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理解内容摘要:

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 后抗生素时代 ” ,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⑹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 46477 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 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 3 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 12%是用 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 在美国,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 50%是不必要的。 美国在 1982 年至 1992 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 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 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 1992 年全美就有 13300 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 法国每年大约有 900 万~ 1000 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 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 %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 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⑺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WHO 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 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 80%~ 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 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 75%应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 在 1999~ 2020 年期间,尽管抗感染用药的销售额占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在持续下降,但其净销售额仍在高速递增。 2020 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 345 亿元人民币,以 %的市 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 ⑻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分析报道也常见诸报端和专业杂志,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 这导致医院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敏试验过少;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 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这不光是我们国家 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⑼ 当前, WHO 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1997 年欧盟专第 4 页 (共 8 页 ) 门拨款建立了一个跨国的微生物感染耐药监测网,以规范耐药菌的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且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 欧盟委员会禁止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等 4 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自 1999 年 7 月 1 日起禁止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所幸的是,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 ,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下发的《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正是为号召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 (摘自“中国公众科技网”)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表现在哪里。 导致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概括回答全球各国正采取哪些 措施来应对、解决抗生素危机。 文章第⑦段主要使用了哪 些 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思路提示: 本题 强调“ 哪些 说明方法 ”,可见不能局限于一个答案。 要熟练辨别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并 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如删去第 3 段画横线句中任一个加点词语,会影响原句的表达效果吗。 任选其中一个词语 举例作答。 思路提示: 这些加点的词语,都是在句子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副词,删去以后对原句意思表达都有影响。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归纳出你从中悟出的一个道理,并说说这个道理的 现 实 意义。 材料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的青霉素在 1940 年用于临床,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 几十年来,青霉素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 40 岁提高到了 65 岁。 青霉素的“事迹”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材料 2: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附:常见副词 】 1. 程度副词 表 示 高级: “ 很 ” “ 极 ” “ 顶 ” “ 最 ” “ 非常 ” “ 极其 ” “ 格外 ” “ 太 ” 等 表示比较级: “ 挺 ” “ 更 ” “ 更加 ” “ 越 ” “ 越发 ” “ 较 ” “ 尤其 ” “ 还 ” 等 表示一般级: “ 稍微 ” “ 略微 ” “ 有点儿 ” “ 几乎 ” “ 有些 ” 等 全称的: “ 都 ” “ 全 ”“ 总共 ” “ 统 ” “ 统统 ” “ 一律 ” “ 完全 ” “ 全部 ” 等 特称的: “ 也 ” “ 还 ” “ 又 ” 等 单称的: “ 只 ” “ 仅 ” “ 仅仅 ” “ 单 ” “ 光 ” “ 独 ” 等 表示过去的: “ 已经 ” “ 曾经 ” “ 尝 ” “ 从前 ” “ 刚 ” “ 刚刚 ” “ 才 ” “ 刚才 ”等 表示现在的: “ 在 ” “ 正 ” “ 正在 ” 等 表示将来的: “ 将 ” “ 将要 ” “ 就 ” “ 马上 ” “ 立刻 ” “ 立即 ” 等 “ 常常 ” “ 往往 ” “ 渐渐 ” “ 逐渐 ” “ 一直 ” “ 从来 ” “ 始终 ” “ 屡次 ” 等 ( 四 )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 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 —— 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 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 1995 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