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年从本级财政提取适当数额的老龄工作经费,专项用于老龄事业,本区相关老年人优待措施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 十三 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按照“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一视同仁、分类享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提高各类就业人群的养老保障参保率,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 在继续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同时,突出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着重做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升工作,鼓励农村中青年参保,提高养老基金的 筹资额,增强农村养老基金的支付能力。 到 2020年,城乡居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障人数达 60万人。 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在保证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基础上,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城乡老年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落实各类养老保险政策,有效控制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将所有老年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不断提高缴费标准、社区门诊报销比例、最高报销封顶额和二次补偿额。 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合理设置老年康复(护理)医院,到“ 十三 五”末,通过改扩建的形式,建有一座有 600张床位以上的老年康复(护理)爱心医院。 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双向转诊,方便老年人就医。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开设老年康复床位,到 2017 年,建有一座拥有100张床位以上的老年爱心护理医院,探索护养合一的老年日间照料方式。 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和咨 询普查工作。 为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100%。 继续开展每两年一次为企退人员和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 健全贫困老人救助机制 继续深化完善以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为主,临时救助和慈善捐助为辅的救助机制,不断改善困难老人生活品质。 切实巩固动态管理下的低保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应保尽保。 不断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成果,提高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率稳定在 %和 100%。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因各类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老人得到及时救助。 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慈善在安老项目上的作用,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清凉”活动,“老人节”、“春节”等节日期间慰问贫困老年人等活动,倡导扶危济困的社会风尚,鼓励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怀贫困老人的结对帮扶活动。 (二)进一步构建为老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助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规范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到 2017 年,构建起“ 9733”养老服务工程,即 97%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其中 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3%的老年人政府购买服务养老。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增强社区照料功 能,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到 2020 年,老年人普遍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全区实现“ 9064”的养老格局,即老年人口中,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占 90%;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占 6%;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的占 4%。 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建立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共同发展的职能导向型养老机构体系。 “ 十三 五”期间,机构养老服务床位数年平均增长 %以上,到“ 十三 五”末,养老机构床位数 6600 张,实现全区百名老人拥有 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 4张以上,社会兴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 50%以上。 完成 1400 张床位的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任务。 规划新建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6家,其中XX副城、 XX 组团各新建两家, XX、 XX组团各新建一家,共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 3000 张以上,其中 500 张床位以上三家。 政府在办好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鼓励扶持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发展的同时,需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 到 2017 年,力争引进民营 资本,投资建设一家养老机构。 在建设的同时,根据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支付能力和服务需求,开展不同档次的服务,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根据自己的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