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温度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内容摘要:

滤波电路、稳压器组成; 放大器的设计采用集成运放放大; 比较器采用窗口比较器,通过电压的变化可以模拟实现高温低温的变化; 5 图 51 窗口比较器电路及传输特性 将做好的电路接在一个 5V~10V 的直流电源上,左右调节电位器 RW,在正常情况下,当电位器处于最大阻值时蜂鸣器应发声,而最小阻值时应无声。 如果你做好的电路不是这样的话,多数 是电路焊接有误或者是元件取值偏差太大。 如果电路正常的话,可以调试使得本电路在 “ 危险温度 ” 的时候发出报警声。 至于这个 “ 危险温度 ” 设置在什么位置,完全由你个人决定。 lm358 引脚图和功能说明 LM358 里面包括有两个高增益、独立的、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放,适用于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而且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方式,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放的地方使用。 6 图 52 lm358 引脚图及引脚功能 LM358 封装有塑封 8 引线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两种。 LM358 的特点 : . 内部频率补偿 . 低输入偏流 . 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 .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宽,包括接地 . 差模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于电源电压范围 . 直流电压增益高 (约 100dB) . 单位增益频带宽 (约 1MHz) . 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 (3— 30V); . 双电源 (177。 一 177。 15V) . 低功耗电流,适合于电池供 9014 三极管参数 7 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 PCM= ( Tamb=25℃ )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 BVCBO=50V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 BVCEO=45V 发射极基极击穿电压 BVEBO=5V 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 VCE(sat)= (IC=100mA。 IB=5mA) 基极发射极饱和压降 VBE(sat)=1V (IC=100mA。 IB=5mA) 特征频率 fT=150MHz HFE: A=60~150。 B=100~300。 C=200~600。 D=400~1000 ( 1)非 9014,9013 系列三极管管脚识别方法: (a) 判定基极。 用万用表 R100 或 R1k 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 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 b。 这 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 b。 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 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 PNP 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 接的是基极 b, 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 NPN 型管如 9013, 9014,9018。 (b) 判定三极管集电极 c和发射极 e。 (以 PNP型三极管为例 )将万用表置于 R100 或 R1K 挡,红表笔基极 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 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 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不拆卸三极管判断其好坏的方法 : 8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 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管子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如 9013 , 9014 一样 NPN 的用万用表检测他们的引脚,黑表笔接一个极,用红笔分别接其它两极,两个极都有 5K 阻值时,黑表笔所接就是 B 极。 这时用黑红两表笔分 别接其它两极 , 黑表笔所接那个极和 B 极,表指示阻值小的那个黑表所接就是 C 极(以上所说为用指针表所测, 部 分 的 正负级是和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