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期教案内容摘要:
(5)初步练习: 80247。 4 = 90247。 3 = 80247。 2 = 让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 “60247。 3”可以读作 “60除以 3”,也可以读作 “3除 60”。 34 (7)想一想: 600247。 3可以怎样算。 得多少。 并用两种方法读算式。 6000247。 3呢。 让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四、课堂练习: 1. P15 做一做 2题。 2.练习三的第 1题。 3.练习三的第 2题。 并说一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看书质疑,全课总 结。 六、家庭作业:练习三第 6题。 课后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除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 1)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 教学反思: 3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科书第 16页例 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 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与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提高 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掌握倍数问题应用题的解答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策略要灵活多样。 教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授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6 80247。 4 120247。 4 900247。 3 600247。 3 400247。 2 800247。 4 2.估算: 493 786 二、新授。 1.出 示主题图。 师:昨天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李叔叔他们 3人一次运完 124箱茄子,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今天咱们就来解决它。 2.主动探索。 (1) (2) 分小组研究讨论。 小组汇报方法: ① 124≈120 120247。 3 = 40 平均每人大约运 40箱。 ② 120 = 120+ 4 120247。 3 = 40 还剩 4箱,每人再运 1箱。 平均每人大约运 41箱。 3.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4.讨论得出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只要求被除数的近似数,看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的除数大还是小,大说 明够除,就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小就省略次高位后面的尾数。 5.巩固练习,做一做第 1题。 生独立完成的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讨论为什么既可以把 260看作 240,也可以把 1260看作 280。 37 三、课堂练习。 1. P16做一做第 2题。 2.练习三第 4题。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五、家庭作业。 P18 8题和思考题。 课后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除法的估算 教学反思: 2.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一位数除两位 数商两位数 教材第 19~20页和 “做一做 ”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 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8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掌握笔算除法的竖式写法和运算顺序,能准确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每次所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教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 结合。 学法: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授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指名用竖式板演: 8247。 4, 16247。 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让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2.口算: 42247。 2 420247。 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口算过程。 39 1.教学例 1: 42247。 2 = (1) 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小棒,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 教师说明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被除数十位上的 4表示 4个十, 4个十除以 2商 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 2。 用除数 2去乘 2个十,积是 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灵敏,写在 42十位的下面。 4减 4得 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 2,要落下来继续除。 2 除以 2 得 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 1,再用除数 2 去乘 1,积是 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 个位上的 2的下面。 2减去 2得 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 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 初步练习,掌握算法。 练习四第 1题的第一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通过练习,老师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为学生自主学习例 2打下基础。 2.教学例 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52247。 2 = 40 (1) 让生用小棒分一分,再用竖式计算,想:十位上的余数怎么办。 (2) 小组 笔算除法 例 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例 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2247。 2 = 21(棵) 52247。 2 = 26(棵) 教学反思: 4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 教科书第 23页的例 3和 “做一做 ”,练习五的 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当百位上不够商一时,把它看作几十个十同十位上的数结合起来再除。 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再笔算的良好习惯。 4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每次所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教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授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指名用竖式板演 56247。 4 56247。 7 计算完后 ,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2.让生观察例 3主题图,了解信息,独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38247。 6。 师:这和上面两道题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 例 4。 1.教学例 3。 43 思考:先用除数 6 去除被除数的哪一位。 2 个百除以 6,不够商 1 个百,怎么办。 (1) 小组讨论完成例 3。 (2) 全班交流。 一小组将竖式板演或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讲解。 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 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如 12个十除以 4得 3个十, 3应写在什么位上等。 (3) 教师小结:在计算 128247。 4时百位上的 1不够除,我们把 1个百看成 10个十,与十位上的 2个合并,是 12个十, 12个十除以 4 得 3个十,对着十位写 3,用除数 4去除 3个十,积是 12,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 12的下面, 12减 12得 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 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 4得 2,要写在个位上。 (4) 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4244 363 3258 4314 387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 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 重点强调: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总结法则。 小组讨论、研究,总结法则。 1.指一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纠正补充、订正。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总结:除数是一位,先看被除数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 3.做 P22“做一做 ”。 44 四、巩固与反思。 1.基本练习:练习五。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期教案
相关推荐
完成。 ) 打算引进、发展经济作物山芝麻、小叶桔的种植,预计首先发展 20 户左右小面积尝试种植。 三、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强化自身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开展 “百千万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 ”活动。 针对工商联现状,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全联干部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的形式开展学习
学习目标 :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 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难点: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
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四、 解决问题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简单应用题 (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 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1) 解答加法应用题: a 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
oduce. 在课件中呈现几个人物。 T: Who’s that man/woman? 引导学生用此句询问。 12 T: Do you want to try? S1/S2/S3„: He’s/She’s my „. His/Her name is „. 通过引入球星贝克汉姆的照片,引入 ”football player”。 ● 活动设计③ : Fun time: Thumb game.
写一张借条。 (格式和内容 ) (1)投影出示借条范例 ,读一读 . (2)自读课文第 1段,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 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 3)交流讨论。 使学生明确: ,中间写 “借条 ”,表明这是一张借条。 ,开头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借到什么东西,数量多少。 数字要大写。 还要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 ,写上借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东西的日期。 ( 4)再读书上的借条。 (
兴趣。 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 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