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必背资料内容摘要:
赏析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三、四两句,从江 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这是送别之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 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 “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 次联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游感受是一样的。 颈联宕开一笔,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 尾联相互劝慰勉励。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 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 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诗的第三层,对比了自己的沉沦和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 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愤激而不浅露, 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刘禹锡在这首诗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 26.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 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 ”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27.三峡 自三 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必背资料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作者感觉到 ____________; (2 分 ) (2) 如今,重见紫藤萝,盛开的紫藤萝一派生机勃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 9.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4 分 )
专心致志 竭力 拖累 权益 估量 li225。 ng 敏感 克制 逆来顺受 n236。 琐事 星辰 崭新 魅力 11 朗润 酝酿 y249。 nni224。 ng 宛转 卖弄 m224。 in242。 ng 嘹亮 li225。 oli224。 ng 黄晕 hu225。 ngy249。 n 烘托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f225。 nhuān232。 ny232。 呼朋引伴 hūp233。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六)《逢入京使》(岑参) 1.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冷静的思 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c.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筋。 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 50cm 预埋 φ6钢筋 2 根,其理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 50cm,末端应加 90176。 弯钩。 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 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 洞口高在 以内,每边放 2 块;高 ~ 2m,每边放 3 块;高 2~ 3m,每边放 4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