的干扰。 放射型干线 道路便捷联系外围 各镇区、产业园区 与 中心城区。 外围连接线 成为西部绿色经济发展区与东部蓝色经济发展区 联动 发展的纽带; 结合城市发展节奏分期推进环线 建设。 近期通过新建 国道 204 复 线 ,与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1 天山三路、机场快速路和青威路形成“环线”。 远期视汽车产业新城发展需要,将北环由青威路外扩至蓝王路。 表 市域干线路网汇总表 类别 道路名称 功能说明 环线 天山三路、青威路、国道 204复线、机场快速路 分离过境交通和对外货运交通,减少与城市交通冲突 连接线 田新公路 蓝色经济区和绿色经济区联动 一射 国道 204 胶州、新机场 二射 省道 309 南泉、城阳、红岛 三射 省道 203 西延 南泉、胶州、新机场 四射 省道 218 南泉、蓝村、平度 五射 即兰路、县道 099 普东、七级、大沽河 产业中心、移风店 六射 省道 60田新路 段泊岚、刘家庄、移风店、平度、莱西 七射 省道 209 灵山、莱西 八射 国道 204 华山、莱西 九射 省道 20省道 202 店集、莱阳 十射 莱青路 蓝色硅谷、金口、莱西 十一射 省道 20省道 29乡道 026 温泉、王村、丰城 十二射 鹤山路 蓝色硅谷核心区 十三射 省道 309 蓝鳌路 鳌山卫、蓝色硅谷核心区 十四射 九江路 鳌山卫、蓝色硅谷启动区 十五射 省道 214 蓝色硅谷 第五条规划 “两横四纵” 快速路网,总 规模 111 公里,与青岛市 快速路网融为一体,强化城市主要发展轴带的快速交通联系: 横一:青威快速路,形成蓝色硅谷、即墨城区与胶东国际机场之间的北部快速通道; 横二:机场快速路,形成蓝色硅谷、即墨城区及胶东国际机场之间的南部快速通道;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2 纵一:济青快速路接青岛重庆路,形成即墨西部至青岛城区的快速通道; 纵二:天山三路接青岛双元路、环湾大道,形成即墨城区直达青岛城区的西部快速通道; 纵三:国道 204 接青岛黑龙江路,形成即墨城区、城阳区和青岛城区的中部快速通道; 纵四:东部快速路接滨海公路(南段),形成蓝色硅谷至青岛城区的东部快速通道。 第 六条规划“ 两横 五 纵” 干线性主干路网,总 规模 171 公里: 横一:蓝鳌路 —鹤山路,主要承担国际陆港、即墨城区北部及蓝色硅谷北部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横二:九江路,主要承担通济新区、即墨城区南部及蓝色硅谷南部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纵一:省道 218,主要承担即墨西部和城阳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纵二:华山三路 —天山一路,主要承担即墨城区西部和城阳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纵三:烟青路,主要承担即墨城区中部和城阳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纵四:省道 203—龙山路,主要承担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城区东部和城阳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 系; 纵五:滨海公路 (北段) , 主 要承担 蓝色硅谷各组团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第 七 条 规划 298 公里 干线公路 ,主要利用现有公路线位,逐步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造,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完善市域干线道路网络。 第 八 条 在中心城区构建 “ 十二横九纵 ”普通 主干路 网 , “ 十二横 ” 包括石泉路、大田路、龙泉河五路、营普路、辽河一路、黄河三路、蓝鳌路(华山三路以东)、文化路、湘江三路、长江二路、横三路、珠江二路, “ 九纵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3 包括天山二路、城马路、纵二路、华山一路、嵩山二路、营流路、泰山一路、埠惜路、龙山路。 第九 条 完善 市 中心 区 、 国际商贸城 、 蓝色硅 谷 、 创智新区、汽车产业新城、国际陆港等组团次支路网建设,与高等级路网良好衔接,支撑上述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第十条 加强与周边城市道路网络的衔接。 规划与周边城市道路衔接点(主干 路 及以上等级道路)共 33 处,其中青岛市区(包括城阳区及老四区) 19 处,胶州市 2 处,平度市 4 处,莱西市 4 处,莱阳市 3 处,海阳市 1 处。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4 第 八 章 客运 枢纽规划 第一条规划目标是 构建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需求特征相适应的客运交通枢纽体系, 实现各种 客运 交通方式的 一体衔接和 协调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第二条 规划策略是 构筑一体化的 客运 交通枢纽 : 合理 布局城市客运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引导城市功能集聚; 加强枢纽 与城市内部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第 三 条 客运 枢纽按功能和规模 , 划分为市级 枢纽 和组团级枢纽 两类 : 市级枢纽 主要承担全市范围铁路、公路等的对外客运功能,应 引入轨道交通 或配套公交 场站 加强 枢纽 接驳 ; 组团级枢纽主要承担组团内部客运转换功能,一般为轨道公交主要换乘站或多条公交线路的集中换乘站。 第四条,规划形成“三 主 七 辅”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三主”为即墨北站、即墨汽车客运总站、蓝色硅谷客运中心站等三大市级综合交通枢纽,即墨北站是全市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和全市主要的公路客运枢纽之一,即墨汽车总站是全市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蓝色硅谷客运中心站是全市主要的公路客运枢纽之一及全市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 三大枢纽分别分布在城市东西发展轴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实现全市范围的良好覆盖; “七辅”为蓝村火车站、城南换乘枢纽、创智新区换乘枢纽、汽车产业新城换乘枢纽、南泉换乘枢纽、天山一路换乘枢纽等六个组团级枢纽和蓝色硅谷客运码头。 组团级枢纽主要功能为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实 现组团内外公交出行的集中换乘。 蓝色硅谷客运码头主要功能为近海旅游线路的换乘中心。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5 表 即墨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统计表 层级 名称 等级 主要功能 占地面积 三主 即墨北站 市级枢纽 高铁站、长途汽车站、市域 轨道站点、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即墨汽车客运总站 市级枢纽 长途汽车站、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蓝色硅谷客运中心站 市级枢纽 长途客运站、市域轨道换乘站、旅游集散中心 约 公顷 七辅 蓝村火车站 组团级枢纽 长途铁路客运站、公交换乘 站 / 城南换乘枢纽 组团级枢纽 市域轨道 站点、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创智新区换乘枢纽 组团级枢纽 市域轨道站点、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汽车产业新城换乘枢纽 组团级枢纽 市域轨道站点、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南泉换乘枢纽 组团级枢纽 市域轨道站点、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天山一路换乘枢纽 组团级枢纽 公交换乘站 约 公顷 蓝色硅谷客运码头 组团级枢纽 海上客运线路换乘码头 陆域面积约 公顷 第五条加强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 完善市级枢纽周边道路网络,市级枢纽应靠近高快速路布局,组团级枢纽应靠近 公交走廊布局 ; 加强即墨北站等三大市级枢纽公交接驳场站、出租车等候区和小汽车停车场建设,积极引入轨道交通线路; 主要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组团级换乘枢纽,加强公交、自行车接驳场站及出租车、小汽车临时停靠站建设。 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6 第 九 章 公共交通规划 第一条规划目标是构建高效便捷、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全体居民提供有竞争力、方便利用的公共交通服务,改善交通出行结构,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第二条规划策略是 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 : 积极 推进 轨道交通 建设, 加快 构建骨干公交 系统; 大力 发展常规公交系统,建立与即墨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多层次常规公交服务体系; 鼓励多元主体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助公交服务,丰富公交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三条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近期优先推动轨道 7 号线和 16 号线中心城区段建设,尽快形成“十字型” 基本轨网。 第四条 以功能 类型 和需求规模为核心形成两类客运交通走廊。 一类客运走廊是市域客运主走廊,走廊内交通需求大,由区域、市域、中心城区等主要联系通道构成,功能复合,未来将会有多种交通方式聚集。 二类走廊以市域及城区次要联系通道构成,主要承担市 域内各发展片区之间、市域内各发展片区与中心城区之间、中心城区内部交通联系,走廊内交通需求较大,以道路交通为主。 第 五 条 完善常规公交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形成“快 —干 —支”三层次的公交服务体系。 引入快线公交服务模式,沿 快速路、干线性主干路布设 线路 , 实现跨组团 3。即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厂区监控系统建设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 14 人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投标文件的递交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记 投标人应将投标文件正本和副本分别用非透明文件袋密封,在封签处加盖公章,并标明招标编号、投标项目号、投标单位名称及正本和副本字样。 为方便开标唱标,投标人应将正本的开标一览表单独密封,并在信封上标明“ 单位名称”及“开标一览表”等字样,然后再装入正本招标文件密封袋。 每一密封信封上注明“于 XXXX
历年mba写作真题范文
迎难而上的勇气。 或许,西山和尚也曾经萌发过自己挖井的念想,但因为“挖井花费的力气 远甚于担水”而 使他的伟大构想成为“空中楼阁”。 创业经营创新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如开展新产品研发, 62513012 巨大的资金、人力投入、新产品的市场前景,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半途而废。 这个时候,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便尤显重要。 要创新成功,还必须实干。 俗话说,空谈误国
卫生间给排水施工方案
堵管洞,预留口处加好临时管堵。 A、钢塑复合管应选用下列施工机具: ① 切割应采用金属锯; ② 套丝应采用自动套丝机; ③ 压槽应采用专用滚槽机; ④ 弯管应采用弯管机冷弯。 ⑶ 管道穿越楼板、屋面、水箱 (池 )壁 (底 ),应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预留洞孔尺寸应为管道外径加 40mm; ② 管道在墙板内暗敷需开管槽时,管槽宽度应为管道外径加 30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