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 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 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选文是抓住闻一多先生言行方面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闻一多先生说的哪句话体现了他“是以生命作为代价” 这一点的。 第一段中的“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试概括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三个事。 16 社戏 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哮毕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 (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时正对着船头的已从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括号处是互为照映的语句,请补充完整。 2.解释段中加点词语。 朦胧: 弯: 3.第二段中的“大概’’同第一段中的 一词相呼应,它们起 什么作用 ?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使用了 ______ 修辞手法, ________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写景侧重 角度,第二段侧重 角度。 它们都是为了突出“我”去看戏时 的心情。 6.比较直接地抒发了看戏途中心情的语句是 7.第三段中画曲线句子从记叙方法上看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二 [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 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 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漂渺”通常写作 ,意思 是。 3 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 1) 所见。 ( 2) 所闻。 ( 3)“我”对社戏的 之情。 4 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① ②。 5 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 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17 安塞腰鼓 一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 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 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2.“好一个安塞腰鼓。 ”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 ”为什么。 ②段用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形容后生们 擂鼓的动作,突出的是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段中运用了两个 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7.“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画“ ”的形成三组反义词,有何作用。 “容不得束缚,容不 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9.“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
hu239。 ) ( x255。 n x255。 n r225。 n) ( f225。 n hu252。 n226。 n y226。 ) ( hū p227。 ng yǐn b224。 n)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第 4 页 ( dǒu sǒu j255。 ng sh227。 n) ( hu252。 zh255。 zh252。 o zhǎn) ( 12) ( xi252。 ng) ( xiǎng
i225。 ng(投降 ) 背 :① bēi(背包 ) ② b226。 i(背景 ) 兴 :① x236。 nɡ(高兴 )② xīnɡ(兴奋 ) 长 :① zhǎng (长大 )② ch225。 ngɡ(长江 ) 乐 :① l226。 (快乐 )② yu226。 (音乐 ) 曲 :① qū ( 弯曲 )② qǔ (曲子 ) 相 :① xiāng (相信 )② xi224。 ng(相片 ) 难
昨(昨天)(昨日)(昨晚)(昨夜) 晴(晴天)(晴空)(放晴) 姑(姑娘)(姑妈)(姑且)(姑姑) 娘(大娘)(姑娘)(娘家) 妹(妹妹)(妹夫)(表妹)(姐妹) 二年级语文生字组词 13 读(读书)(读信)(读物)(读音) 2古诗两首 舟(小舟)(乘舟)(轻舟)(渔舟) 乘(乘车)(乘客)(乘法)(乘风 破浪 ) 音(音乐)(音响)(声音)(高音) 客(客人)(客车)(客气)(请客)
原因,这三个字是:。 ( 8) 本文的题目是“伤仲永”,“伤”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伤”。 请简要分析。 4 / 6 ( 9) 《伤仲永》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 10) 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答案 : ①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是北宋(朝代)王安石,他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 唐宋八大家
ɡ ) 告 罄 . ( q236。 nɡ) 虞 . ( yǘ ) C. 斫 . 痕( zhu239。 ) 泅 . 渡( qi) 砭 . 骨( biān) D.阴 霾 . ( l237。 ) 余 暇 . ( xi225。 ) 崔 巍 . ( wēi) 、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 ) 蜕 . (tuǐ) 臃 肿 . (zhōnɡ) 脑 髓 . (shuǐ) 人声顶 沸 . (f226。 i) . 妒
又发下来了。 有的试卷的上面写着鲜红的“ 100”,得着这样卷子的人自然很高兴,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他头下压着的试卷上露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叉,其醒目程度不亚于别人的“ 100”。 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其实这道题我会做,就是马虎了。 ”“本来我都做对了,又改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