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辊轧机工作辊对sus304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内容摘要:

表平行 于轧制方向的表面粗糙 度 、 R max1 代 表 平行于轧制方向的最大 表面粗 糙 度 、 R a2 代表垂直 于 轧制方向的表面粗糙 度 、 R max2 代表 垂直于轧制方向 的最大表面 粗糙 度 , R a、 R max 分别代表带钢平均粗 糙度 和 平均最大表面粗糙 度。 从 表 1 中可 以看 出 R a1 、 R max1 小 于 R a2 、 R max2 , 其 中 两者粗糙度相 差 0. 028 μ m, 最大粗糙度相 差 0. 36 μ m。 这主 要与工作 辊磨削 纹 有关 系 , 辊面越粗糙粗糙度 差值越 大。 目 长 较 短 , 2. 8 mm 厚度规格卷长 为 800 m 左 右 , 0. 4 mm 规格带钢卷长 为 4500 m 左 右 , 根据轧辊 在轧制过 程 与 带钢进行摩擦分析认 为 : 轧辊在刚开始轧制时辊 面 会越来越光 滑 , 但随着轧制米数的增加轧辊又会 被再一次的与带钢摩 擦变的粗 糙 [ 2]。 冷轧使用合 金 钢轧 辊 , 硬 度 HR C 能够 接近高速钢硬 度 , 由于轧 辊 在轧制过程中会变粗 糙 产生粗糙拐 点 , 图 1a 中可 以 看出冷轧工作辊在轧 制 过程中产 生粗糙度拐 点。 从 图 1b 中可以看出最大粗糙度变 化趋势没 有 R a 变 化 明 显 , 但是反映 出 0. 4 mm 规格带 钢 R max 最 大。 2. 2 实验过程及其讨论 为了降低带 钢 2D 表面粗糙 度 , 分别 采用两种 方 案。 方案一是 把 F 辊 表 面粗糙度提 高 1. 2 μ m, H 辊 表面粗糙度不 变。 方案二 为 F 辊表面粗糙度不 变 , H 辊降低 到 0. 12 μ m。 方案一和方案二都是以冷轧现 状 2D 板表面粗糙度 表 1 做对比实 验 , 实验过程中 其 它设备参数不 变。 表 2 为 两种实 验方案下轧制钢卷 的 规 格厚 度。 从 图 2 中发现方 案 1 与对比 实 验 R a 基 本上重 合 , 改变粗轧辊表面粗糙度对带钢的表面 降低意义 不 大 , 这与实验理论也相符 合 [ 3]。 图 3 中 发 现改变精轧辊的表面粗 糙 度能够使得 带钢表面粗 糙 度降 低 , 从图中趋势来 看 , 随着厚度 的增加表面粗糙 度 R a 和 R max 都在 降 低 , 这也说明在 辊子材质不 改 变 的情况 下 , 随着精轧辊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带钢表 面粗糙度也 会降 低 , 由 于 0. 66 mm 规格的带钢钢卷 在同等重 量的情况下 比 2. 8 mm 规格的钢卷长度 长 , 合金钢工作辊超过了摩 擦 变粗糙的拐 点导致出现 图 3 的变化趋势曲 线。 表 4 中 2. 0 mm 以上规格带钢的 R a 与对比实验相比平均降 低 0. 04 μ m。 表 2 不同实验方案下的实验规格 前酒钢磨辊砂 轮 为 80。 图 1 是不同厚度带钢尾 部 方 案 实验规 格 / mm 的 R a2 和 R max2 变化趋势 图 ,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