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指导文件二--童工(doc21)内容摘要:

八点)工作。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33 号公约,进行低强度劳动的工作时间每天不能超过 2 小时(无论是课外时间或者节假日),工作和上课时间总和每天不能超过7 小时。 SA8000 允许每天工作、上课和用于路上的时间不超过 10 小时。 审核员应该详细调查工作环境是否损害儿童的健康与安全,儿童是否置于危险、不安全和不健康的环境中。 如果当地法律要求青少年工人必须在当地政府登记及接受监督,则要审核相关的文件。 公司如果聘用 1518 周岁青少年工人,无论是兼职、低强度工作或是学徒工,公司应建立指引以确保雇佣条件符合 18 周岁以下工人的要求。 公司应确保他们远离危险机器,工作环境不会危及他们的健康。 公司应捍卫青少年工人以下权利:远离危险设备、有毒化学品和不超时加班。 审核员一般会检查环境方面的健康安全违规,但也会检查工作环境(如果对审核员安全的话)是否造成对青少年工人的危害。 譬如适合成年人使用的机器可能会损伤或危及青少年工人。 搬抬重物、上夜班或者超时加班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和身体发育。 除了健康安全风险 外,未成年工人(包括学徒工)容易备受剥削,例如:长时间(违法)加班;仅能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或没有工资);和成年工人同工不同酬(比成年工人低)。 审核员应该认真审核诸如此类的违规,公司在童工方面的政策和程序是否符合当地法律和 SA8000 的要求。 童工是非常严重的违规,因而我们建议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打醒十二分精神。 一旦发现童工,应安排跟进审核或调查(尽管超出正常的审核时间表)以确保童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补救。 4)公司政策和计划 要通过认证,公司必须建立有关补救童工的政策和程序,无论是否发现童工。 相关政策和计划 必须有效地高知工人、童工(如适用)及他们的家庭。 A) 公司应建立保护童工的预防机制,并把他们纳入长期的补救计划里面(直到所有儿童年满 15 周岁或当地法律规定的完成义务教育的年龄,以较高年龄为准),这样不仅可以让童工离开工作场所,通过帮助他们接受教育也可以避免继续工作和因被解雇而迁往其他地方继续工作所要面对的痛苦。 公司应该和童工的父母一起解决问题,如果当地有社会服务机构(如非政府组织,社区团体等),公司也应和他们取得解决童工问题的方案,从而确保有足够的教育和日间看护设施。 如果附近社区没有上述设施, 公司应该推动当地政府尽快建立。 B) 公司应建立清晰的政策和追踪程序对青少年工人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低风险的工作和有上课的时间。 C) 在认证之前,必须建立有效的程序以避免招聘新的童工。 这些程序包括:为工厂经理提供额外的培训,和当地的卫生部门或学校管理层合作(他们可以更好的监督童工)。 程序的复杂和详尽程度因行业风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譬如,如果某些行业很少有雇佣童工现象,则公司政策可以只作简单声明或在招聘程序里面陈述。 5)解决童工问题的长期方案 产生童工的原因是复杂的,贫穷是主要的原因,而缺乏社会和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发展机会又滋生了这一现象。 童工反过来又会加速贫穷。 杜绝童工的方法包括:雇主的自律,政府的执法力度,行业 /商业激励机制,政府实施社会发展计划:最低限度地提供社会发展和教育服务,以减少个人负担的教育费用。 通过适龄儿童培训计划,公司可以帮助他们在所在行业找到工作。 而且,公司可以资助或与当地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合作建立学校。 通常而言,支持改善国家教育系统将是首要任务。 审核员应该留意当地对童工问题的处理法例,譬如在印度,童工法律要求国家负责童工的补 救。 同时,公司也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积极参与这些补救计划。 客观证据 以下所列明的证据显示了公司遵守了标准的要求。 清单并非涵盖了一切的情况,也并非每个要点都是必须的,而符合以下清单的要求也不会自动通过认证。 审核员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完善扩充清单的内容,工人所反馈的信息必须保密,以免受到可能的报复。 1) 要了解公司是否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核员可以与当地政府社会服务机构或劳动检查部门、当地工会及 NGO 合作以证实企业的实际运作符合标准的要求。 2) 有关青少年工人工作安排和班次的 文件、生产排期文件中的工作时数,必须真实反映工人的工作,没有任何隐瞒(例如,根据工厂所提供的工时记录及产能,报表所体现的产量比实际的生产能力多)。 3) 应该有足够的文件证明工人入职时的年龄,这些证据包括出生证明、宗教或当地记录或护照。 4) 不滥用学徒工制度,这样便可以避免青少年工人在与成年人处于同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得到比的工资比成年人低的现象;工资表显示青少年工人和成年工人同工同酬,学徒计划必须有一定的期限,并且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勘漏或在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登记。 5) 学徒 工的数量不能过高,这样便放映了公司并非使用学徒工替代或规避招聘长期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