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17 开展诚 信建设活动 1)积极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措施具体,社会影响大 ( 分 ) ; 2)建成一条诚信建设活动示范街或一批示范店 ( 分 )。 1)说明县(市、区、特区) 积极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措施 和效果情况; 2)说明县(市、区、 特区) 建成一条诚信建设活动示范街或一批示范店 的材料。 Ⅲ 18 打击走 私贩私 、假冒 1)形成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 ( 分 ) ; 2)无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产商品事件( 分 ) ; 1)列举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县(市)级主管部门;说明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的主要内容; 2)由省文明办 组织征求省主管部门意见并作出评价; 3)由省文明办组织征求省主管部门意见并作出评价; 17 伪劣产 商品 3)无集中性、区域性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窝点和市场 ( 分 ); 4)无重大走私贩私案件,无窝藏和集中销售走私物品的窝点和市场 ( 分)。 4)由省文明办组织征求省主管部门意见并作出评价。 Ⅲ 19 维护企 业合法 权益 1)审批、执法部门热心为企业服务,无乱摊派等增加企业负担现象 ( 分 ) ; 2)对公务人员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坚决惩处 ( 分 )。 1)说明审批、执法部门热心为企业服务的举措,尤其是对乱摊派等增加企业负担行为进行查处的情况; 2)由省文明办组织征求省主管部门意见并作出评价。 Ⅲ 20 “ 窗口 ” 行业规 范化服 务 1)开展 “ 多 彩贵州文明行动 ” ,年度有工作方案 ( 分 ) ; 2)遵守职业道德,服务社会,诚信守法 ( 分 ) ; 3)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随机抽查 5 个行业(医疗为必查行业) ( 分 )。 1)提供 开展 “ 多彩贵州文明行动 ” 年度有工作方案 ,说明活动成效; 2)实地考察; 3)实地考察,并提供 5 个行业(医疗、商业必含)制定职业道德准则、建立道德评价制度方面的情况。 Ⅲ 21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体 系的学 习宣传 1)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以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 程 ( 分 ) ; 2)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分 ) ; 3)弘扬民族精神和贵州时代精神,利用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集中性学习宣传活动 ( 分 )。 1)说明在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情况; 2)说明开展全县(市、区、特区)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和普及活动的情况; 3)说明县(市、区、特区)级相关部门为弘扬民族精神和贵州时代精神所开展的工作;列举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的全县(市、区 、特区)性宣传教育活动。 Ⅲ 22 道德 实践 1)倡导并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取向,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 ( 分 ) ; 2)提炼出城市精神,并为广大市民熟知 ( 分 ) ; 1) 说明开展以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的情况, 2)说明本县(市、区、特区)“城市精神”的内容以及宣传“城市精神”的情况; 18 3)设立市、县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积极作用,向社会免费开放 ( 分 ) ; 4)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新阵地建设,加大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 ( 分 )。 3) 实地考察,并说明 发挥积极作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情况; 4)说明县(市、区、特区)级有关部门制订的加强红色旅游工作的意见或办法的主要内容;说明红色景区、景点建设、管理以及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情况;说明本县(市、区、特区)开展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实施“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情况,提供工作安排、组织实施和效果总结方面的材料。 Ⅲ 23 形 势政 策与国 情教育 1)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 ( 分 ) ; 2)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包括中国革命史)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 ( 分 ) ; 3)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师资队伍落实,阵地有保障( 分 )。 1)提供 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 ; 2) 说明全县(市、区、特区)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情况; 3) 说明县(市、区、特区)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师资队伍和阵地建设的情况。 Ⅲ 24 市民 教育 1)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报等媒介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 作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 ( 分 ) ; 2)组织实施《贵州省公民文明手册》或《市、(州)文明手册》学习宣传,有工作方案 ( ) ; 3)建立道德讲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与文明礼仪普及宣传活动,有工作方案 ( ) ; 4) 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形成制度,并得到落实 ( 分 )。 1) 说明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报等 媒介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 情况; 2) 提供 实施《贵州省公民文明手册》或《市、(州)文明手册》学习宣传 方案 ,说明宣传活动对增强公民意识的作用; 3)实地考察,并说明 开展公 民道德教育与文明礼仪普及宣传活动 实施情况; 4)说明 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形成制度 和 落实 情况。 Ⅲ 25 未成年 人思想 道德教 育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分 ) ; 2)设立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专门的协调机构 ( 分 ) ,落实人员、编制、专项经费 ( 分 ) ; 3)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 “ 三结合 ” 的教育网络1)说明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2) 说明 设立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专门的 协调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专项经费 情况; 3)说明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 “ 三结合 ” 的教育网络 情况; 4)说明 开展 “ 讲文明树新风 ” 主题活动 方案、内容及 19 ( 分 ) ; 4)广泛开展 “ 讲文明树新风 ” 主题活动 ( 分 )。 效果情况。 Ⅲ 26 优秀传 统文化 教育 1)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并形成制度( 分 ) ; 2)广泛开展 “ 我们的节日 ” 主题活动 ( 分 ) ; 3)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 分 )。 1)说明县(市、区、特区)级有关部门制订的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计划和制度,提供近两年开展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 2)说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 况,列举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情况; 3)提供全民读书活动的组织、开展及收效情况。 Ⅲ 27 义务教 育均衡 发展 1)按照国家办学标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 分 ) ; 2)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有具体的扶持弱校的措施( 分 ) ;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管理 ( 分)。 1)说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2)说明通过扶持弱校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措施和效果; 3)说明有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管理规定和执行情况。 Ⅲ 28 学 校 管理 1)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 ( 分 ) ,政府部门定期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建立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 ( 分 ) ;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分 )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 分 ) ; 3)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 分 ) ;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 ( 分 ) ; 4)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 ( 分 ) ; 5)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在校每天 1 小时 体育锻炼时间 ( 分 )。 1)说明建立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制度以及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情况;说明有关学校违规收费的反映渠道、责任追究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执行情况; 2)说明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容,以及实施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情况; 3)实地考察,并说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完善师德规范、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开展学习宣传“教书育人楷模”活动资料; 4)说明 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 情况; 5)实地考察,并说明 采取有效措施,切 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在校每天 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情况。 Ⅲ 29 体育设 施与体 育活动 1)政府组织的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每年 1次以上 ( 分 ) ; 2)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国民体质达标率 90%以上( 分 )。 3)建立各级体育组织并经常开展活动,每千人拥有 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 ( 分 ) ; 1)说明县(市、区、特区)、乡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情况; 2)问卷调查;说明 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情况 , 并提供 国民体质达 标数据; 3)实地考察,并说明县(市、区、特区)、街道各级体育组织的建立情况及其活动开展情况,统计截止测评 20 4)城区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 5 个以上 ( 分 ) ; 5)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 分 )。 前一年度末全县(市、区、特区)每千人拥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 4)实地考察,并统计截止测评前一年度末各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的数量,统计全县(市、区、特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5)实地考察。 Ⅲ 30 公共图 书馆、 档案馆 1)辖区内有三级以上,面向社会的公共图书馆,馆内设立少儿阅览室和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 ( 分 ) ; 2)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 覆盖率 100%( 分 ) ; 3)县(市、区、特区)档案馆为国家二级馆 ( 分 )。 1)实地考察,并提供县(市、区、特区)辖区域内面向社会的三级以上图书馆的名称,说明馆内提供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服务的情况; 2)实地考察,并提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名册;分别统计乡镇、社区服务点的数量与乡镇、社区总数的比例; 3)实地考察,并说明县(市、区、特区)档案馆的等级。 Ⅲ 31 文化馆 、社区 文化活 动场所 1)地级市所辖群艺馆、文化馆 50%达到二级馆 ( 分 ) ;县(市、区、特区)文 化馆达到三级馆 ( 分 ) ; 2)文化馆建立并实施群众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 ( 分 ) ; 3)建成社区内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坚持长期向社区居民开放,正常开展活动 ( 分 )。 1)说明 县(市、区、特区)文化馆达到三级馆 情况; 2)说明 文化馆建立并实施群众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 情况; 3)实地考察,并说明 建成社区内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坚持长期向社区居民开放,正常开展活动 情况。 Ⅲ 32 文化遗 产保护 1)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完善, 说明文化遗产 保护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说明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说明 文物工作 执行“ 五纳入 ”规定的保障措施( 分 ) ;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代表性传承人 ( 分 ) ; 3)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85% ( 分 )。 1)说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保护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说明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规定的保障措施; 2)说明本县(市、区、特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情况,以及对代表性传承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3)实地考察,并分别说明各级物质文化遗 产维护以及保存完好率的情况。 Ⅲ 33 科普设 施、科 普队伍 1)辖区内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或科普场馆 ( 分 ) ; 2) ≥80% 的街道、乡镇有科普活动场所,经常开展活动 ( 分 ) ; 3)定期开展大型科普志愿者活动 ( 分 )。 1)实地考察,并说明县(市、区、特区) 内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或科普场馆 情况; 2)实地考察,并说明 80%的 社区 、乡镇有科普活动场所,经常开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