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建设规划报告内容摘要:

(七)《关于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编制手续的复函》 (八)《华中师范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 (九)《华中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与队 伍建设规划》 三、规划期限、范围与规模 (一)期限: 2020 年 — 2020 年,近期: 2020 年 — 2020 年;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以华中师范大学现有校区为主,适当向周边拓展,规划用地面积为 2089 亩。 四、校园规划总体目标和思路 (一)原则:继承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科学性、人文性、服务性、开放性、数字化等特色,建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科学合理 的功能分区、突出个性的城市景观,环保生态型绿色校园。 (二)内容:在桂子山(南湖)校区建设永久性教学、科研中心 区,在周边建设学生生活和科技产业孵化区;在条件可能时,将教职工生活区和后勤设施等置换转移到校外,通过适当在周边征地,整体规划建设,使华中师范大学成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科技成果、传播先进文化、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高等学府。 第三部分 规划措施 一、交通规划(校门、道路和停车场) (一)西北大门(规划正门):通过 80 米宽的校门设计,双向道路,平台绿地布置,丰富校门入口的层次感,增加学校向城市开敞的空间。 (二)南大门:争取打通南大门。 (三)立交桥:在南大门侧和南湖校区之间架设 可以通行小汽车的立交桥。 (四)校内交通:贯穿内环,打通外环,形成完整闭合的环路,干道人车分流,干道之间完善消防通道和人行体系;在元宝山等次生林地开辟便捷的人行道。 (五)停车场:重新规划和置换学校汽车队场地,在校 内规划设置多处停车场,再建的新建筑均设置地下停车库,结合路边停车,满足未来增加的停车需要。 首先启动建设东区的停车库(上层为综合球场)。 二、用地规划和功能分区 (一)调整:保持现有格局,调整功能划分,将原供销学校校区、科教仪器厂和南湖校区纳入教学区规划。 将校区分为教学科研区、文体活动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和相对独立的南湖教学区和国际交流学院六个区域 原供销学校区,建设研究生院。 教学仪器厂区,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包括配套建设留学生宿舍、留学生食堂、外籍专家宿舍,以及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等设施。 该区规划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现状绿化,自北至南依次布置科技孵化开发楼,教学楼群,留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构成空间层次丰富,相对独立的区域。 交通系统以大门入口 广场为中心组织,根据地势高差,采用阶梯式平台布置。 南湖教学区,规划设计为通用性的标准单元式教学楼群,将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进修教师培训中心统一建设,也配套建设学生食堂和部分学生宿舍该区设计重视社会开放功能,外动内静;将中心绿色生态带贯穿整个教学区,注意保护原有水面和生态链,注重人造环 境和生态环境协调。 ,集中布置,统一管理。 科技产业孵化区 :在北大门一线,东大门北侧,在雄楚大道南沿路边 100 米深, 260 米长的地带,建设高科技产业孵 化大楼。 (二)置换:通过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