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工学结合” 的 人才培养模式 已 渗透到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 1990开始与哈密三道岭煤矿、克拉玛依采油二厂合 作进行“订单培养”,开创了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先河。 随着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行业生产运营的规律和 职业 教育规律,在不同专业探索各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9 模式。 在汽车运用技术、文秘等多个专业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淡旺季”人才培养模式,在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律事务、社区与物业管理实施了“长短学期”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信息管理、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产品导向”的 人才培养模式 , 印刷技术专业实施“双三”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学训交互, 1311”人才培养模式 , 会展策划 与管理专业实施“八 学期、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历年的探索、修订与完善, 已基本形成了较为 规范 的人才培养方案。 ( 五 ) 注重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近年来在教学管理改革及质量建设上的 主要措施有: 一是 在专业建设上实施“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学校投入 100万元重点支持 10个专业 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二是在 教师队伍建设上实施“三项 计划”“五大工程”。 2020年起, 每年投入 20万元,选派 50名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或挂职。 每年 投入 10万元用于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校内业务培训活动,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项校内组织的大型教学活动。 三是在实训室建设上实施生产型实训室建设工程。 学校每年对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不少于 300万元,重点支持 和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建设,三年共新建了 12个具有生产功能 的实训 基地。 四是建立了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2020年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20] 16号 )文件精神, 学校 启动了质量建设工程,重点是 建立职业教育的标准体系、监控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经过 4年的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完成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专著的出版。 ( 六 )重 视 少数 民族职业教育 发展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一 贯 注重 新疆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发挥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0 地域、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支持地州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举办 少数民族 中职师资培训。 自 2020 年至今共举办 五 期新疆中职骨干师资培训班 ,培训中职骨干师资 313 人。 举办南疆三地州“双语” 师资 培训。 自 2020 年以来共举办了 14 期 双语师资培训,共培训“双语” 师资 1210 人。 现在校双语师资培训的学员有 594 人。 南疆三地州 少数民族 “中职” 定向培养。 2020 年学校定向为南疆三地州培养 少数民族 中等职业教育专门人才 273 人,为南疆 少数民族 内初班培养中等学前教育专门人 才 183 人。 高职 少数民族 一年预科汉语言教学。 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方面, 坚持 一年预科的汉 语教学, 注重汉 语 言能力的培养, 以解决就业能力 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体系建设 的核心,使我校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名列新疆高职院校的首位。 ( 七 ) 稳步提高的 社会服务能力 近 三年来, 为社会培训 累计 29292 人次(少数民族 18052 人次),其中企业人员培训 19139 人次、成人继续教育 4026 人次、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 2280人次、企业下岗人员培训 3289 人次、部队官兵现代技术培训 558 人次,为社会提供了 3708 人次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乌鲁木齐市出口加工区建设方案、新疆伊犁野核桃沟景区策划、王家沟油库售油管理软件系统、乌鲁木齐市第二肉联厂改制咨询、金旺金商贸有限公司管理体制建设等建设项目。 (八) 国际合作办学初具规模 1992 年 开始与吉尔吉斯斯坦合作办 学,互派 30 名学生到对方学习,拉开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序幕。 此后,每年从欧美、韩国、中亚等地区招生约 50 名留学生。 2020 年,与韩国培才大学合作举办“ 3+1”应用韩语专业。 2020 年与新加坡PSB 学院合作开办了“双学历”的物流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现在校生规模达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1 140 人。 (九) 综合办学实力稳步增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是 新疆首个 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学校,是 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 、国家紧缺技能 型人才培养基地 、 自治区示范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办学规模 稳步增长。 2020 年高职在校生达到 8243 人, 比 2020 年 增长了 6%。 2020 年以来第一志愿上线率始终保持在 220%以上,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 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多年保持在 90%以上。 教学质量 持续提高。 学校现有 6 个自治区特色专业、 2 个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 10 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近三 年来, 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各级横向课题共 59 项,获得两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 有全国“五个一工程”学术成果一等奖 1 人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 人 、 享受 自治区 政府津贴优秀教师 4 人 、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1 人 、 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23 人 、曾 宪梓教育基金一、二、三等奖 7 人、 乌鲁木齐市重点人才培养对象 27 人。 技能大赛 成绩优良。 近三年来,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连续 承办了全国高职高专企业经营 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物流技能大赛、 排版制版 技术 大赛 、 嵌入式产品开发设计大赛、 思科网络大赛, 旅游与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其中, 2020 年学校承办了自治区 12 项技能大赛中的 4 项赛事,同时代表自治区参 加教育部举办的“现代物流 — 储备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和“电子产品设计 — 嵌入式开发”比赛并分别荣获三等奖 ,实现了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等次奖 “ 零 ” 的突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2 第二部分 建设思路 与建设目标 一、 建设思路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2020)》为指导, 以服务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 跨越式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重点建设专业为抓手,以校、政、行、企深度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大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力度,推进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带动新疆高职教育的发展,满足新疆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高 级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 建设 目标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 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 工作的通知 》( 教高 [2020]8 号 ) 的精神 , 通过 三年建设,使学校成为办学体制灵活、人才培养质量一流、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在工艺品设计业、会展业、印刷业、物流业、旅游业领域成为新疆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产学研服务中心,最终 成为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区内一流、面向中亚的高职院校。 (一)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目标 在印刷技术和物流管理 2 个专业,建立校企人 才培养全过程合作的运行机制,通过《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企业兼职教师课时费及津贴发放办法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生均 实践教学 成本申请与拨付实施办法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实训损耗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3 补贴办法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校企合作办学企业成本补贴实施办法 》等制度的实施,使骨干院校建设过程成为校企共同发展的过程 ,让企业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另一阵地作用, 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让 企业由实习、实训基地变成 校外的职业教育基地。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在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专业 “ 行业驱动、 产品 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印刷技术专业 “双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三年制 “八学期、 弹性学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 “ 学训交互, 13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旅游管理专业 “淡旺季学工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调整新机制,使校企合作融入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成绩评定、师资培养和考核、实训室建设和运行、招生就业和教学质量保障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终形成校企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 和制度体系。 (三)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将行业企业的文化和职业道德渗透到人才培养之中,形成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校企一体化平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职业素质教育质量研究中心、紧缺岗位人才资助中心,构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体系”及“科技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搭建 1 个学生网络评价平台。 (四 ) 行业技术标准性课程建设目标 组建 5 个专业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建设团队,共同开发基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实践导向型课程,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行业企业的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开发30 门具有地方行业背景的“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型网上学习资源性课程。 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4 旅游管理和物流管理 2 个专业,引入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建立4 门和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升学校整体课程建设的质量。 (五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三项计划”“五大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校内专任教师企业行动计划,到 2020 年校内骨干教师均有累积 2 年的企业工作经历。 建立教师准入制标准, 新录入教师需 有 2 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到 2020年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 90%以上。 通过实施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企业兼职教师课时费及津贴发放办 法 》,开展兼职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校内兼职教师津贴补贴制度,提高优秀兼职教师课时标准,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 50%以上。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实施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共同使用、共同考核的长效机制。 (六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以校企共同出资探索建立 “双主体”的 职业教育示范 基地为突破口,带动重点建设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与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共建“厂中校”模式的“展览学院”实训基地,印刷技术和物流管理专业分别与方正公司 和新疆金堂集团联合设立“校中厂”模式的“方正制版中心 ”和“金堂仓储配送中心”校内实训基地。 通过三年的建设,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将新建 22 个校内实训室 和实训基地 ,新增 48 个校外实习基地。 (七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的目标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要完成三个探索的建设任务 :一是探索 在 高职院校董事会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下的质量控制与评定。 成立由政府行政管理人员、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组成的质量评定工作组,针对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5 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质量控制与评定。 二是探索“知识 +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职业倾向测试”的招生机制改革。 成立 由高中学校管理者、企业专家、教育厅招生管理人员和学校招生负责人参与招生的工作组,对招生过程进行控制与评定。 三是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委托麦可斯公司对校企合作育人质量进行评定,促进学校进行深度的教学改革。 同时,学校成立相应机构,对校企合作“校中厂”、“厂中校”的运行质量进行评定,建立“双赢”运行体制和机制。 (八)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为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共享型资源中心,建设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图书 资源库,实现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带动 新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九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年完成 10500 人次的企业人员培训,其中少数民族不少于 600 人次;年承担在岗学历教育 140 人次; 年 面向社会年完成 500 人次的职业资格培训和 440 人次的职业资格鉴定;年为新疆中高职院校代培教师 70 人,代培中高职学生 112 人;年完成 100 名留学生的汉语言培训和 14 名留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年为企业提供至少 3 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服务性收入不低于 万元。 (十 )国际合作教育建设目标 利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地域优势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成果 ,建设面向中亚的“汉语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心”,加强针对中亚国际劳务市场紧缺专业人才的调研与培训,积极开拓国际技术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 三年内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课程 4 门,选派 42 名学生去国外学习,接受国外留学生 114 名。 继续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16 扩大和新加坡 PSB 学院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课程学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