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手册系统集成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 (介质 )时,应采用适配器; 178。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应采用适配器;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适配器; 178。 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 (例如 ISDN 终端 )可配备相应的终端匹配器。 二、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 每个工作区至少要配置一个插座盒。 对于难以再增加插座盒的工作区,要至少安装两个分离的插座盒。 信息插座是终端 (工作站 )与水平子系统连接的接口。 每个 4 对线电缆必须都终接在工作区的 — 个 8 脚 (针 )的模块化插座 (插头 )上。 综 合布线系统可采用不同类型的信息插座和信息插头。 这些信息插座和信息插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在终端 (工作站 )一端,将带有 8 针的插头软线插入插座;在水平子系统一端,将 4 对 双 绞线连接到插座上。 8 针模块化信息输入 /输出 (I/O)插座是为所有的综合布线系统推荐的标准 I/O 插座。 它的8 针结构为单一 I/O 配置提供了支持数据、语音、图像或三者的组合所需的灵活性。 标准I/O 还可定义为 ISDN 接口。 通信接线盒有两种: (1)按照 T568B 标准布线的 8针模块化 I/O 引针与线对的分配 为了允许在交叉连接外进行线路管理.不同服务 用的信号出现在规定的导线对上。 为此, 8 引针 I/O 插座已在内部接好线。 8 针插座将工作站一侧的特定引针 (工作区布线 )接到建筑物布线电缆 (水平布线 )上的特定双绞线对上。 ( 2)对于模拟式语音终端,全行业的标准作法是将触点信号和振铃信号置入工作站软线(即 4 对软线的引针 4 和 5)的两个中央导体上。 剩余的引针分配给数据信号和配件的远地电源线使用。 引针 3 和 6 传送数据信号,并与 4 对电缆中的线对 2 和 3 相连。 引针7和 8直接连通,并留作配件电源之用。 凡未确定用户需要和尚未对具体系统作出承诺时,建议在每个工作区安装两个 I/O。 这样,在设备间或配线间的交叉连接场区不仅可灵活地进行系统配置,而且也容易管理。 虽然适配器和其它设备可用在一种允许安排公共接口的I/O 环境之中.但在作出设计承诺之前,必须仔细考虑将要集成的设备类型和传输信号类型。 在作出上述决定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78。 每种设计选择方案在经济上的最佳折衷; 178。 系统管理的 — 些比较难以捉摸的因素; 178。 在布线系统寿命期间移动和重新布置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综合布线施工手册 11 RS一 232— C 终端设备的信号是不遵守这些分配的。 三、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 1.根据楼层平面图计算每层楼布线面积。 2.估算 I/O 插座数量一般设计两种平面图供用户选择: (1)为基本型设计出每 9平方米一个 I/O插座的平面图; (2)为增强型或综合型设汁出两个 I/O 插座的平面图。 3.确定 I/O 插座的类型。 I/O插座分为嵌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种,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装式样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通常新建筑物采用嵌入式 I/O 插座;而现有的建筑物采用表面安装式的 I/O 插座 3. 2 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 水平布线可选择的介质有三种 (100 欧姆 UTP 电缆、 150 欧姆 STP 电缆及 米光缆 ),最远的延伸距离为 90米 ,除了 90 米 水平电缆外 ,工作区与管理子系统的接插线和跨接线电缆的总长可达 10 米。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 4对双绞线电缆。 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 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 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 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一、设计要求 水平 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结构的一部分,它沿大楼的地板或顶棚布线。 水平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n 根据用户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n 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 n 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 n 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水平电缆宜按下列原则选用: n 普通型宜用于一般场合; n 填充型实芯电缆宜用于有空气压力的场合。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宜按下列标准选用: n 五类线连接的 8 芯插座用于基本型低速率系统; n 六类线连接的 8 芯插座用于增强型高速率系统。 一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 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这是为了在交叉连接处进行线路管理.不同服务用的信号出现在规定的导线线对上,并且用统一的色标表示。 为了适应语音、数据、多媒体及监控设备的发展.应选用较高类型的线缆。 设计水平线缆走向,应便于维护。 二、水平于系统布线的拓扑结构 水平布线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信息插座分别连到机械 (物理 )终端。 每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都要和管理子系统相连。 三.水平子系统布线的距离 与管理子系统最大的水平距离为 90 米,电缆长度等于配线间或 配线间内互连设备端口到工作区信息插座的电线长度。 请注意:从插座到工作区允许有另外 3 米的距离。 跳接:需要用于平行与主干的连接及多端口连接器设备的连接 (例如: 25 对线缆 )。 对接:用于连接到单口连接器的设备 (例如:模块化插座 )。 四 . 水平子系统布线方案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综合布线施工手册 12 水平布线,是将电缆线从配线间接到每一楼层的工作区的信息输入 /输出 (I/O)插座上。 设计者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从路由 (线 )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几个方面考虑。 但由于建筑物中的管线比较多,往往要遇到一些矛盾,所以,设计水平子系统必须折中 考虑,优选最佳的水平布线方案。 一般可采用三种类型。 即直接埋管式;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适合大开间及后打隔断的地面线槽方式。 其余都是这三种方式的改良型和综合型。 现对以上三种方式进行讨论。 1.直接埋管线槽方式 直接埋管布线方式是由一系列密封在现浇混凝土里的金属布线管道或金属馈线走线槽组成。 这些金属管道或金属线槽从配线间向信息插座的位置辐射。 根据通信和电源布线要求、地板厚度和占用的地板空间等条件,直接埋管布线方式可能要采用厚壁镀锌管或薄型电线管。 这种方式在老的设计中非常普遍。 这是因为老 式建筑一般面积不大,电话点比较少,电话线也比较细,使用 — 条管路可以穿 3 个以上的房间的线,出线盒既作信息出口又作过线盒,因此远端工作房间到弱电井的距离较长,可达 40 米,一个楼层用 2— 4 个管路就可以涵盖,整个设计简单明了,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工程造价也低。 对比较大的楼层可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小配线箱,先由弱电井的楼层配线间直埋钢管穿大对数电缆到各分区的小配线箱,然后再直埋较细的管子将电话线引到房间的电话出口。 由此可见,在老式建筑中使用直接埋管方式,不仅设计、安装、维护非常方便,而且工程造价较低。 现代 楼宇不仅有较多的电话语音点,还有较多的计算机数据点,语音点与数据点还要求互换,以增加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灵活性。 因此由弱电井出来的 SC40 管就较多,常规是将这些管子埋在走廊的垫层中形成排管,由此会产生下列问题。 (1)排管由于打在地面垫层中,不可能在走廊垫层中放过线盒,而排管至少有两个弯管处,为了能够拉线,排管的长度不大于 30 米,因此远端房间到弱电井的距离不宜超过 30米。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尽量不使用分区配线箱.因此一个弱电井涵盖的半径不超过 40 米 (包括支管长度 ),对于面积较大的楼层就得使用 两个以上的弱电井,这与现代建筑尽量减小非使用面积的趋势是矛盾的。 (2)由于排管的数量较多,打在地面垫层中。 这就要求有较厚的垫层,否则会造成垫层开裂,这又与现代建筑尽量减少楼板及垫层厚度的要求相矛盾;如果楼板较薄,就会造成吊顶的吊杆打入排管中,增加造价并延误工期。 (3)变更不容易。 垫层做完,摆放办公用具或家具后,再要增加信息点,不能走垫层,只能走吊顶,工程量较大。 (4)对工艺要求高。 钢管的截口不能有毛刺,否则就会在拉线时划破双绞线的绝缘层;管子接口处需焊接,打垫层时如果有缝隙,就会渗入水泥浆,形成堵塞, 给穿线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延误工期。 (5)一根管子一般穿三根双绞线。 若管内穿线太多,电缆将会变形,进而引线间串扰增加造成双绞线性能下降。 这与减少排管量相矛盾。 同时粗管进入房间内,必须有一个汇线盒,将各支管的来线汇总后,集中穿进租管中到弱电井,这个汇线箱对于房间的装修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各支管也走地面垫层,容易与电源管线及其它管线交叉,这就要求设计及施工中多加注意。 出于排管数量比较多,钢管的费用相应增加,相对于吊顶内走线槽方式的价格优势不大,而局限性较大,在现代建筑中慢慢被其它布线方式取代。 不过在地下层、信息 点比较少、也没吊顶,一般还继续使用直接埋管方式。 此外直接埋管方式的改良方式也有应用。 即由弱电井到各房间的排管不打在地面垫层中,而是吊在走廊的吊顶中,到各房间的位置后,再用分线盒分出较细的支管走房间吊顶剔墙而下到信息出口。 出于排管走吊顶,可以过一段距离加过线盒以便穿线,所以远端房间离弱电井的距离不受限制;吊顶内排管的管径也选择较大的,如 SC50。 但这种改良方式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综合布线施工手册 13 明显不如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的方式灵活,应用范围不大,一般用在塔楼的塔身层面积不大,而且没有必要架设线槽的场合。 2.先走线槽再分管方式 线槽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 PVC 材料制成,有单件扣合方式和双件扣合式两种类型。 线槽通常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的区域,用在大型建筑物或布线系统比较复杂而需要有额外支持物的场合。 用横梁式线槽将电缆引向所要布线的区域。 由弱电井出来的缆线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剔墙而下到本层的信息出口; (或剔墙而上,在上一层楼板钻一个孔,将电缆引到上一层的信息出口 ),最后端接在用户的插座上。 3.地面线槽方式 地面线槽方式就是弱电井出来的线走地面线槽到地面出 线盒或由分线盒出来的支管到墙上的信息出口。 由于地面出线盒或分线盒不依赖墙或柱体直接走地面垫层。 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或需要打隔断的场合。 地面线槽方式就是将长方形的线槽打在地面垫层中,每隔 4— 8 米过拉一个过线盒或出线盒 (在支路上出线盒也起分线盒的作用 ),直到信息出口的出线盒。 线槽有两种规格, 70 型外形尺寸 70179。 25( 宽 179。 厚 ),有效截面 1470,占空比取 30%,可穿 24 根水平线; 50 型 外形尺寸 50179。 25 ,有效截面积 960.可穿 15 根水平线。 分线盒与过线盒有两槽与三槽两种,均为正方形,每面可接两根或三根地面 线槽。 因为正方形有四面,分线盒与过线盒均有将 2— 3个分路汇成一个主路的功能或起到 90度转弯的功能。 四槽以上的分线盒都可由两槽或三槽分线盒拼接。 (1)地面线槽方式有如下优点: ①用地面线槽方式,信息出口离弱电井的距离不限。 地面线槽每 4— 8 米过接一个分线盒或出线盒,布线时拉线非常容易,因此距离不限。 ②强、弱电可以同路由。 强、弱电可以走同路由相邻的地面线槽,而且可接到同一出线盒内的各自插座。 当然地面线槽必须接地屏蔽.产品质量也要过关。 ②适用于大开间或需后打隔断的场合。 如交易大厅面积大,计算机离墙较远,用较长的线接 墙上的网络出口及电源插座,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时用地面线槽在附近留一个出线盒,联网及取电都解决了。 又如一个楼层要出售,需视办公用具确定房间的大小与位置来打隔断,这时离买办公用具人住入的时间已经比较近了,为了不影响工期,使用地面线槽方式是最好的方法。 ④地面线槽方式可以提高商业楼宇的档次。 大开间办公是现代流行的管理模式,只有高档楼宇才能提供这种无杂乱有序线缆的大开间办公室。 (2)地面线槽方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地面线槽做在地面垫层中,需要至少 6. 5 厘米以上的垫层厚度,这对于尽量减少档板及垫层 厚度是不利的。 2.地面线槽由于做在地面垫层中,如果楼板较薄,有可能在装璜吊顶过程中,被吊杆打中,影响使用。 3.不适合楼层中信息点特别多的场合。 如果一个楼层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