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板书设计内容摘要:
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 容上体会思想。 3 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 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 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4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 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 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分角色读。 六、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 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外貌: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板书: 语言: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7 尊严 神态:目光灰暗 不能不劳而获 动作:蹲下捶背 做完再吃 教学反思: 8* 将心比心 学习目标: 1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培养独立阅读能 力。 学习准备:字词卡片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 、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 地方让你感动。 在书上做些批注。 3 、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 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 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板书: 奶奶:阿姨开门,说话(温暖我) 8 将心比心 妈妈:鼓励,希望(温暖,幸福我)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 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 、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 、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学习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 、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 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 2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 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 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 16 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 建议书。 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 、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同桌互查。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记记写写。 三 、 日积月累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逐句自读。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教师释疑。 熟读、背诵。 四 、趣味语文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自读。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17 9.自 然 之 道 学习目标: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丰富见闻,激发探 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 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 18 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 1)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 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 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 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 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 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 到伤害。 ” 2)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 19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 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 —— 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 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课后反思:学生对自然之道的体会只是表面,特别是要遵守自然发展的规律要付予行动还需加强教育。 板书: 想观察幼龟过险滩 自 然 小幼龟遇险,善意搭救 好心 应遵循自然规律 之 众幼龟遇难,极力扑救 酿大错 道 幼龟受到伤害 教学反思: 10.黄 河 是 怎 样 变 化 的 学习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 “资料”,引出课题 1. 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 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 最想问什么。 3. 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 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20 1. 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 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 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 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 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林 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 围绕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倒映 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 的画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这样的山指 奇、秀、险 的山,这样的水指 静、清、绿 的水。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 记 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
任的工作 ,为了在今后的工作能够取长补短 ,特总结如下 : (一)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早到校、两操、打扫除、校各项活动的参加都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决不马虎,让学生感到做人就要这样严谨 、认真、一丝不苟。 至今学生以习惯成自然。 例如间操时间一到不用老师强调,都主动自觉去做,赢得任课老师的好评。 (二)实行班级管理 16 我们班级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 这样
兴趣。 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 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京剧 (jīngj249。 ) 滋味 (zīw226。 i) 倘若 (tǎngru238。 ) 侍候 (sh236。 h238。 u) 脾气 (p237。 qi) 责备 (z227。 b226。 i) 邻近(l237。 nj236。 n) 性格 (x236。 ngg227。 ) 任凭 (r226。 np237。 ng) 贪玩 (tānw225。 n) 尽职(j236。 nzh237。 ) 稿纸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例 2】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 积累设问句 读下面的句子,在设问句后面画“√”。 ( 1)电脑真的比人脑还聪明吗。 不是的,因为电脑也是需要人来控制的。 ( ) ( 2)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真的非常重要吗。 是的
jīnɡj249。 yī r236。 sān cān 13 ( )( ) ( ) ( )( ) tǎnɡ ru238。 sh236。 h238。 u p237。 q236。 dūn zhe ɡōnɡyǎnɡ b249。 zhōu l237。 n j236。 n ( )( )( )( )( ) ( ) X236。 nɡ ɡ227。 r226。 n p237。 nɡ tān w225。 n j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