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电大地域文化巴蜀文化期末必备复习考试小抄内容摘要:

民猎杀野兽顽强生存下来的“武器”。 ②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 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还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 —— 丰都县的井水湾、冉家路口、高家镇、枣子坪、范家河以及能显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奉节县的藕塘、云阳的大地坪、忠县的乌杨等。 ③巫山魏家梁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④云阳县石盘镇龙安村大地坪新石器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一些房屋遗址、墓葬、窑址,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 其中陶器有丰富的色彩、文饰和品种, ⑤ 巫山县长江瞿塘峡南岸的大溪发现了公元前约 4400~ 3300 年的人类活动遗址,这就是考古学界指称的大溪文化。 ⑥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来看,这都是极为少见的。 ⑦上世纪 70 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 14 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 du236。 )于、铜钲等乐器,有铜戈、铜剑、铜矛、铜镰、铜箭镞等兵器,还有铜盆、铜壶、铜镜、铜釜等生活用具和铜斤(即铜斧),铜凿等生产工具。 、现代革命历史遗迹。 答:①、邹容烈士 纪念碑。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 建于民国 35 年。 ②、沧白路和张培爵纪念碑。 辛亥革命前后,杨沧白、张培爵等首义慷慨,沧白路和培爵烈士纪念碑长踞在嘉陵江畔洪崖洞上。 ③、刘伯承、聂荣臻元帅旧居纪念馆。 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位于开县县城盛山自然公园内,馆前广场的右方矗立着刘伯承全身青铜铸像。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江津吴滩郎家村西南。 ④、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旧址位于重庆城东南 612 公里处酉阳县南腰界乡场余兰城宅院。 ⑤、红岩革命纪念馆。 位于重庆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 13 号、曾家岩 50 号,桂园、《新华日报》社旧址 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的活动基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 ⑥、歌乐山烈士陵园。 地处于重庆西北郊 15 公里的歌乐山下,包含 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及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旧址。 简述吊脚楼民居的特点。 答: ①重庆先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建筑手法和风格,并巧妙利用“错层、错位、吊层、吊脚、挑层、抬基、贴岩(坎)”等建筑手法,创造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吊脚楼民居群。 ②整个建筑充分利用 巴渝地区的杉木,楠竹等廉价建筑材料,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建筑的上下左右,各个楼层悬收自如。 阳台凹廊里出外进,屋檐及挑檐互相参差。 ③吊脚楼民居建筑古朴素雅、屋宇重叠、柱脚下吊、廊台上挑,古道盘旋、榕树蔽荫,增强了山地建筑特有的空间层次感。 红岩精神特点。 答:①崇高的思想境界。 ②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巨大的人格力量。 ④浩然的革命正气和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简述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答:①戏剧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 1941 年 10 月到 1944 年 6 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第 8 页 共 11 页 作者,连续 3 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② 1941 年 10 月至 1942年 5 月,第一届雾季戏剧公演,参加演出的剧种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参加演出的戏剧团体计有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央广播电台、中电剧团、中国实验歌剧团、中宣部实验剧院、中国艺术剧社、怒吼剧社、育才学校戏剧组、朝阳大学剧社、国立剧专校友剧团、中国银行业余剧团、越剧剧团、川剧剧团等,演出大型话剧 29 部,如《天国春秋》、《大地回春》、《棠棣之花》、《屈原》等,此外 ,还有多部歌剧等。 ③此后的两次雾季戏剧公演,亦盛况空前,共演出大型话剧 40 余部。 三次雾季戏剧公演,在中外近现代戏剧史上纯属壮举,意义重大,对重庆抗战戏剧乃至整个文艺界、文化界是一次大检阅、大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简述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 答:第一、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 ①早在 200 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 200 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② 14 万 年前的奉节兴隆洞奉节人 ,已经萌生了现代人类思维制作能力 . 第二、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巴渝大地的文化遗存: ① 2020 年 11 月,在嘉陵江流域“涪江边发现 8 万年前的‘合川人’”。 考古人员新发现距今 8 万多年的旧石器时期石器制品多件,这是先民猎杀野兽顽强生存下来的“武器”。 ②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 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还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 —— 丰都县的井水湾、冉家路口、高家镇、枣子坪、范家河以及能显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奉 节县的藕塘、云阳的大地坪、忠县的乌杨等。 简述 邹容和他的《革命军》。 答: ①邹容 1885 年生于巴县县城(今重庆渝中区)。 1898 年,邹容赴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良方。 在日本期间,邹容广泛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迅速融入东京留学生革命斗争的行列。 1903 年 4 月,邹容离日回到上海,寄寓爱国学社,积极参加了各种活动和集会,成为上海拒俄运动的积极分子。 在章太炎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战斗性的宣传革命的著作《革命军》。 在该书的“序言”中,邹容署名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 ②《革命军》洋洋两 万言,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热情洋溢地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鲜明、系统地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宏伟蓝图,被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篇最全面、最系统地倡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名著。 ③ 1903 年 5 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清廷恐慌。 1903 年六月,《苏报》和爱国学社被外国巡捕与中国警探查封,章太炎被捕,邹容自投入狱,坚持斗争。 1905 年 2 月,邹容病逝狱中,年仅 20 岁。 ④邹容的《革命军》在专制黑暗的中国不啻是一声惊雷,引起极大震动,唤起了人们的革命激情。 《革命军》一经刊行便风 行海内外,在短短的几年内重印达 29 次,发行 110 万册,占当时革命书籍发行量的首位。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表彰邹容的革命功绩,授予他“大将军”的荣衔。 9. 简述重庆火锅的文化特征。 答 :①平民性和包容性。 ②独特性和多样性。 ③广泛的参与性。 ④风格的多样性。 ⑤开放性和创新性。 简述 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的经过及意义。 答:①从 1938 年 2 月 18 日至 1943年 8月 23日,日本海陆空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实施“航空战略轰炸”, 1939年5 月 4 日两天, 63 架日机首次大规模轰炸重庆, 1941 年 6 月 5 日,日 机持续轰炸重庆达三百余分钟之久,为期五年半日本侵略军对重庆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重庆各界上至元戎、国共两党领袖、各界名流,下遍黎庶,以及各国驻华外交、新闻、教会、商务和旅游人员,居无宁日、行无坦途而同仇敌忾、相濡以沫,上演了一场旷日持久、空前绝后、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第 9 页 共 11 页 ② 1941 年 12月 30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十二天,重庆人民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壁残桓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声中外的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精神堡垒”。 ③象征意义:“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取“ 七七”抗战之意,方型锥体炮楼式建筑。 顶端中央安置一口大瓷缸,内贮燃油、棉条,每遇重大集会,即倒入酒精点燃,焰火熊熊,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该建筑物象征着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弘扬御侮的精神。 ④ 1947 年 10月 10 日,中国唯一一座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原“精神堡垒”旧址落成。 定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 事前以募捐方式集资,少者二三千元,多者数十万元,既是代表着百万人民之心,也是举国上下在抗战胜利后所产生的共同的结晶。 ⑤ 1950 年 10月 1 日 ,抗战胜利纪功碑被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时任西南 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题写了碑名“人民解放纪念碑”。 四、 论述 题 试论 红岩精神特点。 答:①崇高的思想境界。 从高的思想境界,表现为争取民族独立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与古代、近代的英雄一样,红岩英烈们追求民主、自由, 反对独裁、专制。 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独裁、专制、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在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下,最终无法阻挡世界进步的滚滚潮流。 这种精神在古代巴渝文化中就留有深深的印痕,经过红岩精神的提升,巴渝文化升华出了更高的精神品质。 ②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岩精神继承和 发展了与自然界和周边敌人进行艰苦卓绝 的斗争时,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丢的坚强个性这一崇高的文化精神。 ③巨大的人格力量。 巨大的人格力量表现为共产党人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襟怀坦荡的民主精神。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功高不居、位尊不骄、艰苦朴素、 大公无私、 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们相忍为国、胸襟博大、团结多数、顾全大局。 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国统区广大工农群众和各阶层爱国人士吸引在党的周围,表现了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襟怀 坦荡的民主精神。 ④浩然的革命正气和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红岩精神主要的内涵之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