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总结大全内容摘要:
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四、 解决问题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简单应用题 (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 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1) 解答加法应用题: a 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 2) 解答减法应用题: a 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 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3) 解答乘法应用题: a 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4) 解答除法应用题: a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 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 1)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 =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247。 单一量 =份数(反 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247。 ( 477 4 247。 31 ) =45 (天) ( 2)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247。 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247。 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 修一条水 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 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 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 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6 247。 4=1200 (米) ( 3)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47。 2 = 大 数 大数-差 =小数 (和-差)247。 2=小数 和-小数 =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247。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 87=7 (人) ( 4)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 1 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 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 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247。 倍数和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 =另一个数 例 :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列式为( 1157 )247。 ( 5+1 ) =18 (辆), 18 5+7=97 (辆) ( 5)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247。 (倍数- 1 )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 =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 列式( 6329 )247。 ( 31 ) =17 6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 6)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 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 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 =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 =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 =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 =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 列式 2 8 247。 ( 169 ) =4 (小时) ( 7)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 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 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247。 一只鸡兔腿数的差 =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 =(总腿数 2总头数)247。 2 如果假设 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 =( 4总头数 总腿数)247。 2 兔的头数 =总头数 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50 )247。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 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 1”的量。 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 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 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关系式(甲数减乙数) /乙数或(甲数减乙数) /甲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 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 1”的量把单位“ 1”的量看成 x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常用的百分率 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 /试验 种子数 100% 出油率 = 小麦的出粉率 = 面粉的重量 /小麦的重量 100% 及格率 = 产品的合格率 =合格的产品数 /产品总数 100% 达标率 = 职工的出勤率 =实际出勤人数 /应出勤人数 100% 优生率 = 命中率 = 糖水浓度 =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探 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总结大全
相关推荐
一( )小鸟 一( )松果 一( )松树 一( )树林 一( )小路 一( )小车 一( )扫帚 一( )花草 一( )小嘴 一( )东西 一( )水花 一( )小伞 一( )水草 一( )蚂蚁 一( )花坛 一( )蚂蚁 一( )雷声 一( )蛇 一( )尾巴 一( )老牛 一( )燕子 一( )事情 一( )娃娃 一( )谜语 一( )活动 一( )清凉 一( )水缸 一( )石头 一(
运动。 刘英比刘丽说话多。 刘英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 这两个女孩都参加了许多聚会。 3b 林萍是我的朋友。 与我相比,她有点儿更外向。 我的朋友跟我一样。 我们都很安静。 你们看上去很像吗。 不,我比她高一点儿。 SECTION B 1a。 事表。 1b我认为好朋友能使我大笑。 对我来说,好朋友喜欢跟我做同样的事情。 是的,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也应是受欢迎的。 那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 …… 2c
识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千米等于 1000 米。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 6千米的含义, 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
学习目标 :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 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难点: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
完成。 ) 打算引进、发展经济作物山芝麻、小叶桔的种植,预计首先发展 20 户左右小面积尝试种植。 三、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强化自身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开展 “百千万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 ”活动。 针对工商联现状,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全联干部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的形式开展学习
(5)初步练习: 80247。 4 = 90247。 3 = 80247。 2 = 让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 “60247。 3”可以读作 “60除以 3”,也可以读作 “3除 60”。 34 (7)想一想: 600247。 3可以怎样算。 得多少。 并用两种方法读算式。 6000247。 3呢。 让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