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11 暗室处理 显影 ( 1)显影的温度对底片质量影响很大,一般控制在 18℃ 20℃。 ( 2)胶片放入显影液之前,应在清水中 预浸一下,使胶片表面润湿,避免进入显影液后胶片表面附有气泡造成显影不均。 ( 3)显影时,在最初 30S 内不停的搅动,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搅动一下,显影时间一般在 46min。 停影 停影液一般为 2%3%的醋酸溶液,停影液的温度应与显影温度相近,且在停影阶段要不停搅动。 定影 ( 1)定影液的温度影响定 影的速度,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但温度过高,会造成胶片药膜的脱落,所以通常规定温度 16℃ 24℃。 ( 2)定影的总时间为“通透时间”的 2 倍,但由于定影配方对胶片的影响,规定定影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 ( 3)定影时适当的搅动,可以提高定影速度,使定影均匀,一般每 2min 搅动一次。 水洗与干燥 ( 1)水洗应使用清洁的流水漂洗,一般冲洗 20~30min,冲洗不充分长期保存会发生变色现象。 ( 2)水洗水温 16℃ ~24℃,水温过低,延长水洗时间;水温过高,使底片易药膜脱落或划伤。 12 ( 3)在清洁通 风的空间悬挂晾干或放入烘箱内用热风烘干,一般热风温度不超过40℃。 ( 4)有时为防止干燥后产生水迹,水洗后放入润湿液(质量分数约为 %的清洁剂水溶液)中浸润 1min,进行润湿处理。 评片 底片质量要求 ( 1) 灵敏度 检查底片上是否有像质计影像,像质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能够观察到的金属丝像质计丝号是多少,是否到达了标准规定的要求等。 ( 2)黑度 底片评定黑度范围: A 级: ≤ D≤ ; AB 级: ≤ D≤ ; B 级: ≤ D≤。 (3)标记 常用标记: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透照日期等。 标记应放在适当的位置,距离焊缝边缘不少于 5mm。 ( 4)伪缺陷 常见的伪缺陷:划痕、折痕、水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 在底片的有效评定区域不允许存在伪缺陷。 ( 5)搭接长度 底片上要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可确保无漏检区域。 13 设备条件要求 ( 1)观片灯 观片灯应有足够的光强度,底片黑度 D≤ 时,要求透过底片的光强度不低于 30cd/m2,底片黑度 D> 时,要 求光强度不低于 10 cd/m2。 ( 2)工具用品 常用工具。 放大镜、遮光板、直尺、记号笔、手套等 ,具备齐全。 焊缝中常见缺陷的底片影像 ( 1)未焊透 ① 单面焊根部未焊透 在底片多呈现为规则的轮廓清晰、黑度均匀的直线状黑度线条,有连续和断续之分。 垂直透照时,多位于焊缝影像的中心位置。 由于透照方向不同,可能偏离中心位置,常伴随根部内凹、错口影像。 ② 多面焊坡口中心根部未焊透 在底片多呈现为规则的轮廓清晰、黑度均匀的直线 状黑度线条。 垂直透照时,位于焊缝影像的中心位置。 常伴有链孔和点状或条状夹渣,有断续和连续之分。 其宽度取决于焊根间隙的大小。 14 ( 2)未熔合 ① 根部未熔合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一条细直黑线。 线的一侧轮廓整齐且黑度较大,为坡口或钝边痕迹,另一侧轮廓可能较规则也可能不规则。 在底片上的位置一般在焊缝中间,因坡口形状或投影角度也可能偏向一边。 ② 坡口未熔合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连续或断 续的黑线。 宽度不一,黑度不均匀,一侧轮廓较齐,黑度较大;另一侧轮廓不规则,黑度较小,在底片上的位置一般在焊缝中心至边缘的 1/2 处,沿焊缝纵向延伸。 15 ③ 层间未熔合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黑度不大的块状阴影。 形状不规则,如伴有夹渣,夹渣部 位的黑度较大。 ( 3)夹渣 ① 非金属夹渣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黑点、黑条或黑块。 形状不规则,黑度变化无规律,轮廓不圆滑,有的带棱角。 16 ② 钨夹渣(金属夹渣)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一个白点。 白点的黑度极小(较亮),可根据此点将其与飞溅影像相区别。 钨夹渣只产生在非熔化氩弧焊焊缝中。 ( 4)气孔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黑色圆点,也有呈黑线(线状气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气孔的轮廓比较圆滑,其黑度中心较大至边缘稍减小,链状气孔常和未焊透同生。 17 ( 5)裂 纹 在底片上的影像是轮廓分明的黑线或黑丝,黑线或黑丝上有微小的锯齿、分叉、和黑度的变化。 焊缝质量等级评定 (JB/T 47302020) (1)Ⅰ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 (2)Ⅱ级和Ⅲ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3)对接焊接接头中缺陷超过Ⅲ级者为Ⅳ级。 ① 纵缝与环缝透照: 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表 缺陷评定区 mm 18 母材公称厚度 T ≤ 25 > 25~ 100 > 100 评定区尺寸 10 10 10 20 10 30 表 缺陷点数换算表 缺陷长径 ,mm ≤ 1 > 1~2 > 2~3 > 3~4 > 4~6 > 6~8 > 8 缺陷点数 1 2 3 6 10 15 25 表 各级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评定区( mmmm) 10 10 10 20 10 30 母材公称厚度 T,m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