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内容摘要:

总结出来的,它将在我们推进 “ 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一带一路 ” 建设中的风险控制 “ 一带一路 ” 建设面临的安全风险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它需要沿线国家和相关企业具有全局意识,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综合安全视角来控制这些风险。 “ 综合安全 ” 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内容广泛的安全。 它有两层特殊的含义,即从安全内涵上看,综合安全需要同时容纳传统安全与新安全的内容。 从行为主体观察,综合安全需要把范围扩展 到比国家更大的层面。 ③ 综合安全视角下的“ 一带一路 ” 风险控制,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合作理念。 在传统的区域合作理念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地区的 “ 权力结构 ” 、国家制度与体制、国际制度与机制以及文化建构等视角来推动区域合作。 而目前对于 “ 一带一路 ” 沿线的国家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前者侧重传统的地区政治安全领域,而后者则是更多地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及如何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方面。 在这两大问题领域下, “ 一带一路 ” 建设既有地区经济利益冲突特点,也有地缘战略控制的特征。 ④ 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战略 合作理念来统合 “ 一带一路 ” 中的合作理念,控制风险,推动经济合作。 战略合作理念,就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调整和改变国家的内外政策来解决问题。 战略合作理念不仅可以把具体的问题放到更广泛的领域综合考量,也能够把各国眼前的和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防止仅仅因为某一突发事件而对整体合作造成的冲击,也可以避免出现 “ 因小失大 ” 、 “ 得不偿失 ” 的后果。 2020 年,美国副国务卿和贸易谈判代表佐利克就主张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用 “ 利益攸关方 ” 来定位中美关系,实际上就是战略合作理念在大国关系中的具体应 用。 从当前 “ 一带一路 ” 建设所面临安全风险的综合性上看,战略合作理念有必要成为今后指导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最高理念。 第二,增强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是国际政治交往中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有了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国家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我们不得不承认, “ 一带一路 ” 沿线几乎具备了所有使国际关系趋于摩擦、对立、甚至冲突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因国家权力、实力层面的变更而引发的疑虑和恐惧,也有因国家之间文化和习俗的不同而产生的错觉。 既有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认知上的误解,也有因地理位置邻近而产生的竞 争。 既有大国间因安全困境所激发的防范与遏制思维,也有中小国家对大国的未来走向不明而产生的不确定感。 因此,尽管 “ 一带一路 ” 建设中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安全风险,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地区内互信问题。 在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地缘方面的优势又使中国的影响力迅速辐射到邻近地区,这与一些国家的地缘战略利益产生了碰撞。 因为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上,一个新的大国崛起往往会增强特定国际结构中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引发霸权国和周边国家的 “ 疑惧之心 ” 和强力反弹,导致常态下的国家关系骤然陷入结构性的安全困境之 中。 ⑤ 而在缺乏互信的安全困境中,地区内部的主导权之争、海洋领土之争以及因历史问题造成的民间感情因素都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引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