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内容摘要:

机制化,中欧双方在混委会下已成立了经贸、科技、环保、能源和信息通讯技术5个工作组,合作机制化程度不断加强。 二、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中欧贸易投资发展不平衡,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这种不平衡如前所述主要表现在:一是双边贸易、投资比重失衡。 中国对欧盟贸易依赖性较大,而欧盟对华贸易依赖性非常小。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0%左右 ,中国对欧盟投资则几乎为零,双边投资往来仍有很大空间。 二是多数年份双方进出口差额不平衡,直到1997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逆差才得以改善。 三是中欧贸易额主要集中在欧盟5国,中德贸易额占中欧贸易额的1/3左右,中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扩展有较大潜力。 (二)双边在投资领域仍需继续提高合作层次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技术领域相对广泛,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1997年以来由于欧美跨国并购的浪潮,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停滞不前,占欧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到1%, 占外商对华实际投资比重不到10%。 欧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技术含量较高,75%的项目技术处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不过欧盟对华投资企业以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为主要动因,因而带动中国出口欧盟的机会并不大,欧盟在华企业并不重视当地的技术开发。 资料显示,欧盟在华投资企业有15%完全没有出口,出口比重低于产值50%的企业占78%,超过50%的仅占7%。 (三)欧盟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贸易潜力的挖潜 欧盟成员国在进口时常采用欧盟统一规则,设置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入欧盟市场,实施保护色彩很强的共同经济政策以维护自身利益。 出口时则采用各成员国较灵活的规则,对其内部产品实施政府补贴或出口奖励以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市场。 欧盟这 种 内 外 有 别 的 贸 易 政 策 , 使 得 中 国 要 面 对 的 标 准 较 为 复 杂。 (四)欧盟的反倾销政策增加了贸易争端与摩擦 中国在欧盟反倾销案例中一直高居首位,20多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累计超过 30亿美元。 欧盟对 华反倾销的示范效应日益扩大,反倾销指控产品多被其他国家所续控。 重点产品是钢铁、机电、化工和纺织,近期还加强了对彩电产品的指控,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重要优势出口产品。 为了限制这些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欧盟对这些敏感性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报复性反倾销税,在限制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双边的争端和摩擦。 (五)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将产生较大冲击 欧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同中东欧国家比较接近,欧盟东扩后 ,欧元区内贸易产品很可能替代区外产品,对中国产品的替代性也会增强,以致欧盟市场将变得相对饱和,中国的出口商品将面临更强的竞争性。 此外,中东欧与欧盟存在互补关系,中东欧区外投资的2/3源于欧盟(尤其是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